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家是否可凭最终解释权拒绝优惠?

2022-12-29

现代阅读 2022年3期

罗女士在逛某商场的时候看到一家店铺张贴了一张打折优惠活动的海报,于是走进这家店铺,看上了一款价值三千多元的套装,但结款的时候,发现商家并没有给这件套装打折,而是按照原价结款。罗女士很气愤,说她是看宣传海报来购物的,为什么不打折?而店铺称,该宣传海报只供特定的套装使用,新款套装不打折。罗女士称当时宣传海报上并没有这样写明,如果自己早axLQnjbklCv+oVgXgtihabzM3l0DvWE+Qb06SOPZpXw=知道是仅供特定套装就不会进来了,而店铺辩称,具体哪些套装能够打折,最终解释权在店铺,没有必要在宣传海报上写明。商家是否有权以自己享有最终解释权为由拒绝优惠呢?

店铺商家不能以自己享有最终解释权拒绝给消费者的优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同时,《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七条规定,对不参加促销活动的柜台或商品,应当明示,并不得宣称全场促销;明示例外商品、含有限制性条件、附加条件的促销规则时,其文字、图片应当醒目明确。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商家的这种虚假宣传自然影响了消费者对真实信息的获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意思表示。

案例中,服装店铺在促销活动的宣传海报上使用含糊及易引起误解的文字,并以保留最终解释权来误导消费者,进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规定,罗女士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查处店铺的虚假宣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