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灌区灌溉供水渠道水藻危害与治理对策探析
2022-12-30赵鸿君
赵鸿君
(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陕西 咸阳 713800)
0 引言
灌溉供水渠道生长的水藻存在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农业灌溉及城乡供水对水质要求高,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无污染无害化进行综合治理。以陕西省直泾惠渠灌区南干渠为例,对近年来在运行管理中发生的水藻生产情况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日常治理工作中方法和难点,综合灌区水藻治理研究与实践,提出治理对策。
1 泾惠渠灌区概况
泾惠渠南干渠建成于1932年,是泾惠渠灌区重要的灌溉输水渠道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改扩建,目前南干渠系工程担负着70万亩农田的灌溉输水任务。渠道北起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山西庄村山西庄分水闸,东南走向至泾阳县永乐镇北史村磨子桥分水闸,全长19.928 km,梯形断面,设计比降为1/1 225~1/2 500,糙率n=0.017,设计流量23.5 m3/s,加大流量27 m3/s,有桥梁、跌水、水闸、斗门等建筑物76座,其中有渠道水力发电站一座(总装机1 600 kW)。南干渠分布于北纬34°30′18″~34°36′56″,东经108°41′38″~108°58′10″之间,灌溉着泾阳县的云阳镇、泾干镇、中张乡、永乐镇的19.92万亩农田,同时担负着向下一级渠道南一干渠、南二干渠的灌溉输水任务(总灌溉面积50万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南干渠部分渠段改造以后,至今已经运行了五十余年。2000年以来,灌区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南干渠分批分段进行了混凝土衬砌改造,衬砌率达到了100%,目前工程状况总体较好。近两年来,灌区多条干支渠道发生了生长水藻的情况,尤其是2022年4月-5月南干渠水藻生长最为严重。由于南干渠常年处于行水状态,渠道流量在15 m3/s左右,水藻生长于宽7 m的渠底,颜色为绿色,杆茎呈丝状,长度可达1 m以上;渠道停水,水藻倾倒于渠底,高度(厚度)约20~30 cm;渠道行水中,水藻基本为倾向下游直立状态,高度达40 cm以上。
2 灌区南干渠水藻危害分析
南干渠的水藻产生后,直接导致渠道过流能力严重下降,且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灌区农业抗旱灌溉、防汛及水力发电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威胁渠道安全运行。
2.1 渠道糙率增大、流速变小
根据《水力学计算手册》等有关规定,按明渠均匀流公式(1)计算。
Q=1/n×ω×R2/3×i1/2
(1)
式中:Q为渠道流量(m3/s);ω为过水断面面积(m2);n为渠道糙率;R为渠道水力半径(m);i为渠道比降。
各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所述:
(2)
(3)
Kr=r/H
(4)
(5)
经推算,南干渠水藻生长后的渠道糙率达到0.021以上,较渠道设计糙率0.017增加了24%以上。由于渠道糙率的增大,水流速度减缓至1m/s左右,较设计流速1.45 m/s降低了30%左右。
2.2 雍高水位、断面变小
由于渠底生长繁茂的水藻,渠道水流被雍高,过流面积减小。例如:2022年5月28日,南干渠的上一级渠道流量为12.94 m3/s,其他渠道未分流,扣除水量损失,在南干渠电站量水点处的流量应为12.03 m3/s。但在该量水点观测到渠道水位为1.88 m,根据水位流量表查算对应的流量为19.275 m3/s;正常情况下该量水点处12.03 m3/s对应的渠道水位应为1.20 m,水位抬高了0.68 m。从而导致渠道过流能力减少,经测算,减少了1/3。
2.3 造成的损失大
春季气温回升块,渠道水藻随之快速生长,到4-5月间攀升到30℃及以上,此时灌区粮食等作物需水量大,抗旱灌溉生产任务重,而停水清除水藻时间周期长,延误小麦等作物灌水关键期,必然导致粮食作物减产,经测算,南干渠渠系灌溉关键期停水一天,将导致冬小麦减产约2万 kg以上;南干渠水力发电站停水一天,发电损失1.2万元。
2.4 安全隐患大
2022年春夏之交,南干渠渠道内水藻疯长,雍水阻水,水位不断抬升,部分渠段水位至衬砌板顶以上,出现了漫溢、决口的安全隐患,渠道水质也受到一定影响。对此,管理单位加强监测,及时掌握水藻发展动态,加大巡护力度,24 h巡查值守,制定应急抢险预案,随时抢险,尽力保障本级渠道及下游渠系灌溉用水需求。
3 灌区水藻清理方法及成效分析
针对南干渠生长水藻这一发生在灌区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专家意见,一般采取非化学药品、不使用除草剂等农药的方法,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水藻清理工作,避免渠道工程设施及水体受到污染,保障渠道沿线人民群众生命、生物安全及渠道水质安全。
3.1 渠道排水
在春灌结束后,管理单位首先利用各类泄、排水设施将渠道内水排出渠外,比降较小、或有雍水的渠段用水泵抽排渠道积水。只有最大限度的排除渠道积水,才能有效的保证后续的清理作业。
3.2 人工机械清理
南干渠渠底宽7 m多、混凝土底,便于挖掘机、装载机、小型运行车辆在渠内施工,因此,为加快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单位在清理中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方式,制作、选用专用清理工具,有效加快了水藻清理工作进度。同时组织人工对机械施工不到位、桥涵等处进行重点清理。经过20余天时间的艰苦奋战,渠道水藻得到有效清除,南干渠变得通畅、整洁,达到了设计工况,安全隐患彻底消除。6月9日,南干渠及南干渠系统恢复抗旱渠放水,70余万亩农田夏灌工作紧张展开,为灌区夏玉米抗旱保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治理南干渠水藻,该渠道停水20 d时间,投入70余万元,付出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 治理对策
4.1 加强开展水质及水藻生长监测
在渠道上设置固定的水质、水藻的监测点,监测水质、微生物的变化,水藻水生植物的种子的迁徙移动,对水藻的类型、生长过程、生物量和水藻分布特征等进行调查及分析;同时研究渠道水位、流速和光照等因素对水藻生长的影响程度,提出水藻治理方式方法的意见建议,为管理单位水藻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2 加大灌溉供水周期水藻清理力度
在每个灌溉供水期结束后,要对渠道的水藻、淤泥等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水质、水生态有严格要求的,应当采用人工、机械清理水藻,包括专用船只进行清理,虽然效率不高、花费大,但可避免污染渠道沿线水环境。对清理后的渠道渠底可铺设一层3 cm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消杀,可有效清理清除附着于渠底的水藻、青苔的根茎,进一步巩固清理成果。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渠道,也可选用安全可靠的化学药品进行清理。通过及时清理渠道水藻,有效改善渠道水质,减少渠道漫溢、决口等安全隐患和事故。
4.3 充分发挥自然阳光清理效果
渠道行水期短的渠道,若天气晴好、高温的情况下,对渠道水藻进行暴晒,但须将渠道水排干、抽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经过7 d左右的暴晒,水藻由绿色变成黄白色,直至枯死,然后予以清理。
5 结语
灌溉供水渠道生长的水藻治理需要综合施策,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水质、工程设施监测与研究,不断创新、拓展治理新技术,及时治理水藻生长问题,保证渠道安全供水,满足农业灌溉及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