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12-30朱聿铭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思政数学

朱聿铭

(琼台师范学院 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同向同行是推进立德树人任务完成,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丰富各类课程内涵,确保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全面开展的关键和基础。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对象是大学新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等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知识传授与讲解的过程中,肩负起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指导者责任,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而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抓手,对高等数学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提升育人实效,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要发挥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首先应明确课程思政是什么,当前已经形成的基本共识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增设的课程,也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某项活动或环节,而是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并融入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不同过程中,形成思政理论课与各类课程相互协同、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育人格局。

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大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目的和内涵,确保课程思政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建设。首先,课程思政的建设主体是各类课程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培养和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肩负好育才与育人的职责,让思政意识在内心扎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崇高而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其次,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各类课程。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技能提升、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构建的关键媒介。专业课程由于拥有课程种类多、授课时间长及开设比重大等基本特征,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挖掘并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形成思政课程的“明渠”与课程思政的“暗渠”相互融合的显隐结合格局。最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保障评价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形成以立德树人为主的保障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评价、协同体系、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互联互通机制等内容,从而帮助高等数学教师更好地以德育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立身,提升学生培养和教育的实效性。

总体来讲,课程思政是将“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紧密地融合起来,推动并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让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思想引领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并丰富各类课程的内涵,提升课程建设与学生培育的整体质量。高等数学主要由几何学、代数学、微积分学以及彼此相交叉的内容所形成的基础学科,内容涵盖线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基线、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是财经、理科、工科类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应在紧紧围绕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下,深入挖掘并分析高等数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充分地融合起来,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新态势,切实实现润物无声与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1]。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问题

(一)认知误区及思政素养不高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拥有决定性的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作用,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抓手。然而,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存在认知误区及思政素养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其育人育才目标的实现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首先是认知误区。根据“实地访谈”“理论探究”及“实践分析”发现,一些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认为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价值观塑造、思想教育、道德指引是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高校领导的义务和责任,与数学教师无关。因此,在该思想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师难以充分地挖掘出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致使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受到影响。其次是思政素养不高。高等数学教师的思政素养不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思政知识、思政理念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应用思政元素,开展价值引领工作的方法和素材,导致数学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中,普遍以嵌入式、插入式的方式将思政知识、概念及理念,叠加到数学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从而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不能长篇大论、单刀直入,而是要通过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合点,循序渐进地融入价值塑造、思想指引等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受思政理念、思想及知识的感染和熏陶。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数学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通常以知识灌输、概念阐述的方式,使数学与思政叠加起来,致使学生的价值塑造、思想引领工作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譬如,在数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插入没必要的说教,让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而部分数学教师则出现为思政而思政的错误理念,导致毫不相干的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生硬地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不适和反感。此外,高等数学的课程容量较大、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难度较高,如果教师出现为思政而思政的错误倾向,将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和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进而使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思政元素挖掘效率较差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的最大难点在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如果数学教师难以挖掘出高等数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会导致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难以得到充分的融合与衔接,致使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和彰显自身的价值引领、思想塑造的功能。而在高等数学思政元素探索中,很多数学教师普遍将数学人物、数学精神及数学文化作为特定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形式,能够实现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但结合程度相对有限,教师必须在渗透相应的数学文化、人物及思想的前提下,引入思政内容。如果高等数学教学任务紧,教学压力大,教师便难以积极地、自主地引入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及数学人物等理念,从而导致相关的思政内容很难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思政元素挖掘上,数学教师必须挖掘出能够融入专业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呈现在数学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不过根据实践调查能够发现,我国很多数学教师在此方面的探索能力相对有限,致使高等数学思政元素难以得到有效挖掘[2]。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策略

