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日本没能扼住韩国的咽喉?

2022-12-29九边

现代阅读 2022年3期

2019年7月初发生过一个大新闻,日本为了打压韩国半导体工业,限制对韩出口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实实在在把韩国给拿捏住了。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韩国著名的左派领袖文在寅上台后,限制财阀,改革检察院,跑去三八线和金正恩会面,这些是韩国标准左派的套路。事实上,文在寅不仅“左”,而且应该是韩国历史上最“左”的总统,他反美日,反财阀,反军政府,最爱的是朝鲜——他父母就是朝鲜人。不仅如此,他还让日本赔偿韩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占领了韩国,并对韩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1965年,日韩达成协议,日本为了平息两国矛盾,赔偿韩国8亿美元。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平息韩国人的愤怒。我以前以为是韩国人得理不饶人,直到跟一个在中国读博的韩国人聊天才弄明白,他说日本那8亿美元都给了韩国的工业巨头。而韩国财阀大多是右派,基本都有美国和日本的背景,比如三星集团第一代掌门人应该算半个日本人,因为他从小就学日语,大学也是在早稻田大学读的,有一半社会关系在日本。得到赔款的巨头本身就是日本投资的企业,真正需要获得赔偿的人却没拿到一毛钱。

所以韩国不少民间组织继续在向日本要钱。韩国右翼政客上台,就打击这些人;左翼上台,就支持这些人。文在寅代表的是韩国平民阶层的左翼,所以也在支持平民,天天揪斗日本,甚至充公了一部分日本在韩企业。这件事激怒了日本,日本一气之下,把韩国电子行业最重要的3种原料给断了,韩国电子业几乎瞬间就受到了影响。毕竟事先没作准备,一切都太突然了。

要知道,韩国在20世纪跟日本人的半导体之战中几乎完胜,后来双方调整了战略主攻方向,韩国主营半导体,日本主营半导体原料。

这事发生后,大家都震惊了,一方面震惊于日本的这个操作,另一方面有点担心日本会不会用这招对付其他国家,同时感慨日本底蕴深厚。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韩国没得选择,会向日本求饶,或者向美国求助,然后通过美国来调停恢复供应,到时候不可避免地又要给美国点好处,整体费钱又丢人。

韩国竟然挺过来了

没想到时隔大半年我再搜索这则新闻时,惊讶地发现,韩国不仅没屈服,反而挺过来了,自己想办法搞定了那3种原料的稳定供应。

那韩国去哪儿找了替代品呢?

首先在他们国内找。比如高纯度氟化氢,本来100%进口自日本。韩国之前已经在研究这种无机酸的替代品,替代品的原料是由中国一家公司提供的,但是水平一直不如日本高,而且成本也高得多。虽然这个替代品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的原料,比如纯度达不到日本的水准,日本是12N,也就是99.999999999999%,小数点后跟着12个9,韩国自己找的原料只能达到10N而且还不划算,但好在有供应。

此外,韩国企业之前故意不使用国产替代品,还藏着一个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小龃龉:韩国财阀基本都是亲日的,所以平日里让它们用质量差一些的韩国产产品去取代日本的进口货,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说不过去。

日本断供后,韩国政府立刻着手推动替代品,尽管韩国国产的不太划算,但是买不到日本的原料,国难当头,这些财阀也顾不上左右之争了。三星的人过去一起参与研究,本国产原料质量有所提升,反正用上了,生产不至于彻底停掉。

长期来看,韩国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彻底替代掉日本的原料供应。

2020年年底,日本突然又说要恢复对韩国的半导体原料供应。据外界估计,日本此举可能是担心韩国亲日企业被其逼上绝路。

韩国半导体工业协会高级官员安基贤表示:“即使日本的限制恢复到2019年7月之前的水平,决定使用其他技术的公司也不会再改变。”也就是说,对不起,就算你们恢复供应,我们也不要了。

文在寅还调侃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多谢安倍对韩国国产化所作的贡献,没有他的推动,现在韩国还在使用日本的东西。

反倒是日本国内开始质疑政府搞贸易限制的做法是否合理。因为全世界的半导体执牛耳者只剩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了,日本的原料主要是卖给这两个地方,现在韩国不买了,中国台湾地区又不扩产,日本就没地方卖了,原料滞销,放在仓库里还得花钱。

卖的原料少了,不少厂子的利润都下降明显。日本人本来以为制裁韩国是一时的,甚至考虑过韩国人迫于压力说不定会谈判提价购买,没想到韩国永久减少进口,并且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了,使得日本的原料生产线受到威胁。

比如日本一家生产超纯蚀刻气体的公司,产能跌了30%,利润少了18%,接下来形势可能更严峻,因为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国,不给韩国供应原料,日本还能给谁供应呢?

