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上的雨滴落下来
2022-12-29周华诚
还有很多美好,我们并不知道。
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并不知道。
一
我曾把雨夜屋檐滴答落水的声音录下来,也曾把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录下来,还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以及磨石尖高山上风摇动松针的声音。
那些声音美妙极了,世上最精妙的语言也无法模拟出那些声音,它们如此丰富而有层次,层层叠叠,一波又一波。
如果你能想象松针——那些柔软的树叶轻轻扫过皮肤的感觉,或者当微风吹过一整片稻田,稻叶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摇摆——那声音与视觉都同样令人着迷。我经常就这样坐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水稻田出神,耳边回响着大自然的声音。
二
一条通往源头的道路是漫长的。许多次我逆流而上,从钱塘江尾一直抵达钱塘江源头。途中,公路与河流,时常相互交错,这是一种“对望”的关系——直到大山深处依然如此:路边有溪,溪边有路。这种对望的关系似乎从来如此。
三
梭罗说:“如果我们能够永远生活在当下,有效地利用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偶然,就像青草坦然承受落在它们身上的最轻微的露水的滋润,而不是把时间荒废在为了失去机会而悔恨上,那我们就有福了。”这是极正确的话,生活在当下,即是说,要享受这个过程,不去管结果怎么样。一味纠缠于结果,那并没有太大意义。人生就是由“过程”构成的,而非“结果”。
四
有一年在上海,我去采访艺术家何训田,他讲起一场大雨。2007年他在印度恒河。那天清晨,瓦拉纳西古城的天空特别奇异,成千上万的信徒睡在恒河边,突然间下起一场大暴雨,众人手提锅碗、身披衣物四处逃窜,整个河边兵荒马乱,恍若战场。何训田一行人坐车回到饭店,此时大雨正好停止。酒店内的旅客们还在缓慢地吃早餐,还有许多人正在起床、刷牙、漱口、上厕所,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突然感受到一种“空隙”的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如同战争一般的经历,另一部分人却根本感知不到,哪怕事实上两者近在咫尺。那一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大暴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根本不存在。
五
我在钱江源头也经历了一场暴雨。我没有带伞,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刚准备进入森林。但我一点都不惊慌,我觉得这或许是一场“对话”——树林高处的雨滴滑落下来,敲打在我的头上,我与一棵高处的树木由此建立了某种微妙的关系。这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六
何训田后来试图用音乐去呈现人类听觉无法“听到”的那些事物。人的听觉,正常只能接收到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20赫兹以下的是次声波,2万赫兹以上的是超声波。它们可以被仪器测出来,还可以被皮肤感觉到,但无法被“听”到。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充满噪音,2万赫兹以上的、20赫兹以下的——只是人类的耳朵刚好把它们屏蔽了,便觉得周围很安静。但是,人们一定要知道,一定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接收”到的(这很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接收不到,不代表它并不存在。
人类能感受的那一部分世界,只是“世界”很小的一部分。
七
上一次深刻领受大树的教诲,是2013年在山东莒县。在一场大雨里,我与一棵4000年的银杏树猝不及防地相遇。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我走了很多的路,遇到很多的人。对方是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它的腰身,要七八个人才搂得过来;它的冠盖,可以荫庇数亩。雨太大了。大雨使整座浮来山云蒸霞蔚,我抬头,已然望不见这棵大树的冠顶。密集的雨滴,从青翠的鸭掌样的树叶上滑落,经历层层叠叠的树叶上的旅行,最终噼里啪啦打在雨伞上。这样的雨,就像从4000年前,从光阴深处,不由分说地落下来。雨点打在距离我的耳朵大约二十五厘米的地方,一声又一声,如父亲的爆栗一般。
八
对于世界的感受,因人而异。艺术不像科学。科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迭代、更新;艺术并非如此,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从零开始。艺术是人对于世界的感受。不管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自身感受宇宙之后,在心中产生的东西,才是他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手的、直接的体验。要真正地感受世界,必须抛弃很多东西——比如先入为主的“教育”,必须清空,重新回到一个婴儿的状态——重新成为一个很干净的人,成为一张白纸。干净的人面对一个宇宙,才能获得直观的感受。我们现在,常常已经不是自己,头脑里装满了“别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唯独没有自己的感知。
九
我在田埂上坐下来的时候,与我在森林中散步的时候,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不是同一个世界?
十
很想知道,在广袤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最古老的一棵树在哪里。如果这棵树隐于森林,一定在默默守护着整个森林家族的平安。不仅仅是大树,还有它们脚下的灌木与小花,以及昆虫与蘑菇。更多的人会因为那棵树而前往瞻仰,进而心生敬意——在森林之中,到底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十一
“在乡下散步时,我觉得自己就是神。”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歌德说,“因为无边无际的富足、无限世界的庄严形态,在我的灵魂里生根和活动……森林与山岳在回响,所有难以进入的力量在创造,我凝视大地深处,看到这股力量在震荡,我看到大地之上、天空之下万物麇集。”
我以为,任何人进入森林,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不管那些启示来自于高处的枝叶,还是来自于大地深处的根系。你会惊讶于一棵树的力量,它如此平和,又如此巨大。
十二
1874年的一场暴风雨中,早期环保运动领袖约翰·缪尔登上内华达山脉的一座山脊,然后爬上一棵针叶树,只为了更近距离地聆听高处的针叶在风中产生的乐音。他听到了什么?——树叶彼此摩擦的机械的声音、树枝和光秃树干深沉的声音、松针发出的尖锐哨音,以及“丝绸的低语”,而来自大海的风“携带着最振奋的香气”。
十三
离开钱江源国家公园,回到城市的日常生活里,我依然时常会想念大雨落在森林之中,晚风掠过丛林的声音。7月底的一天,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模拟雨天音效的“白噪音”APP,名叫Rainy Mood,里面搜集了很多雨声和水流声。譬如华盛顿森林里的雨、科隆的雷暴雨、俄勒冈州沿海的热带雨林、日本寺庙的雨、苏格兰的小河、太平洋的雷暴雨……
十四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录下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溪流声、风声、雨声、猫头鹰在夜间的叫声、大雨落在栎树上的声音、溪水流淌进农家铺设的竹笕又从另一端流出来的声音、瀑布的声音、100种虫子在夏夜的鸣唱、蝉声、有人从林间走过的声音、夕阳西下时一只羚羊的叫声。
十五
还有很多美好,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