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背后:制冰师 汉斯·伍斯里奇的第四届冬奥会
2022-12-29孙晶岩
在中国的冬奥场馆,我采访了一些优秀的外国制冰师。2019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冰壶锦标赛中,我亲眼看到中国冰壶队战胜了加拿大冰壶2队,这里有运动员的付出,更有外国教练的功劳。
有一位加拿大制冰师叫汉斯·伍斯里奇,提起他我就想掉眼泪。我曾经把汉斯推扫冰车的照片发给加拿大冰雪专家柯路奇,他赞叹道:“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冰师。”
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2019年11月16日傍晚,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部工程师张金泉来到首都机场,迎接这位顶级制冰师。60岁的汉斯·伍斯里奇来自加拿大温尼伯市,是国际壶联指定的首席制冰师。张金泉接过他沉重的行李,微笑着问道:“汉斯先生,您好!您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一定很累,咱们现在马上回酒店休息。”
没想到汉斯却执拗地说:“张先生,你好!我不回酒店。”
张金泉诧异地问道:“您想去哪里?”
汉斯坚定地说:“去国家游泳中心,我要看现场。”
冬天的北京树叶凋零,北风将树叶吹得在空中打着旋子,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疾驰着,张金泉手握方向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老人从温哥华来到北京,不仅旅途劳累,而且又有时差,明天还有繁重的工作,不休息就是年轻人也吃不消啊,可他……
汽车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大门前戛然而止,汉斯缓缓下车,走进水立方,张金泉斟了一杯咖啡递给汉斯,他高兴地笑了起来:“啊,咖啡,非常好!”
他喝完咖啡,向张金泉耸了耸肩膀:“走!”
来到水立方大厅,只见泳池中的水已经放空,做成了混凝土平面,汉斯手拿水准仪和全站仪仔细地测量着冰场赛道的平整度。冰场有1527平方米,按照国际壶联的规定,冰面平整度的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就合格,而水立方大厅的冰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了2毫米以内!他向工程技术人员布置完当天晚上的工作和第二天要干的活儿后,向张金泉平摊开双手:“OK,回酒店。”
张金泉驱车载着汉斯向凯迪克酒店驶去,酒店行李员帮助汉斯把行李运到房间,汉斯问行李员:“酒店几点吃早餐?”
行李员回答:“早晨7点。”
汉斯对张金泉说:“张先生,请你明天早晨6点45分来接我。”
张金泉关切地问道:“为什么这么早,还没有吃早餐就出发?”
汉斯果断地说:“不能等,我必须抓紧工作!”
第二天早晨,张金泉如约而至,只见汉斯手拿一个刚刚打包的餐盒站在酒店大堂等他。5分钟后,他们走进水立方大厅,汉斯向在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布置完工作,才开始吃早餐。胡乱塞了几口面包、香肠,他就站起来与来自英国的副制冰师马克一起开始工作。
冰壶赛场对制冰的要求极高,必须比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场的冰面更加平滑。这需要繁复的工序和高超的技术。冰壶场地浇筑不是一次成型。底层为初冰层,对冰面的硬度要求很高。制冰时只能用细细的塑料水管一点点地均匀浇上去。冰壶赛道不但需要专业的制冰师制冰,而且还需要纯净的蒸馏水,对于场馆内的湿度、温度也有严格要求。冰壶比赛要求冰面的厚度是8~10厘米,需要喷洒160次水,一层一层去冻,只有层层洒水,冰里才不会有气泡。洒水不是做家务一般往洗菜池随意地泼水,而是颇有讲究,怎么洒、每次洒多少水都是学问,每次洒完水后都要对制冷机组输出的温度、水温、水量进行调整。这些活儿全是汉斯亲自去做,那是他吃到心里的活计,别人干他不放心,为此,他每天要在冰上走三万多步。
初冰层做好之后要刷颜料,也叫刷冰漆,让冰场呈现乳白色,为此汉斯的身上经常粘上白漆点。等白色的涂料涂刷完毕,还需要用红蓝等色的颜料画赛道,最后用纯水浇筑上层冰面,封住颜料。这一层要求绝对平整,不能出现气泡和杂质。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要求极严。虽然平时很随和,谈笑风生,可是在工作中哪个工程师干活儿不合格,他立刻就黑脸,绝不含糊,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要世界顶级水平!”
午餐时间到了,汉斯来到职工食堂,和工人们一起吃份饭。炊事员望着这个和蔼的加拿大老头,热情地给他盛饭菜,他也用生硬的汉语问候人家:“你好!”
加拿大温尼伯和北京的时差有14个小时,北京的白天正是加拿大的黑夜,也是他一天中最困的时候。他跑到卫生间用凉水往脸上浇水,冰镇前额让自己清醒,再精神抖擞地制冰,从早晨6点多一直干到晚上8点钟。最后的6天,制冰越来越关键,他从早晨6点多一直干到半夜12点才回酒店休息。制作底冰时,他就连半夜12点至早晨6点这个时间段都不肯好好休息,把闹铃上到3点钟。凌晨3点已经没有人来接送他,他就和副制冰师马克一起从酒店走到水立方,再看一次制冰效果。北京冬天的后半夜超低温,汉斯和马克冒着寒风走到水立方大厅,浑身冻得瑟瑟发抖。他们仔细查看了制冰效果才返回酒店,这一折腾光路上就要花费40分钟,回来又兴奋得半天睡不着觉,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谈何容易?
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于2019年12月3日至8日在水立方举行,这是北京冬奥会的第一个赛事。12月3日是汉斯最忙碌的一天,他大清早就来到大厅制冰,维护冰面平整。晚上,所有的人都要撤离了,汉斯通知工程师设备应该在什么温度下运行,然后用英文庄重地宣布关灯。一盏盏灯熄灭了,明亮的大厅变得黑暗,汉斯深情地凝视着大厅,久久不肯离去。第二天,这里将有一场冰壶盛宴。他发自内心地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不起的场馆,颠覆了国际壶联对于冰壶场馆的概念,我喜欢冰立方。冰面质量、场地环境都让我们倍感惊喜和满意。”
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期间,每天早中晚3场比赛,汉斯和马克精神抖擞地坐在现场,每当中场休息都要上来扫冰、制冰,维护场地。
观众席上有4700个看台,水冰转换最大的难题是水中比赛要热,要暖,要有湿度;而冰上比赛要冷,要干燥。冬天在场馆里观看冰上比赛,就要调整好冰面和观众席的温湿度,冰面上泛起寒气,观众席却温暖如春,比赛观赛体验堪称完美。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各冰上项目场馆中,国家游泳中心首个完成“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首个举办高规格的正式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运行测试阶段。
2019年12月8日,汉斯和马克要返回加拿大和英国了,张金泉去送行。汉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壶场馆首席制冰师,马克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冰壶场馆的主制冰师,他们是一对好搭档,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望着汉斯花白的头发、马克坚毅的神情,张金泉的眼眶变得湿漉漉的,再见了,汉斯!再见了,马克!咱们冬奥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