(一)加强对高等数学教师的指引

首先,帮助并引导数学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与数学教学工作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高等数学专业教学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专业教师的人才培育任务和责任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育才”逐渐延伸为“育人”,使“育人和育才”成为当代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核心与抓手。而思政教育作为教师“育人”的重要抓手和媒介,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通过文化建设、会议召开及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数学教师明确自身同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及高校领导一样,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塑造、思政教育、品德教育的责任。从而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其次,增强数学教师的思政素养,使其掌握正确的思想指引、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学校应积极组织以思政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活动,鼓励思政教师通过理论传授的方式,增强数学教师的政治认同度,提升其思政素养,使其能够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系统地、全面地为学生呈现各类思政元素、思政内容和思政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数学教师对热点问题或话题进行集体学习,传授其将热点问题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途径、方法;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生活,为课程思政建设积累经验[3]。最后,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高等数学内容多、学时长,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做事风格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从考试阅卷、作业批改、课后答疑、课堂授课等教学环节出发,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课前要对熟悉的、多次讲授的知识认真备课;在课堂要提前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教师在工作上的严谨和认真。在授课中应教态端正、板书工整、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引导“溜号”的同学步入学习的正轨。由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不仅包括思政元素的渗透,还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以学校应指引数学教师,端正工作态度,优化做事风格,通过自身道德和思想的呈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二)革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将思政教育渗透并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能向思政理论课那样长篇大论,开门见山,而要找到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合点,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政元素能够在教师加工和挖掘的前提下,更好、更全面、更有效地展示出来。而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应结合高等数学的应用性、逻辑性、严谨性及广泛性,循序善诱地将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起来,通过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塑造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坚持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为主,渗透德育元素,不本末倒置、不喧宾夺主,通过坚持“少而精的基本理念”[3],让思政元素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育方法革新上,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规避应试教育思想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传统的理论灌输,逐渐转变为“循序善诱”,让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探索兴趣和动机。譬如,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等形式,提出相关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了解或接触到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其次,提炼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价值理念,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考核、教学及课程大纲中,使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充分地融合起来。特别在教学大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中,教师能够将种类繁杂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性、分类化处置,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了解到不同的思政内容和思政思想。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社会热点问题、话题作为思政元素呈现的载体,让学生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及话题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应的思政知识和思政元素。最后,补充式教学。补充式教学主要指依托国际学术界及产业界等资源优势,补充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内容,改变教学形式能够打破专业教学对课程思政教学所带来的限制,让各类研究成果、应用成果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抓手和媒介,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是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数学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数学文化、数学精神及数学人物等资源,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需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让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巩固并深化传统思政元素。高等数学中的传统思政元素,包括古代数学成就、当代数学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优秀的数学家及数学文化。这些与高等数学相关的内容和资源,拥有鲜明的人文属性,数学教师能够从其所蕴含的社会制度、文化理念及道德操守等层面上,渗透思政教育内容。譬如,在数学人物讲授上,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数学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修养及感人的事迹,为学生更好地感受、体悟思政教育的思想魅力奠定基础。然而在思政元素的探索中,教师还需要明确数学人物、研究历史的渗透渠道,如在讲授定积分和导数时,教师应在内容讲解中,渗透牛顿研究物理问题、莱布尼茨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随后渗透数学人物所蕴含的道德、思想及价值观念,使思政元素渗透更加自然。其次,将辩证法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高等数学是哲学在数学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微积分探究的是积分与微分的矛盾,教师应在讲授微积分定理时,阐述积分与微分的既统一又对立的规律;在讲解级数理论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角度认识世界的。而在讲授积分时,则需要强调积分的定义是“取极限、近似和、常代便、大化小”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通过将辩证思维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哲学精神和辩证思维,与此同时也能让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未来的探索中,教师需要通过思政教育中的方法论、辩证法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结合,使思政知识更潜移默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4]。

四、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充分融合。在建设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自身道德理念、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及工作作风的优化,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自我提升的方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基础”。而在教学形式上,应探索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让思政元素能够自然而然、科学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至于思政元素挖掘和利用,数学教师必须探索出能够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思政元素,通过嵌入思政教育中的方法论、辩证法,优化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融入形式,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思政数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