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壮烈一幕: 殊死阻击水门桥
2022-12-29何楚舞凤鸣陆宏宇
水门桥是一座长不过8.8米,架设在长津湖引水管上的浮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它关系到我方能否顺利阻止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第一师”2.5万人逃离长津湖地区。1950年12月1日,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与严重减员的中国志愿军围绕水门桥展开血战,这不仅是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更是双方部队意志力的殊死抗争。
殊死阻击水门桥
陆战第一师作为美国部队最牛的王牌师,以现代化的战争手段不断地冲破中国志愿军的层层包围。为了阻敌撤退,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最后关头找到了一个阻击敌人的绝佳地点,那就是水门桥,只要炸掉这座桥,美军将无法跨越峡谷。
水门桥成为陆战第一师生死攸关的一道屏障。
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陆战第一师必须经过这座桥,才能够撤出长津湖地区,直通位于兴南的港口,快速摆脱第九兵团的追击。如果水门桥被破坏,陆战第一师无路可绕,只能被堵截于此,那将是志愿军消灭美军的最好时机。
志愿军显然认识到了水门桥的重要性。
12月1日,志愿军对水门桥发起了突然袭击,守桥的美军措手不及,水门桥被成功炸毁。可是第二天,美军工兵部队就用一座木桥进行了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将美军架好的桥梁炸毁,而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钢制桥梁,使其恢复通行。
水门桥两次被炸两次修好,它的存在等于给了陆战第一师一线生机。
姜庆云是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〇团三营七连连长,七连是担负志愿军炸桥任务的突击分队。4日,他受领任务后马上调集两个排的兵力,组成一支敢死队,发起了第三次摧毁水门桥的行动。姜庆云亲自带了一个步兵排二十多人走在最前面,被美军发现的时候,他们距离水门桥不足百米。
美军的重机枪一梭子就打倒我方7人,当场牺牲3人,负伤4人,其余人员在姜庆云的带领下,继续义无反顾地向着桥头前进,一直接近到距离水门桥不足四五十米。
姜庆云的敢死队发起了冲击。他们冒着雨点般的子弹,反穿着棉袄,让白色的内衬成为雪地里的保护色,借着漆黑夜色隐蔽接敌。
敢死队员们沿着桥下的小沟交替掩护着往前走。他们发现,美军占领了铁路桥头一座废弃的桥墩,但人数并不多,而且有个射击死角,子弹不容易打到他们。
姜庆云将卡宾枪一挥,敢死队员全部跃上桥头,与美军短兵相接。姜庆云在战斗中负了轻伤,两发子弹打在他的胳膊上,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大家呼喊着向美军扑去,守桥的美军大部分被歼,逃跑的被二十军的部队堵截并歼灭。至12月6日晚,姜庆云的敢死队先后3次冲过美军的阵地,以血肉之躯,把新架设的大桥和基座全部炸毁。
此时,陆战一师危在旦夕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联合国军”司令部,这个王牌师是美军的一面旗帜,如果他们被歼灭,整个美军都会颜面扫地。
根据陆战一师的工兵参谋兼第一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的建议,美军很快把新的桥梁组件空投到古土里,从古土里运到架桥的现场。
可是当美军到达水门桥山梁时,帕特里奇却大吃一惊:中国士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炸掉了一截水门桥残存的桥面,桥梁组件已无法达到断裂面的宽度。美军工兵在深谷中发现了一堆旧枕木,于是他们把枕木拖上来,架设临时桥墩。
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施工,陆战第一师的工兵部队于9日16时才架桥成功。
不死的战斗队形
12月8日上午8时,古土里美军主力开始撤退。
在该地区的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以黄草岭为核心,依托两侧地形有利的高地,阻截美军的南撤计划。
早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就在黄草岭与美军展开过多日激战,以异常顽强的防御粉碎了美军多次攻击。此时,五十八师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已非常严重,战斗力下降到了谷底,战至15时,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已全部失守。
五十八师拼尽最后努力,将一七三团和一七四团所有还能作战的人员集中起来,编成4个连,由师参谋长胡乾秀亲自率领反击,才夺回了1304高地。但是美军飞机发现并攻击了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包括胡乾秀和一七四团政委郝亮在内的指挥所人员全部牺牲。
师参谋长胡乾秀是长津湖之战牺牲的志愿军中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造成了志愿军大量冻伤减员,所以9日的战斗,美军遇到的阻力减轻了很多,一路南下,直抵水门桥。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五十八师一七二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僵了,阵地被美军夺取,从而使美军工兵有了在水门桥上架设M2车辙桥的机会。
当美军全部撤出古土里后,真兴里的美军第九十二野战炮兵营便集中全部炮火对古土里进行了覆盖射击,几乎将古土里夷为平地。
10日下午,在古土里与真兴里之间的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和六十师经过连日苦战,两个师合在一起还能作战的人员也不超过两百人,已无力阻止美军南撤。
二十军军长张翼翔实在不甘心,命令六十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这两百多人衔尾追击。
午夜时分,当美军车队穿过水洞里时,埋伏在村里的志愿军第二十军八十九师突然杀出,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机枪、冲锋枪也朝着车队猛烈射击,猝不及防的美军车队多辆车被击毁,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直到美军组织部队向村内志愿军阵地连连开炮,并发起了反冲击,才继续向真兴里开进。
