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线上教学互动性优化的思考与实施
——以上海版英语6B U5 My possible future为例
2022-12-30傅钰棋
傅钰棋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一、研究背景
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学不得不转为线上授课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存在很多区别,教师隔着屏幕难以与学生直接交流,师生的互动也很难展开[1]。在初中英语线上教学的互动中,主要存在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积极和互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而如何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对线上平台工具的使用来优化初中英语线上教学的互动性就引发了教师的思考。
二、 初中英语线上教学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初中英语课堂十分强调课堂的氛围与互动性,但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全体学生的神情、状态进行观察[2]。因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以对某几名学生单独提问的方式来推进课堂。这样单一的互动方式可能会让原本设计精妙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也可能导致更多的学生无法专注于课堂学习。
(二) 互动参与度较低
线上教学的学生互动参与度直接体现在互动的数量和质量上[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难发现线上教学的学生互动参与次数较少,一堂课可能只有几名态度积极的学生一直在参与,或者是被教师点到的学生不得不参与,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几乎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互动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时,不仅要理解问题,还要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造成学生愈发不愿意开口表达,而线上课堂这样虚拟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们“逃避”的理由。
(三) 互动效率不高
线上教学的课堂时间和节奏很难把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课堂互动的效率不高。教师指令不清晰、学生准备不充分,这些都导致课堂在一问一答间难以推进,这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效的。
三、 线上教学互动问题的成因
(一) 客观原因
一是传统课堂和线上课堂客观上存在诸多差异。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相比,线上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隔屏相望,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无法在线上全部呈现[4]。即使教师在课前已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备课,由于缺乏传统课堂互动中的场景需求,很多时候教师也无法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同时,由于线上授课受制于网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环节的互动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变得不可控,时常出现卡顿、停止、延时等问题。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导致很多教师在线上教学互动时更偏向于采取相对易于操作的对学生单独提问方式。
二是线上学习客观上存在诸多困难。对于初中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线上学习让学生处在一种相对自由却又更加孤立的学习环境中。一方面,学生无法真正感知与老师、与同伴之间的互动,缺乏课堂互动的真实感和课堂交际的安全感,故而缺乏自律性的学生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而且很容易被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整体课堂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线上教学需要借助各种各样功能多样的平台推进课堂互动,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虚拟的空间变得更加便捷,而此时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关注的就往往不再是课程知识而是互动本身,这就导致线上课堂互动的效率不高,甚至无效。
(二) 主观原因
由于线上互动的自由性,初时学生会出于对线上课堂的新鲜感而期待课堂,但此时学生更多期待的是在线上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探索”相应的教学平台的功能,并不关注课程内容本身,这样的热情对于课堂的有效互动无益。
随着线上学习的时间变长,学生必然要承受身心的双重压力:荧屏影响视力、久坐缺乏运动、狭小空间压迫身体等不良肉体刺激让学生对线上互动产生情绪打折,不愿继续下去;学生在线上课堂中会产生个体孤独、被家长监督的逆反、学习迷茫等诸多消极情绪[5],这些压力会让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此外,对一些学生而言,他们在英语课堂上还有语言表达上的压力。这些方面使得整体课堂互动趋于被动,学生对线上课堂的期待值也会大大降低。
四、 优化线上教学互动性的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初中英语线上教学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和控制学生主观意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充分发挥线上课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而将线上课堂互动中的障碍逐一化解。
本文以上海版初中英语6B U5 My possible future这一课为例,借助ClassIn平台,就线上教学互动性的优化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 课前布置小思考,推动课堂有效导入
教师通过通读上海版初中英语6B第五单元,发现第五课时的诗歌“What will you be?”(《你要做什么?》)既点明了单元的主题,又和前几个课时在内容上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因此,先教授第五课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并学习本单元比较核心的词汇。在学完这一课时后,学生对于使用“I’ll be...”这一句型来表达未来可能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更清晰的认知,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描述自己可能的未来这一目标,本节课前,教师在ClassIn的作业平台给学生留了一个小思考——畅想一下你可能的未来,试着用“I’ll be...”这一句型描述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未来可能的职业已有设想,在上My possible future这一课前,教师对此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授课快速有效地导入,也有利于在后续课堂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
(二) 课中善用小工具,促进课堂积极互动
