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生态修复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以无锡惠联生态园设计为例
2022-12-30江苏城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 昉 江苏城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过度开发导致出现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以及灾害频繁等问题。修复改造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环境,利用周边防护绿地、废弃用地、污染土地等打造为生态环境景观优美的生态公园,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给周围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提高了废弃、污染土地的再利用程度,对保护生态和修复生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1 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生态修复的意义
1.1 生态意义
有污染隐患的工矿企业对环境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如2014 年的湖南桃源铝厂污染事件,因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大量植物死亡、农作物减产、村民癌症高发,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
为保障生态安全,除加强污染企业源头管控外,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生态防护、对已有污染的地段进行生态修复、对企业周边进行整体环境提升,这些也是吸尘降噪、消除污染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社会意义
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用地布局调整,原来位于城郊的工业用地周边渐渐置换为居住用地。部分企业搬迁留下空地,导致地块功能衰退,荒草丛生;未搬迁的有污染隐患的企业周边则造成邻避效应,导致人气下降、城市空间破碎等不良后果,对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对这类企业周边环境修复整治与再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居民的重要举措。
1.3 文化意义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对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用地及一些废弃用地进行提升改造、棕地复绿,打造生态公园,既能起到防护作用,保障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动的场所,提升区域活力。
企业周边的防护绿地、废弃用地、拆迁空地作为曾经的工业、商业、交通用地,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通过景观化改造,将场地原有的文化元素保留升华,使其成为公园的文化地标,为城市建设赋予文化底蕴[3]。
2 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生态修复公园设计的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公园设计应立足现状,因地制宜,以绿地为主,打造地形起伏、绿树成荫、鲜花烂漫的生态绿色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成为区域绿肺,发挥生态效应。二是以人为本,功能多样。生态修复公园一般规模较大,用地包括企业周边的防护绿地、废弃用地、拆迁用地等,公园的打造应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多方面的需求,除了生态防护功能外,应满足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设置功能丰富的活动场地、休闲空间。三是立足文化,突出个性。分析公园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特点,增强公园景观的地域性,营造具有内涵的公园景观空间。在公园生态修复方面发挥一定科普宣传功能,增加公园的记忆性和辨识度[4]。
3 无锡惠联生态园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惠联生态园项目是惠联热电厂与藻泥处理厂的配套生态环境项目,生态园用地北部为惠联热电厂和藻泥处理厂,两厂均有一定的污染隐患。
项目位于无锡惠山新城西部,惠暨大道与堰玉路交叉口,被多条城市道路切割成3 大地块。以东西向堰玉路为界,北部为厂区周边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用地;南部用地被南北向沪宁高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拆迁地,西部为惠联热电厂的飞灰填埋场地。设计对3 大地块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打造惠联生态园,重塑区域绿色生态系统,提升整体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休憩场所。
3.2 现状分析
3.2.1 周边用地
基地南北两侧以工业用地为主,西部为惠暨大道和锡澄运河,东部为居住用地。热电厂和藻泥处理厂位于基地北侧,两厂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等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3.2.2 内部交通
东西向的堰玉路和南北向的沪宁高速从基地内部穿过,将基地分割为大小不一的几个地块。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过境,削弱了地块间联系,使地块之间可达性变差。
3.2.3 基地现状
基地内厂区周边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约为15 hm2,其中防护绿地较窄,层次、品种单一,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差,现状水面未良好利用。拆迁用地约16 hm2,与居住区相邻,用地内建筑大部分已经拆除,现状为废弃农田和空地。飞灰填埋场地约22 hm2,一部分为现状水面,另一部分为填埋场。热电厂的垃圾焚烧飞灰运入填埋场地进行深挖填埋,完成填埋后用地被闲置废弃,虽然已经过封闭处理,但仍存在一定污染隐患。
