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刀
2022-12-29严风华
龙州在广西左江的上游。方圆几百里地,到处是山,既不盛产粮食,又不出矿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却偏偏出产了一件与吃很有关联又闻名于世的特产——菜刀。龙州菜刀的好处在于前可以切肉,后可以砍骨,用得恰当,便能一直不钝不崩。你要是不信,到了龙州,龙州人就会很激动地从厨房里拿出一把老刀来:“你看看,我这把刀用了十几年,不知切了多少肉、砍了多少骨,刀口都凹了进去,可还利得很呢!”说罢,随手在角落里找出一根铁线或者一块铁皮,往地上一丢,用刀猛砍起来,直让你看得目瞪口呆,叫停为止。这时候,龙州人才慢慢直起腰来,傲气十足地将完好无损的刀亮到你跟前:“怎么样,还行吧?”外地人终于相信,龙州菜刀不愧是名刀。龙州人为此不知自豪了多少回。
龙州刀出名,不是近年的事了。有人从宋朝《岭南作答》一书里找到了有关龙州刀的记载:“广冻州(龙州一带),铁工打制之扁刀,锐利无比,连砍数牛,刀刃不钝。”王安石的《论邕管事宜》又说:“冻州打制之扁刀,诸蛮尤贵,可连斩数牛而芒刃不钝。”就连老人给小孩讲故事,也讲到龙州刀:“清兵打番鬼那阵子, 用的大刀就是在龙州打的,好利哟,砍鬼子的头好像砍芭蕉树一样,嚓嚓嚓,一刀就是一个人头……”孩子们听得耳朵都竖起来了。然而外人有所不知,正宗的龙州菜刀青龙刀,其产地竟是龙州镇十八条街中一条不显眼的小街——打铁街。
龙州县城的地形,极像一只泥箕的形状。东西北三个方向略高,中部向南面低斜,就像大泥箕的豁口。打铁街正处于泥箕的底部,从东到西只五十来米,宽也不过五米左右。两旁房屋是高矮不一的砖瓦屋,拥拥挤挤住着二三十户人家。一条小溪从街东口流过,溪之上搭了一座单拱桥,叫青龙桥。龙州青龙刀由此而得名。
这条街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打铁街,已无从考证。据说这里原先只有三五家打铁铺,这些铺子除了制刀,还制些农具,生意一直不好。后来李记和黄记两家忽然打出了一种菜刀,能一刀劈开叠起来的六枚铜钱而刀刃不钝。从此龙州菜刀就有了名气,李记和黄记的生意也好了起来。于是隔壁邻舍纷纷效仿,开起了打铁铺,一时竟有十五六家之多。打铁街就这样叫开了。那时,每家的工场就设在自家的厅堂里。靠墙边砌一只火炉,炉口竖一墩钢垫。操作的不是父子俩就是师徒俩。开工前,先把炭火烧得旺旺的,再把要打制的产品原件插进火炉里,待其烧红了,老者就用火钳钳出来,放在钢垫上。老者先起锤,年少的就跟着。你一锤,我一锤,就这样忙开了。而最重要的工序,是淬火。淬火的时间短了,刀口软而易钝;时间长了,刀口硬而易崩。故这道工序往往由老者亲自掌控时间。只见他们一阵猛捶之后,老者喊一声“停”,然后不慌不忙地将烫热的原件插入身旁的水桶里,随着“唰——”长长的一声闷响,一股白雾升腾而起,两个人的身影在水雾中模糊起来。过了好久水雾才散去,只见两个人一身子汗珠和炭灰,一动不动直喘气 ……
现在的打铁街,自然是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街道里先是成立了菜刀社,社址就在西街口。十几米长的工棚里,十几只火炉齐刷刷砌成一列,那场面比过去的还壮观呢。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师傅们都赤着上身,露出一块块馒头似的肌肉疙瘩。也许是风箱扯得过猛,那火炭爆出的火星四处飞溅,扑在这些人的身上,而没有一个人作出什么反应。常常有人从西街口走过,看见这种情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咦,这人的皮怕是刀枪不入哩!”
菜刀社产的菜刀,产量更高,质量更好。除了中国,还远销到东南亚。后来,菜刀社发展为刀具厂,厂址搬到了郊外,除了生产传统的青龙刀,还产电镀刀、铁柄刀。厂里还引进了一条年产菜刀一百万把的生产线。再后来,厂里实行了承包制。许多打铁匠又回到自己的家,重新开起了打铁铺。不几年,打铁街的人富起来了。有十几家重新盖了新屋,两三层楼的就有不少。那时候打铁街的人好神气,走在大街上几乎人人都认得:“喏,那个是打铁街的。”那一身肌肉疙瘩就是打铁匠的标志,同时也是富有的象征。
但不知何故,近几年龙州菜刀的名声渐渐不如以前了。有人买回来用不了多久刀就钝了崩了。打铁街的人不服,说那不是打铁街打出的刀,一定是冒牌货。后来就有人说,以前龙州刀之所以好,是因为用的材料是中法战争中法国人遗弃的钢轨。打铁街的人听了,火冒三丈,骂道:“放你妈的屁!我如今不用外国的钢铁,照样打出好刀。不信,你再拿六个铜钱来,看我的刀能不能砍断!”
有一天,龙州镇里出现几个操湖南口音的生意人,他们的颈脖上挂着沉甸甸的袋子,右手握着一把菜刀,左手提着一块铁皮,走几步就喊一声:“卖刀咧,上好的刀 ……”
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条不起眼的打铁街就是出产名刀的地方,竟好几次糊里糊涂地走了进来。开始打铁街的人并不在意,只笑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竟到鲁班门前弄刀来了。但后来有人亲眼看见,这几个湖南人在别处还真的卖出了好多刀,打铁街的人这才慌了起来。他们心里明白,如果真的出现一种比龙州刀还厉害的菜刀,那就意味着龙州刀的霸主地位被动摇了。几百年传下来的祖业就要败在他们这代人身上了,这还得了?!于是,有人猜测可能是人才外流,把打刀技术泄露给了人家。结果一查,龙州稍有名气的打铁匠没一个走出龙州镇半步。
过几天,那几个湖南人又来了。打铁街的人没一个有好脸色,但并不撵他们,只是用冷漠的目光看着。有几个好事者想让他们出丑,便装着买刀的样子,叫他们过来:“你的刀真的能砍铁?!”湖南人不知是计,赶紧过来说:“能啊, 砍不了不收钱!”说着将铁皮在地上摆好,使劲地砍了几下。
好事者拿起刀口一看,刀口果然不钝不崩,与龙州刀不相上下。一查商标,确确实实是外地的。好事者不作声了。不知是谁咽不下这口气,突然大吼一声:“滚!”
打铁街的人第一次感到好尴尬。
(原载《红豆》1992年第2期)
责任编辑 梁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