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难推进,且可能出现延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ClassIn平台工具箱中的各项功能来促进课堂积极有效的互动。
1. 利用交互工具,发挥学生能动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工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交回给学生[6]。比如,在本课时中除了文字的描述,还有丰富的图片资源。由此,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读图来获取相关信息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任务一是要求学生能在图中圈画出关键信息。教师在请学生回答的时候,可以点击“授权”按钮,让学生使用“画笔”直接在PPT上进行圈画。教师还可以利用工具箱中的“小黑板”这一工具,把任务截图布置给每一名学生,学生便可以直接在接收到的“小黑板”上进行圈画,教师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展示。这样就解决了这一任务学生难以表达的问题,同时既扩大了反馈面,又提升了课堂效率。
2. 及时调整设置,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考虑到课堂效率问题,教师通常会开启“全体禁言”,并与学生规定好每节课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话筒和摄像头打开,做好上课准备。这样一来,如果教师想要在课堂中提问学生,只需要直接将学生“拉下台”,学生就可以直接发言了。不过,为了增加课堂互动,尽量贴近线下课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设置。比如,在本课中需要学生齐读课文的时候,或是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时,或是希望学生整体给予反馈的时候,教师可以取消“全体禁言”,从而营造课堂良好的互动氛围。等朗读任务等结束后,教师再开启“全体禁言”,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还可以充分利用聊天区,这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比如,在本课中,学生对于归纳描述自己可能的未来的几个方面存在困难或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时,即使他们没有被教师提问,同样可以借助聊天区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课堂。
3. 巧用“大黑板”,突出课堂重点
线下授课时,教师往往会在使用PPT课件的基础上,借助板书来突出文本内容和操练的重点。线上授课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大黑板”来进行板书,从而达到突出课堂重点的效果。这样,学生在进行文本内容理解以及重点操练的时候也会获得支撑,不至于因为没听清、没记全重点内容而不敢进行课堂互动。比如,本课任务二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将“魔法相机”的操作流程补充完整,并能利用序数词正确描述使用“魔法相机”的步骤。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手写输入在“大黑板”上列出相应的重点——表示顺序的副词。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对照操练,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有效促进了课堂互动。
4. 创设竞答环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线上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竞答环境。比如,在请学生完成任务二时,对于有些待填项,学生并不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原词,需要在理解后补全流程图。这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让课堂互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开启“举手自动上台”功能,比较自信或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就可以点击“举手”按钮,让教师知道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学生答对或者完成得很好,教师就可以点击“奖励”按钮,给学生颁发“奖杯”,从而让学生对于奖励更有获得感。教师通过激励部分积极性高的学生,以及利用“奖杯效应”,可以有效带动整个班的课堂氛围,让线上课堂也能达到在传统教室中上课时的互动效果。
(三) 课后布置小任务,实现课堂有效衔接
课后作业对线上课堂的巩固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业可以以文字形式呈现,比如,教师将截图发至聊天区或ClassIn群内,确保学生明确各项任务,以免学生因为网络问题等原因而没记清楚。作业的设计要从单元视角出发,比如,在这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中,有一项任务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写出自己可能的未来,教师在表格中设计了一定的留白,既希望学生能对本课时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引导他们对后一个课时进行预习和思考,有利于后续课时教学的快速推进。
五、 实践成效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本节课相较于之前的线上课堂,在互动性方面有了初步进展。一方面,课堂互动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得益于课前任务的布置和铺垫,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整体的概念和了解,而前一课时的句型操练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持。教师借助平台工具,结合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的模拟传统课堂的氛围也让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课堂互动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平台的各项交互工具,极大地发挥了线上课堂内容丰富、富有趣味的特点,通过有效多样的互动形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都能根据教师设置的情景畅想自己的未来并能够自如地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单元视角下设计的课后作业,学生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初探,为后续课堂高效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互动性的优化对于初中英语线上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堂课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主要还是以师生互动为主,生生互动相对缺乏;仅在读后的环节请了几名学生对别的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对话活动,并利用ClassIn平台的“分组讨论”功能,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碰撞思维。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需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各项工具和功能来丰富教学互动方式,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提高课堂互动的针对性[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