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贯钱有多少
2022-12-29张嵌

在古代的演义小说里,一千贯钱是一笔常出现的巨款。《水浒传》里,一千贯钱更是“熟脸”,林冲买刀时一顿砍价,就把两千贯的宝刀砍到一千贯;武松打虎后,对阳谷县的一千贯赏钱毫不动心,慷慨地分给众人;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官府也是出赏钱一千贯通缉他。可见这一千贯的分量着实不轻。
一千贯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放在《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年代即北宋年间,一千贯的购买力很强大。宋朝号称“优礼文官”,但一品官员每个月的料钱也就300贯,基层县令的月俸只有12贯到15贯,所以一千贯钱相当于宋朝县令至少五年半的“基本工资”。
但放在宋徽宗时期就不一样了。宋徽宗登基之前,北宋王朝一桩无比头大的事就是钱荒。大宋商品经济发达,铜钱需求量极大,外加要向辽国、西夏花钱买和平,单是理论上赚钱的榷场贸易每年就有大量铜钱“外泄”。宋徽宗登基后,一拍脑袋来了主意——发行当十钱,结果导致全国盗铸成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烂钱,一千贯钱的购买力急剧贬值——北宋中期,每石米不过六七百文,宋徽宗推出当十钱后,每石米暴涨到三贯钱。
待到金军大举南侵时,号称“富庶”的北宋王朝一边是物价飞涨,铜钱越来越不值钱;另一边是前线将士缺衣少食,领工资时连铜钱都领不着,镇守重镇平阳府的宋军只能领到几枚铁钱,结果还没等金军打来,悲愤的宋军将士就跑了个精光。
如果放在《水浒传》开始正式刊刻出版的明朝中后期,这一千贯钱的购买力又不一样了。
虽说《水浒传》诞生于元末明初,但长期以来都是以手抄的方式流传。直到嘉靖年间,明朝的畅销书市场才基本成熟,第一本《水浒传》更是在嘉靖元年(1522年)得到刊印出版,从此火遍天下。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发生巨变的时代,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巨量白银涌入明朝市场,以学者万明等人估算,从嘉靖年间至明朝灭亡,至少12500吨以上的白银进入中国。明朝的最后半世纪里,从日本涌入中国的白银也在2亿两以上。这些汹涌而来的白银,取代了昔日铜钱的硬通货地位,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外加明朝中后期,无论是官方的滥铸还是民间的盗铸,都日益猖獗。明朝中前期,每千文铜钱重八斤八两,到明末天启年间时竟缩水到四斤八两。此外,从嘉靖年间起,各种“轻薄制小,触手可碎”的民间私铸铜钱大量泛滥,铜钱的价格也是一路暴跌。到了明朝灭亡前夜,明朝的银钱(铜钱)比价竟达到了恐怖的1:5600。
如果看看《水浒传》在明朝“最火”的万历中后期,一千贯钱的购买力就更直观了。此时的大米价格基本维持在每石0.8两白银,而参考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成化兵子铜斗”就知,明朝的“一石”相当于今天的72公斤。而万历中后期的银钱比价,平均在1:1600左右。于是,《水浒传》里的一千贯钱放在明朝中后期,相当于今天约33万元人民币。
这钱看上去不少,但接下去的明朝铜钱依然在急剧贬值。到了明朝灭亡前夜,明朝的米价涨到了3两银子一石,银钱比例是1:5600,看上去不少的一千贯钱也缩水到差不多25000元人民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末年急剧拉大的贫富差距和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在动乱中覆灭的结局。简单的购买力问题,却有多少教训在其中。
(高广平荐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