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桩医案
2022-12-29俞杰明

记得以前有部叫作《刮痧》的电影,讲述了因为文化差异,因对中医治疗方式的争议导致父母被暂时剥夺孩子的监护权,这让很多中国人知晓了美国的这种制度,同时也产生不解。
我想,抛开电影中一些戏剧化的情节,电影的冲突倒不在于这个制度本身,而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父母、老人的行为被误读。但在美国,这样的事情倒不是只在电影上才有,也不是针对中医的。我在法学院上课时,有一个案例就讲到了类似的情况。
有个美国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父母没有送孩子去医院治疗,而是准备把孩子带回他们老家,在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聚居地,用他们传统的草药疗方给予治疗。美国的监管机构马上举行听证会,由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孩子父母(父母也可请其他专家)、监管机构的人员一起参加,提出观点、证据、建议,以讨论不采取医院的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方案,并代以草药治疗是否损害孩子的健康权。
鉴于美国的医疗界主流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案是骨髓移植,只要找到配型合适的骨髓捐献者,治愈率高达95%,而父母又无法从科学的方式证明草药治疗的成效。结果,听证会认定给孩子进行骨髓移植是保护其健康权的合适方式,而延误骨髓治疗,代以不明方案的草药疗法将损害孩子的健康,直接减少、甚至剥夺其生存机会。
最后,监管机构裁令父母应在14天内将孩子送去医院进行检查、准备骨髓移植。但父母不能接受监管部门的决定,带着孩子“隐身”了。后来,监管机构通过法院发布禁止他们一家出境的法令,并通缉父母。在僵持了9个月后,母亲还是带孩子去了医院,接受治疗。
案件的结局还算皆大欢喜,孩子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配对成功的父亲的骨髓移植给孩子,孩子得以痊愈。而基于父母原先拒绝医院治疗、坚持草药方式是出于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并无证据证明父母有意不让孩子康复,监管机构最终撤销了对父母的通缉和处罚。
这个案子反映了美国监管机构是如何运作和对保护孩子权利的介入是如何进行的,也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独立权利的一种认识。
(余星华荐自《特别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