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谍战”背后的法治力量

2022-12-29王世洲

现代阅读 2022年3期

在和平时期,重视间谍罪,不仅对于反奸防特工作有直接的意义,对于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加强法治建设也有重要的价值。

国家安全需要多方面的保护。在我国刑法中,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是指刑法分则在第一章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此外,刑法分则在“危害国防利益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两章中的规定,也与国家安全明显有着紧密的关系。

窃取国家机密都是危害国家安全吗?

自古以来,保护国家安全都是刑法最为重要的内容。我国唐律在明确规定的“十恶重罪”中,就有谋反(反对国家)、谋叛(背叛国家)、谋大逆(破坏国家重要设施)的犯罪;古代德国《黄金诏书》中禁止危害封建郡主和国王的规定,英国的《1351年叛国罪法令》,都清楚地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看成是最危险的犯罪。

在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概念中,“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被规定为危害最严重的犯罪。我国刑法分则更是把危害国家安全罪规定为第一章,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刑法打击的首要锋芒所向。

今天,刑法在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保护国家安全时,都特别注意“危害国家安全”含义的明确性。不过,各国政治历史情况不同,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可能不同,比如,德国刑法就规定,使用纳粹的旗帜和敬礼方式是危害民主法治国家的行为。我国在《国家安全法》中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我国刑法通过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进行明确而完备的规定,包括使用暴力方式实施的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以背叛方式实施的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以煽动方式实施的煽动分裂国家罪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严格地限制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范围。

什么是间谍罪?

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中,间谍罪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犯罪,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目前,在世界各国刑法规定的“叛国罪”或者“危害国家安全罪”中,都包括有间谍罪。

间谍,最早是指“为异国盗取本国机密”。我国在1997年刑法中,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统一把过去的反革命罪改称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把特务罪和间谍罪统一改称为间谍罪。今天,我国刑法规定的间谍罪,是指通过窃取情报的行为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按其间谍行为划分有3类:

第一,参加间谍组织。从犯罪行为的发展阶段上看,这虽然仅仅属于行为的预备阶段,但是,无论行为人是主动申请加入还是被招募参加间谍组织,他都已经表明了从事间谍行业的意图和决心。参加间谍组织的,无论是展开活动还是潜伏不动,都构成间谍罪。

第二,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这是指没有参加间谍组织,但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所交代的间谍任务的行为。“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受间谍组织或者其成员的指使、委托、资助,进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人。

第三,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敌人,一般是指战争期间与我方为敌的国家、地区或机构,也包括和平时期意图与我国为敌或者侵犯我国利益的国家、地区或机构。“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是指为敌人指明、显示所要攻击的目标(如中央机关所在地、重要军事机构所在地、电视台、机场、交通要道等),为敌人的攻击提供方便的行为。不论行为人采用何种手段,也不论所指示的目标是否有误,是否在客观上造成什么危害后果,均不影响为敌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此外,根据我国现行刑法,为境内私家侦探社和为境外除间谍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非法取得国家秘密的行为,构成其他罪。

间谍罪与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一样,实施的行为必须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但是,不需要在国家安全出现具体的危害结果之后,才构成犯罪。目前,只需要有符合法律要求的间谍行为,就满足了犯罪构成的要求。间谍案件中出现的具体损害结果,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会影响罪行的轻重。

根据我国刑法目前的规定,任何人,只要他们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方面符合法定要求,都可以构成间谍罪。

什么行为不能按照间谍罪处理?

间谍罪是一种故意犯罪。间谍罪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一样,不需要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目的,只需要具有这种认识即可。

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什么具体间谍组织,给自己下达任务的间谍真名叫什么,但只要行为人清楚,自己是与其他一些有着特殊组织背景的人一起实施对国家安全有危害的行为,这就足够了。比如,行为人不能以自己提供的我国洲际导弹的数据参数,是为了要钱而不是为了危害国家作为理由为自己辩解,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为敌人提供的这种情报和信息对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间谍罪不能以过失构成。因此,不知道对方是间谍或者敌人,比如是由于马虎或者炫耀等心理,泄露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秘密的,根据我国刑法,不构成间谍罪,但是可能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

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我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如果确实没有认清对方是间谍组织成员,只认识到对方是境外机构、组织、人员而提供机密的,那构成的就只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或者其他罪。

对于外交人员的间谍活动,则不能简单地按照间谍罪处理,而只能依照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处理。我国刑法特别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进行间谍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外交人员驱逐出境。

对间谍罪如何惩罚?

世界各国普遍把间谍罪当作一种最危险的叛国罪或者危害国家安全罪,使用最严厉的刑罚来处罚。我国对间谍罪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

我国刑法对间谍罪,是在两个条文中,区分3个情形刑罚的。在第一百一十条中,规定间谍罪的法定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第一百一十三条中,与其他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罪一起,规定“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还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对于包括间谍罪在内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在实践中,间谍罪经常与诸如故意杀人罪、爆炸罪,甚至是煽动颠覆政府罪,武装叛乱、暴乱罪等其他犯罪一起实施。如果间谍任务的内容就是从事暗杀、爆炸或者叛乱等活动的,在“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下,我国刑法可以判处死刑和没收财产等严厉的刑罚。如果间谍在窃取情报时使用的手段或者结果构成了其他犯罪,那就应当依法进行数罪并罚了。

不过,对间谍罪也需要讲政策。间谍罪犯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在网上发布虚假敌情信息构成什么罪?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国防利益罪,是从外部损害国防安全的。具体说,危害国防利益罪是由危害作战和军事行动的犯罪、危害国防和武装部队建设的犯罪、危害国防管理秩序的犯罪,以及拒不履行法定的国防义务的犯罪组成的。

其中,危害国防管理秩序的犯罪,由平时也能构成的和只有战时才能构成的两部分犯罪组成。

平时也能构成的危害国防管理秩序罪,是指聚众冲击军事禁区、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或者雇用逃离部队的军人,接送不合格兵员,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等犯罪。战时才能构成的危害国防管理秩序罪,包括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战时造谣扰乱军心,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等犯罪。

因此,在网上发布虚假敌情信息的,如果是平时实施的,就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包括明知是虚假信息而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如果是战时实施的,就会构成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在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最高法定刑是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