生态园用地作为污染隐患企业周边用地,用地情况复杂,现状绿化较差,内部包含飞灰填埋场,急需提升环境。设计通过总体规划,打造生态公园,改善环境,使这片绿地成为片区核心生态空间,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3.3 设计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尊重现状,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水体和植物,合理改造,使公园环境与周边协调。二是生态优先。用地北部企业为有一定污染隐患的企业,虽经处理,但仍产生少量空气污染。设计时首先考虑厂区周边防护,在热电厂、藻泥处理厂东部和南部设计20 ~50 m 宽的防护绿带,成为第一道安全防护设施。公园内部特别是飞灰填埋场地充分利用植物和水净化作用,改善空气和土壤等的质量,修复生态。三是丰富功能。公园设计以人为本,除了优化环境,更应提供居民活动的空间,设置不同活动功能区,满足周边居民各项室外活动的需求。四是突出特色。公园的建筑、小品体现当地风土人情,色彩以淡雅的黑白灰色调为主,体现江南水乡的特点,园路、场地用材以竹、木、碎石为主,体现郊野生态个性。
3.4 设计策略
一是有效联通。堰玉路与沪宁高速穿越公园,导致用地割裂破碎,整体性较差。设计将尽可能利用高架桥桥洞联通3 块用地,使其成为动植物联系通道,加强各地块间的沟通。二是大量绿化。根据公园功能分区,打造不同功能特点的生态绿地,增大绿量,提升绿地率,发挥绿地生态修复效应,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三是水体设计。基地内水系交错纵横,设计根据现状将内部水体重新梳理整合,进行环通,形成自净循环系统。生态公园发挥海绵效应,吸纳飞灰填埋场地排水、周边城市道路排水以及场地雨水,减轻市政压力。四是土壤净化。在填埋场上部增加上层覆土,种植对空气、水体、土壤有净化能力的树种,通过生态绿色公园涵养水源,消除污染隐患,进而减弱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5 功能分区
根据公园各地块特点将公园分为滨水漫步区、人文休闲区、净化修复区3 大功能区。其中堰玉路以北为滨水漫步区,堰玉路以南的东部临近居住用地地块为人文休闲区,飞灰填埋场地为净化修复区。设计应从3 大功能区入手,利用现状,堆山理水,将有污染隐患的土地打造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公园。
3.5.1 滨水漫步区
滨水漫步区为堰玉路以北区域,距离厂区较近,包括厂区周边防护绿地和堰玉路北部道路绿地。设计以疏林草地和自然水体为主,环以步道,满足厂区使用人群散步、休闲、观赏的需求。不设置大量活动场地,以绿化为主,起到净化空气、隔音降噪的作用。
(1)防护绿地。厂区周边防护绿地现状为片林,以香樟、女贞等常绿树为主。设计对防护绿地进行改造提升,适当增加厚度,保证宽度在20 m 以上。保留现状长势较好大树,对拥挤的香樟进行抽稀,梳理中下层,透出林下空间。适当增加抗性强的落叶树种,如栾树、无患子等,绿带外围增加开花小乔木,丰富整体季相变化。
(2)道路绿地。堰玉路北侧道路绿地的宽度为100 m 左右,内部有河道,设计为疏林草地结合的滨水漫步空间。对原有河道驳岸进行改造,设计曲线流畅的水岸线和草坡入水的生态驳岸,沿岸种植水生植物,设置成散步道,形成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空间。沿堰玉路打开空间视线,通过疏林草地让行人在路上能看到水面。
3.5.2 人文休闲区
人文休闲区位于堰玉路以南,沪宁高速以北,紧邻居住用地,与厂区有一定距离,是生态公园的核心活动功能区。 此区结合主入口,设计全龄段活动场地、滨水休闲慢跑道和游客中心几大景观节点。
(1)全龄段活动场地。全龄段活动场地临近主入口,方便周边居民使用。从主入口进入公园,经过阳光草坪到达活动场地。场地由儿童活动场地、老年健身场地和多功能运动场组成,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场地中的活动器械材料采用原有场地废弃的木材、石材等,如用木材搭建的栈桥、秋千、攀爬架,用石材搭建的景墙、座椅等,充分体现环保主题[5]。
(2)滨水休闲慢跑道。设计保留现状河道,局部扩大水面,进行地形改造,平衡土方。将健身步道设计在滨水并串联重要活动场地,慢跑一圈1 200 m,满足居民健康锻炼的需要。
(3)游客中心。设计保留用地中心几处民居,将其改造为管理用房,作为公园的游客中心,内设休息室、厕所和小卖,并设置科普展览室,对热电厂、藻泥处理厂的废弃材料处理和生态公园的建设进行科普宣传。现状建筑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公园设计的环保理念,建筑形式为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风貌,也体现了公园江南水乡风貌的特点。
3.5.3 净化修复区
净化修复区位于整个公园西南部,是惠联热电厂的飞灰填埋场地,也是公园重要的生态修复区域。整个场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现状水田,下部为飞灰填埋场,通过生态湿地、微丘花园两大节点打造净化修复区。
在飞灰填埋场地之上设计微丘花园,对飞灰填埋场地上方土壤进行换土,在飞灰填埋封闭层承重范围内增加覆土,进行竖向地形改造,形成地形起伏的微丘空间,微丘上种植乡土化、抗性强、有净化污染作用的植物。例如,木槿、山茶、紫薇、桂花、石楠、榆树、紫荆、紫穗槐以及地锦等具有抗氯化氢作用;榉树、三角枫、朴树、珊瑚树、香樟、乌桕、腊梅、银杏、冬青、栀子花、樱花以及石楠等能够抗烟尘;而大叶黄杨、侧柏、白榆、悬铃木、槐树、万寿菊、海桐、杜仲、夹竹桃、女贞以及连翘等可以抗氟化氢。将这些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组团,将有污染隐患的飞灰填埋场地地打造成人们可以进入的花园。
生态湿地节点以现状水田为基础,设计梳理环通现状水体,在飞灰填埋场的外部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生态湿地系统,承接消纳微丘花园的排水和周边道路用地的排水。生态湿地区域种植综合吸污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通过底水中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配合作用,快速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组织水流从北往南流经湿地区,经过湿地滞留、渗透、净化后汇入城市水体。花草茂盛的生态湿地不仅景观效果突出,而且解决了生态公园外围部分城市雨水的消纳,起到了海绵绿地的作用。
3.6 交通分析
惠联生态园的建成,使有污染隐患的惠联热电厂和藻泥处理厂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提升,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根据主要人流动线,在堰玉路南侧和居住用地西侧设置主入口,方便厂区使用人群和周边居民进入。设置三级园路系统,其中一级园路宽度为4 m,是公园的主要道路,二级园路系统联系每个功能区的重要节点,三级园路则为公园中的特色路,如木栈桥、碎石路等,增加游赏的趣味性。
4 结语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用地结构调整,一些未搬离城市的污染隐患企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景观设计从生态修复角度出发,对这类企业周边用地通过净化水体、增加绿地、强化功能以及留住文化,将其打造为集生态、活力、文化、科普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发挥其生态、游赏多种效应,恢复用地活力,吸引人气,使其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