走在最后的是美军陆战第一师侦察连欧内斯特·哈格特中尉率领的一个28人的步兵排,他们引导着坦克缓缓而行。在距离水门桥2公里处,一辆坦克发生故障,导致这辆坦克后面的9辆坦克和步兵排与主力隔断。就在此时,以顽强意志尾追而来的志愿军第二十军部队数十人从公路两侧和北面同时发起冲锋,美军步兵排且战且退,被堵在公路上的9辆坦克寸步难行,成为志愿军集中打击的目标,坦克乘员不敢恋战,丢弃坦克随步兵后撤,才终于逃脱了志愿军的打击。
此时的水门桥边,戈鲁道上尉指挥的工兵爆破班早已作好炸桥准备并等待多时,当步兵排通过后,便准备点火,但是跟着他们撤退的朝鲜平民蜂拥而来,他们3次被迫暂停点火。最后工兵用枪将平民驱离,于11日2时将水门桥彻底炸毁。
11日11时,美军全师的后卫侦察连和坦克部队终于到达真兴里。在此之前,拦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上的1081高地一直被志愿军占领着。为掩护师主力撤退,驻扎在真兴里的陆战一团一营向北攻击,企图夺取1081高地。掩护师主力通过后,其作为后卫随主力撤退。
从古土里到真兴里,直线距离仅有11公里,但是海拔高度差却有730米,从黄草岭到堡后庄的3.5公里路程,海拔高度差为640米。在陡峭的山间,只有一条供一辆车通行的单车道公路,如果控制了公路两侧的高地,尤其是控制了1081高地,就能以火力轻而易举地封锁整整2公里长有U形弯的道路,因此1081高地成为整个撤退的咽喉要地。
从真兴里北上接应师主力的陆战一团一营一直都未经激战,建制基本完整,是目前陆战一师战斗力最强的营。他们12月8日凌晨2时从真兴里出发,直扑1081高地。此时暴风雪正猛,能见度几乎为零,给一营的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是也有效掩护了一营的行动。尽管如此,他们在异常恶劣的天气和地形下,从集结位置到攻击出发位置的150米距离竟整整花费了几个小时。
在美军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陆战一团一营向1081高地发起了攻击。
1081高地距离公路仅800米,但是积雪深度达到20厘米,易守难攻。这里远离补给线,志愿军面临四面被围、孤立无援的困境。美军在冰雪中与志愿军战士反复争夺高地。严寒使美军的自动步枪和卡宾枪已不能发射,即使用火烤过之后依旧有40%不能使用。他们从进攻前沿向后送伤员,几百米的坡路要花费7个小时。他们不知道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高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在没有粮食供应和缺乏御寒衣物的情况下是怎样活下来的,为什么战斗力如此顽强。
参加过这次战斗的美军士兵战后回忆说:“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这一天,美军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陆战第一师在通过水门桥之前,恐有埋伏,就派先头部队进行侦察,当美军的士兵摸到山头上之后,他们看到: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上。
这个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的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信员。纵观世界战争史,也只有中国,只有中国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
多年之后,长津湖之战的参与者、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回忆那些冻死的战友说:战士眼睛瞪得很大,脸上都是冰,冰化以后面容很安详。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
志愿军的追击部队抵达水门桥的时候,他们目睹了自己战友悲壮的场面。在冻死的战士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战士名叫宋阿毛,在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张纸片,写着这样一段话: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战后,美军曾翻译过一份中国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关于朝鲜东线战事的总结材料,其中有这样的叙述:食物和居住设备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发生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地使用也是原因之一。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扎营,脚、袜子和手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拉环都拉不出来。引信也不能发火,迫击炮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7成不爆炸,有的人手部皮肤和炮弹、炮身粘在一起。
即使是这样,在东线的战斗中,美国陆战一师依然遭到了中国军队毁灭性的打击,中国军队已迫使其在东线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至此,没有人再会认为中国的这支“农民武装”式的军队是一支可以轻易侮辱的力量了。
志愿军战士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拨倒下,第二拨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拨和第四拨继续前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们对面的美军官兵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害怕。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这支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也许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
12月11日13时,美陆战一师的主力通过真兴里。中国军队对陆战一师的阻击基本结束了。
陆战一师从古土里到真兴里11公里的路程,从先头部队离开古土里到最后的后卫到达真兴里,总共耗时77小时,平均每前进1公里用2小时。在这一撤退过程中,陆战一师共计伤亡347人。
陆战一师作战处的阿尔法·鲍泽上校后来认为,如果中国人拥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陆战队将不可能逃离长津水库。他说:“陆战一师不过是侥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