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趋势

2022-12-30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客运建筑设计交通

文 涵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交流,而交流的产生必定有交通作为基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科技化,城市公共交通手段与线路也在日渐增加,全面促进了人们社交、消费以及文娱等活动的开展。与之相配套的交通建筑也在不断优化更新当中。以交通枢纽为例,随着城市居民规模的扩张,以往平面式的交通枢纽逐渐向立体式拓展,形成了地上、地面、地下3 个层次的交通串联,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环境[1]。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意味着配套的交通建筑设计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就这一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 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现代交通建筑不再只是单纯的建筑个体,而正逐步朝着综合体的方向发展,不管是未来的交通建筑,还是已建成的现有交通建筑,都面临技术升级与革新。只有把握好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趋势,才能为城市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不同领域的现代交通建筑

2.1 公路客运

传统的交通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交通运输技术也较为落后。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火车与铁路得以问世,铁路运输成为了彼时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在当代社会,私家汽车开始普及,公路客运的优势逐渐显现,现如今与铁路运输实现共存,深远地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凭借着汽车灵活、便捷的优势,公路运输取得了深远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力推行,近年来高速公路客运量逐年上升,与公路客运相关的服务设施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公路运输只用了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便赶超了铁路运输[2]。通过对不同交通运输工具的客运量进行统计与分析预测,公路客运无疑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一种,配套的交通建筑设计也在逐步完善,成为公路客运站的运营辅助,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着优质、便利的客运服务。

2.2 城市地铁与轻轨

城市地铁凭借着客运量大、地面交通影响小、高效以及准时等优点,深受城市民众的欢迎。虽然地铁建设需要投入高昂成本,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地铁在各大城市中均得到规划建设。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4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3 条,运营里程为7 545.5 km,完成客运量175.9 亿人次,进站量109.1 亿人次,可见地铁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交通方式。城市轻轨则是基于原有的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通方式,主要采用地面、高架、地下以及3 种形式混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其线路与交通建筑不会完全封闭,能够与其他交通工具混用,并且工程周期短、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

2.3 客运综合体

现代人的出行对交通运输行业依赖性较强,导致交通建筑逐渐成为人流和车流的汇集地,交通建筑周边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从国内大部分城市来看,交通建筑周边地区多数发展成为了城市商业中心与文娱中心,而商业中心与交通建筑的交融推动了交通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综合性的交通能够将不同商业、服务业项目整合起来,通过对其空间的垂直规划,既能提升交通服务效率,又能满足民众的休闲需求,形成高度集中的综合性服务模式,推动现代交通建筑的综合性开发。

3 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趋势

社会时代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客运理念的发展,从过去单一化、封闭化的客运形式中跳脱出来,形成了各种交通手段密切配合的局面,构建出以高铁、地铁、轻轨、高速公路、航空以及轮渡等为载体的网状式综合性客运体系,交通建筑也必定要改变单一化的服务模式,为城市交通枢纽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此外,随着城市结构规划、经济市场、社会文化风向等各方因素的不断变化,交通建筑本身同样需要做出匹配调整,如航空、铁路、地铁等一体化交通建筑逐步出现,各种大型综合性交通建筑的功能逐步多元化,小型交通建筑则朝着便捷化、自动化方向发展[4]。归根到底,对现代交通建筑的设计必须立足城市人们的工作生活实际,尽可能突破建筑的封闭性,强调交通建筑的互联性,从而建设出形式多元的交通建筑。基于上述理念,对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趋势进行总结。

3.1 造型设计迎合城市特点

在未来交通建筑的设计建设中,除了在交通建筑规划、布局等方面需要依据城市特点进行设计以外,同样也要在交通建筑造型方面体现出城市特点。因此,在交通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总结不同城市的独特元素,体现出城市的人文风貌,将其渗透到交通建筑设计中,并予以合理表达。例如,在交通建筑的入口处、楼体表面以及建筑周边等位置,将城市标志性要素放置其中。

3.2 空间设计提高利用率

未来,交通建筑的设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其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平面思维拓展至立体层面,不管是从视觉观感,还是从空间使用角度来看,都能保证交通建筑空间利用率全面提高,并且提升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体现出现代交通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对交通建筑内部空间功能设计同样可以进行多元化探索,不仅可打造为餐饮、游览、候车场所,也可简单设计为过厅,但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要有充足的空间作为基础,意味着今后交通建筑空间设计中,需要高度重视利用率的提升。

具体实践中,可将空间隔断为多个小空间,空间分隔可以封闭,也可以通透,隔断形式可高可低。例如,在候车厅内放置的展板、桌椅等物品能够移动和组合,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5]。此外,可以通过夹层分隔空间,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夹层的设置不仅能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还能提高空间利用的合理性。不管是横向的夹层,或者是竖向的列柱,均可改善空间的沉闷感,赋予空间一定的层次感,并且还可通过增设自动手扶梯、垂直升降梯等工具实现立体空间的互联,保证交通建筑空间的高利用率。

3.3 与商业系统相互融合

未来对交通建筑的设计需要对众多城市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促使交通建筑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多系统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未来交通公共空间的经济效益得以全面发挥。针对交通建筑后续的开发及运营,不仅是对建筑本体进行设计如此简单,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到多方因素,如开发商、政府部门以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

不同人群对交通建筑的要求各有差异,尤其是对交通建筑的公共空间会提出不同设想,从整体来讲可分为交通系统和商业系统两大类。城市商业综合体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重在追求开放空间中商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相互融合,交通建筑作为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在未来发展中与商业系统实现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4 与地域文化相互匹配

