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
2022-12-29黄欣
【摘要】回顾2021年,虽然新冠疫情依然存在,但中国电影市场较2020年呈现出稳步回暖的态势。新主流电影奏响时代最强音,在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人物、构建中国形象上日臻醇熟;面对疫情,电影中建构的家庭伦理,慰藉了观众的情感诉求,完成与现实的和解;各种商业电影在继续延展类型的边界,艺术电影也有一些不俗的表现。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渐远离好莱坞大片,观众也慢慢适应了美国电影的缺席。
【关键词】新主流电影 家庭叙事 商业电影 电影创作
持续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重塑了全世界电影产业的格局。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 2021年继续执行75%的电影院上座率限制,确实对中国电影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前三名《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占据了年度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左右,新主流电影和大IP电影构成了重磅头部影片。各种商业电影在继续延展类型的边界,艺术电影也有一些不俗的表现。总之,相比2020年,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回暖,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渐远离好莱坞大片,观众也慢慢适应了美国电影的缺席。
一、新主流电影奏响时代强音
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从五一档的《悬崖之上》,暑期档的《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到国庆档的《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贯穿全年的新主流电影彻底打破了以往主旋律或献礼片的单调沉闷,通过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人物、构建中国形象,最大限度地实现票房收益。
新主流电影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产业化改革后应运而生的。因此,除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以外,商业元素和市场接受是必须考虑的。《张思德》《云水谣》等电影文本都选择小口径的切入视角,表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以个人伦理情感来置换宏大叙事,有效地缝合了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之间的心理间隙。《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中国机长》等近几年的新主流电影无一例外都是以普通人视角作为切入点,通过个体命运与时代进程的共振调动观众情绪。
2021年的《长津湖》作为本年度主打的新主流电影,票房成绩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总票房超57亿元的纪录,被网友笑称:“能够打败吴京的,只有吴京自己。”影片复现的是中美双方最精锐的部队在长津湖展开的生死战,以期全景展示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中伍万里和伍千里兄弟二人的个体命运与整个战势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完成了“家国同构”的民族寓言。
《1921》和《革命者》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与“三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系列又呈现出不同的表达策略,故事和人物不再呈现散点式的铺陈,从始至终都有贯穿的人物和人物关系,在一个时间横截面里还原丰厚的历史现场,再现年轻人的故事。《革命者》作为一部伟人传记片,以李大钊行刑前38小时的回忆倒叙展开叙事,经演员张颂文的精湛演技徐徐展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先烈的形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完完全全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而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壮举,鲜活地印在人们脑中,如何用电影这一媒介艺术地再现这段真实的、共同的集体记忆,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人物、构建中国形象,是关乎主流价值观建构的重要议题。2021年7月上映的《中国医生》由执导过《中国机长》的香港导演刘伟强任导演,由于故事架构的不同,相较于《中国机长》突出单一的英雄主义叙事,《中国医生》中反复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影片讲述了武汉疫情爆发期间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封闭空间内,院长、主任、援鄂医生、实习医生、妇产医生等构成的抗疫集体在大灾大难面前怎样以人民为中心,如何舍“小家”保“大家”的故事。“家国同构”的策略和“家国天下”的情怀是2021年新主流电影所呈现的重要特征。《我和我的父辈》同样在今年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好评,相较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主题从祖国-家乡-家庭的变迁,对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情感与诉求、付出与奉献投以关注。
