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12-30方翠娴
方翠娴
(台山市中医院,广东 台山 529200)
脑卒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其发病、致残及致死率较高,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该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病情严重的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干预,可出现后遗症如偏瘫等,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影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加之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使得脑卒中偏瘫病发率显著上升[2]。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多以药物为主,虽有一定效果,可改善患者症状,但临床疗效仍不理想,难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研究证实,将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实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其神经和肢体功能,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5.18±5.34)岁;病程3~21周,平均病程(10.75±2.16)周;脑梗死23例,脑出血23例。研究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6.87±5.06)岁;病程2~23周,平均病程(11.41±4.28)周;脑梗死22例,脑出血24例。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且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依从性好;资料齐全。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依从性差者;资料缺失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患者知晓本研究内容且自愿签订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入院指导、遵医嘱治疗、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讲解重症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通过加深其对疾病的认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临床依从性。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其内心想法,掌握其情绪变化,如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心态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通过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病例给予患者更多鼓励和支持,减轻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树立克服疾病信心,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及配合度。③并发症护理: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和护理需求,定时更换其体位,皮肤和床单均保持干净整洁,每3 h帮助患者翻身1次,并适当按摩其四肢,在按摩过程中结合患者肌张力合理调整手法,进而强化四肢刺激;增多巡视次数,如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给予对症处理。④康复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目前各项功能情况,对其治疗情况和预后风险进行判断,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并划分不同阶段采用PDCA等管理方法及三维投影技术,例如患者在进行精细手部运动训练时选择前方不远投射正确的康复训练三维立体投影;督促患者准时完成阶段目标,训练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并教会患者正确掌握进行床上康复训练的方法,例如早期翻身、桥式运动及床上转移等;同时联合有效咳嗽、深呼吸等被动运动,抬腿训练,由10 s开始,后逐渐延长到5 min左右;起立训练,最先5 min,经过训练延长为30 min;步行训练,先扶床站立,后用拐杖辅助行走,全部训练均循序渐进。⑤中医护理:邀约本院中医科进行会诊,根据辨证论治理论分不同证型给予外用和内服中药治疗,对能行针灸治疗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掌握药膳做法,经胃肠道及时补充营养。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包括屈肌、伸肌、反射等运动,0~100分,分值愈高肢体功能愈好;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饮食、洗澡、穿衣等,0~100分,分值愈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愈好;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0~42分,分值低则神经功能缺损轻;两组生存质量利用本院自制生存质量表评估:包括健康和功能状态、生活满意度及社会经济,各项分数为15~75分、10~50分、10~50分,分值愈高生存质量高[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比较:研究组护理后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比较分,n=46)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研究组社会经济、生活满意度及健康和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分,n=46)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均有重大变化,加上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导致发病率逐年上升[6]。临床研究显示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同时,对其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及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7-8]。为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肢体功能(76.25±15.72)分与自理能力(77.14±16.09)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临床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的常见多发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会遗留一系列后遗症,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如不及时接受有效康复干预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9-10]。传统常规护理欠缺系统化康复干预,多数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因身体不适往往选择卧床休息,导致肌肉出现萎缩、变形及关节硬化、僵直等症状,倘若不及时对患者开展正确康复训练,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疾病致残率[11-12]。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是根据疾病的发展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进而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护理人员在疾病早期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通过消除患者对疾病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态,使其加深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疾病信心,从而提升其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13-14]。此外,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不同阶段予以其个体化护理计划与早期康复训练方案,循序渐进,有效避免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15-16]。同时,研究组社会经济、生活满意度及健康和功能状态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结果与邹艳辉等[12]研究结果相符。表明临床将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实施于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提高生存质量,能有效改善其预后。通过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能加强医患之间深层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其早日摆脱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疾病信心,进而提高康复训练主动性及积极性。早期系统康复护理通过康复训练、心理安抚及日常督促等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将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有效提升其生存质量,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