交通建筑是城市的“门面”,也是城市与外界互通的重要渠道,具有代表意义,能够为外来群众留下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因此在今后的交通建筑设计中一定要重点凸显出城市的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相匹配。特别是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涌现,交通建筑在发挥本身职能之余,还要明确自身承载的文化意义。

例如日本横滨中华街地铁站,设计师在对相应交通建筑进行设计时选择了灰白色调,并且建筑墙面上呈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让人身处地铁站,但仿佛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在等待列车的同时,也能静静地聆听城市历史的讲述[6]。又如南昌地铁四号线的安丰站,是南昌地铁唯一一个“中庭车站”,即站厅站台空间共享。该交通建筑装修设计充分结合中庭镂空建筑的特点,以江西非遗文化符号青花瓷为切入点,向世界展示江西的自然生态和非遗文化文明。中庭区域设置了两块大型显示屏,多媒体载体将传统文化故郡与科技发达新城风貌有机结合,深度表达传承与发展的和谐共存之美。

因此,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在今后还需注重与地方文化气息的匹配统一,让旅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3.5 各类交通建筑相互合作

随着客运行业受到的竞争冲击不断加大,除了公路客运之外,城市航空客运也在逐步完善从机场到城市中心的交通运输,力求与市中心火车站、地铁站以及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形成综合性交通网络。实际情况证明,航空客运搭配短程铁路或地铁所打造的交通体系最为便捷。各大城市开始着手建设综合性客运交通系统,打造多元交通工具构成的一体化交通枢纽,各交通行业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密,而这也是现代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方向[7]。

3.6 交通建筑的流线型设计

交通的系统性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引导步行人群进入交通建筑,另一方面是引导驾车人群顺畅停车以及进入交通建筑。保证人员的顺畅流动是交通系统性的具体表现,其中正确、便捷地引导人群进入交通建筑最为关键,尤其是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商业体周边的交通建筑设计,更要严格按照外界布局做出位置规划。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机场还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筑,均需承载庞大的人流量与车流量,保证不同交通工具的顺利换乘和人员、车辆的顺利出入,已成为了评判交通建筑系统完善性的主要标准。而综合性交通枢纽通过有机整合各类交通设施,实现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衔接,这种交通建筑是一种以某种交通方式为核心,集成多元客运方式的交通设施,扮演着“交通枢纽”的角色,满足人车分流的要求。

为了确保人员和车辆的通行顺畅性,在对现代交通建筑的人车流通程序进行设计时,需要依据交通所在位置、布局结构、实际交通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未来,设计理念应该朝着流线型流通程序方向发展。流线型流通程序作为交通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包含交通建筑内外的人员、车辆以及其他流线的流通,能确保人流、车流的顺畅出入,改善交通建筑的拥堵问题。例如,从城市主干道规划出岔道,直接抵达交通建筑的候车大厅,该设计能保证出租车、私家车将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员直接送至候车大厅,缓解交通建筑周边道路、街道的交通压力,与此同时也要在交通建筑的周边或地下规划设计停车场。

3.7 实现空间与物体的虚实结合

室内空间与建筑物实体作为交通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将前者视为“虚”,后者视为“实”,两者构成了交通建筑的基本结构元素。从两者关系来看,交通建筑室内空间主要服务于建筑的内在,而建筑物实体属于建筑的外在,服务于建筑空间。基于此,在对交通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类似于收费大棚等建筑物实体不但要达到公路建筑的净空要求,而且要具备收费工作遮风挡雨的空间需求;收费站、管理站等交通建筑实体则要达到监控中心对空间的额外需求;而针对服务区等建筑物实体,要满足车辆加油、车辆维修以及人们休息饮食等方面的空间需求。

门窗作为建筑物的核心,直接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因此合理设置门窗能够保障室内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与湿度环境。总之,在现代交通建筑设计过程中,借助建筑物实体构建建筑空间时需要对使用空间进行合理创造,满足交通建筑对空间和功能的需求。

3.8 实现主体与功能的融合统一

在现代交通建筑设计中,交通建筑主体与交通建筑具备的功能需要实现融合统一。交通建筑主体主要服务于公路交通,其中各个路段的监控中心建筑主要服务于公路管理,发挥着采集道路运行参数、掌握道路运行状态、制定交通管制措施等作用;服务区建筑主要为过往的车辆与旅客提供服务,如车辆加油、清洗以及维修等服务,并且为司机与乘客提供饮食、休息的场所;养护区域建筑物则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服务,主要对道路及相关建筑物进行维护、绿化与保养等工作;收费站建筑主要功能为收费管理,如收费岗、收费亭等,而收费办公楼则主要是对收费工作进行监管。

交通建筑的功能丰富且众多,不仅要具备上述功能,还要保证车辆的出入方便,这也是交通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在设计中需要彰显出交通服务理念,确保交通建筑主体与功能能够融合统一。

3.9 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内容作为形式的深度表达,形式作为内容的呈现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代交通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全方位剖析交通建筑的功能及意义,确保交通建筑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和谐统一,在表达层面完美契合,避免出现浮夸设计和不良造型。纵观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物,发现在形体、空间、表层等方面会格外注意保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交通建筑设计初衷是为交通提供服务,要想起到提升服务工作效率和点缀交通沿线的作用,在设计时一定要实现形式与内涵的有机融合,保证交通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外在形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交通建筑设计水平。

4 结语

交通建筑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交通领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也能发挥出展现城市文化风貌、体现城市精神的作用。基于此,现代交通建筑的建设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实用便捷、安全舒适的设计理念,为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打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客运建筑设计交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繁忙的交通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小小交通劝导员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