这就像之前澳大利亚政府里有人说要限制对华铁矿出口,澳大利亚的经济学家说政府的脑子严重不好使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进口国,全世界80%的铁矿都卖往中国,澳大利亚作为卖铁矿的,不卖给中国自己留着能干什么?那不是便宜巴西了(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铁矿供应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竞争关系)。

而且韩国在其他领域也尝试搞多元化供给,大幅降低从日本进口,防止日本再卡自家脖子。

韩国统计厅2020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韩国进口的日本制造业原材料比例为15.9%,与2010年同期25.5%的比例相比下降近10%。

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宣布要制裁韩国之后,日本的公司一方面表示支持政府决策,另一方面赶紧跑到中国和欧洲国家加大投资建厂,扩充产能。等到日本的政策落地,这些日本公司通过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公司继续向韩国供应原料,确保韩国不去自己搞研发替代,成功保住了市场,避免了重蹈上文提及的那家生产超纯蚀刻气体的公司的覆辙。

这么看来,这轮博弈的真正赢家原来是韩国,不仅反制了讹诈,还作出了漂亮的反击。

对我们的启示

这篇说的是韩国,但最终目的还是要说中国。

前两天,CNBC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请了高盛集团的分析师来探讨限制对华芯片的话题,他同意要限制中国,但是他非常反对现在的这种模式,因为这是明显的“资敌”。

他分析了为什么技术封锁战略到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他的观点正好在这次“韩日大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了3点:

首先,现在全球不缺产能,缺的是买家,属于买家市场。

他分析了当初美国为什么能把日本的半导体打败。很多人以为是美国限制了日本的技术。其实并不是,日本的芯片技术突破主要是日本人通过举国体制搞定的,不是美国给的。

1976年,在通产省的主持下,日本联合了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NEC)和东芝等5家生产计算机的大公司,成立了超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协会,项目总预算为700亿日元,其中300亿日元由国家出资。在超LSI技术研究协会运行的4年时间内,一共产生了约一千项发明专利。日本迅速成了芯片制造大国,然后利用低成本优势向美国销售。

那美国是怎么对付日本的呢?

很简单,当时全世界芯片消费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你再厉害,我不买你的产品不就行了嘛,看你卖给谁。

美国一开始对日本芯片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后来又签订了《半导体协定》,再加上日元升值,导致日本芯片在美国的销售情况大受影响。日本芯片在美国卖不动,其他国家又没那么大的需求,导致日本半导体行业急剧萎缩。

美国在打压日本的同时,扶持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需求缺口从那两个地方补充,使得这两个地方的芯片产业迅速崛起。美国为什么扶持这两个地方呢?因为这两个地方好控制,比日本好管得多。

也就是说,美国能压制住日本,正是因为美国的买家地位。资本主义世界永远不缺产能,永远缺购买力。购买力不足,导致了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危机,比如疫情期间经济萧条,店铺倒闭,直接原因就是疫情导致大家不去消费了。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在全世界芯片市场上处于什么地位呢?我直接引用数据说明。

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3120亿美元,在全球占比约33%,比美洲和欧洲市场规模之和还高。也就是说,在国际芯片市场上,中国是绝对的大买家。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对华为的禁令后,美股的芯片股集体大跌:新飞通光电跌逾12%,高通跌超5%,台积电跌超4%。其反映的就是那些芯片企业对自身的一种担忧。

其次,限制中国芯片进口会导致中国芯片产业爆发。

这个逻辑非常简单,类似我在上文说的韩国的逻辑了,中国自己的芯片代工企业本身是不成气候的,质次价高,在自由市场上几乎卖不动;限制中国购买海外芯片,其实相当于变相补贴中国的这些企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利用市场来打击别人,而不是跟市场对着干。

永远不要低估资本家“护食”的决心。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根基就是“商人逐利”,正是因为符合人心里最基本的欲望,所以在过去五百多年中,资本主义横扫世界。

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这个逻辑的衍生品,而且五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史一再强调一个基本逻辑:如果法令和逐利产生冲突,资本家们会不惜代价破除法令。

比如美国之前搞过一个禁酒令,这种大众消费品被禁之后,明面上不供应酒水了,然后全部转向了地下,黑社会前所未有地盛行,肯尼迪家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崛起的,靠走私各种酒发了大财。

富人们为什么富?核心就是一个:富人天生就是靠解决问题过活的,越是遇到复杂而盈利的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越大。对资本家来说,如果市场失灵了,那肯定是无利可图。如果法律影响到了他们赚钱,不管搞出什么法律来,他们都有办法找到漏洞破局,让你一毛钱都征收不到。

韩国人正是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把一次巨大的危机转化成了机遇。这并不是说我国现在已经没风险了,恰恰相反,现在我国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只不过所有挑战本身就是机遇。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没少进行限制,不过如果没有他的一系列操作,我国很多政策,比如研发芯片这种重复造轮子的行为,根本达不成共识,但是到现在基本已经没什么悬念了,造也得造,不造也得造。前些年半导体专业还不如平面设计专业,这两年也跟着紧俏起来,这应该感谢特朗普。

芯片断供这件事,过个半年左右,估计问题就解决了。反正从我记事起,基本上所有的困难都差不多就这样过去了,就跟韩日这次的情况一样,事情发生的时候觉得不得了,要完了,但是总有强人会想办法解决。不过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代表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今后肯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也对政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韩日半导体的崛起都是政府和大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事实上现代超复杂行业已经没有那种单纯一家公司能搞定的情况了,甚至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背后也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支持。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得坚定地以技术为导向。

总之一句话,机遇和挑战共存,将挑战转化成机遇,需要齐心协力、政府导向、艰苦奋斗,缺一样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