二、家庭叙事完成现实和解
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骤然间扰乱了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从2021年初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将“后疫情”时代远离电影院的观众重新带回影院,到《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了不起的老爸》,这些影片都是通过重建传统家庭伦理,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观众的情感诉求,完成与现实的和解。
父与子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一直处于轴心位置, 2021年周青元导演的《了不起的老爸》中的父亲与儿子在“病痛”和“马拉松”这两个叙事动力构成的紧张关系之中,顺畅地完成了父子关系“平衡-打破平衡-和解”之间的起承转合。此外,影片在用影像深度挖掘并呈现了父子关系的同时,其背后所衍生出的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的语义,以及对于亲情关爱的无限放大,给身处疫情的观众建构了一个温暖的电影时空。《我的姐姐》从女性的性别议题切入,观照夹杂在历史与现实双重困境中的女性身份焦虑,上映后不但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票房成绩,更是引发了两级分化的舆论热议———一方面是通过编织的家庭神话化解了社会变迁中的女性个体焦灼;另一方面则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质疑电影所建构出的女性困境。影片以一个貌似团圆式的结尾,策略般地暂时抚慰人心,但所触碰的社会议题还停留在原地没有解决。
取材于导演贾玲19岁时母亲意外去世的亲身经历,根据2016年一部喜剧小品改编而来的《你好,李焕英》,作为一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电影,片中贾晓玲与李焕英母女指认的过程除了治愈了导演个人的心灵创伤,修复了个体家庭内部的裂痕,更弥合了成长于“新中国的五零后”和成长于“改革开放后八零后”这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为了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负疚感,女儿为了做一件能够让妈妈“长脸”的事,穿越回到过去,在充盈的怀旧情绪中与自己的内心和解。过去的图景成为主要的吸引力,历史经过电影的搬演,被乔装成一面哈哈镜,看到镜中幻象,焦虑的心理获得暂时性缓解。类似于诸多怀旧性的叙事,电影《你好,李焕英》在描绘、再现过去的同时,找回了秩序的平衡和稳定。正因如此,回到过去的怀旧叙事也被看作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形式,可以提供一种现实中所缺乏的满足感。怀旧提供了一个视角和路径,可以把过去视为当下和未来的一种合法化模型,通过对历史过去的自我想象和集体记忆的再次唤起,回到自我熟知和标识性的过去是迅速确立自我认同的最好方式,文化层面上重建往日时光,重现昔日美好,以此来缓解当下疫情社会的种种焦虑。
三、商业电影继续类型探索
张艺谋在今年交出了一部标准的谍战悬疑片《悬崖之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史中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谍战片或称反特片的脉络,这一类型题材的电影由于敌我双方的人物设置,往往带有天然的社会属性,同时其表意和叙事系统又有着一层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外衣,以突出的商业娱乐性完成意识形态的表达。影片以东北为故事背景,以外景白雪皑皑的黑白“冷”和内景黄橙色系的“暖”构成视觉反差,对于谍战英雄群像的刻画用力均衡、层次分明,是继《风声》后谍战片中的又一佳作。
作为当下电影观众主体的“Z世代”,他们的观影偏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好口碑以外,交互式、沉浸式、游戏感、个性化是新兴一代的兴趣点所在。游戏、动漫、剧本杀与5G、AR、VR等科技手段深入融合,同样延展了电影的媒介属性,新兴的沉浸式消费的核心是文化内涵,通过故事主线和带入式情景,从过去的被动感受转变为主动融入。2021年11月上映的《扬名立万》以剧本杀为噱头,满足了“Z世代”对烧脑、悬疑、反转的观影诉求,批判现实的勇气和意义是该片大赚口碑的原因。
2021年青春题材电影异彩纷呈,《我要我们在一起》《盛夏未来》《五个扑水的少年》《野马分鬃》《燃野少年的天空》等作品,拓宽了这一题材类型大多局限在“校园、爱情、成长”的主题元素,加之与歌舞片、体育片、公路片等类型杂糅,用影像书写青春的方式方法呈现多元化,其中尤以《五个扑水的少年》最具代表。《五个扑水的少年》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于今年国庆档夹在《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之间,获得几千万的票房实属不易。观众看过该片后纷纷路转粉,变身“自来水”。没有叛逆、迷茫、打架、三角恋、堕胎这些残酷青春的套路和桥段,如同这五个几乎从未在大银幕前露过脸的大男孩一样,电影干净、简单、励志、向上,却同样“燃”起观众的热血。相较于日本原版,或类似题材影片《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年)中将花样游泳或芭蕾舞这些艺术形式与男性性别议题并置,在社会语境下碰触男性气质问题, 2021年国产版的《五个扑水的少年》规避了性别意识,却在改编的过程中观照到教育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僵化现象,让五个平凡、普通、阳光的高中大男孩的青春,绽放在花样游泳池的舞台上。
翻拍片中翻拍自他国的影片,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将原版的人物和故事内核合理移植到新环境中,也就是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饶晓志导演的《人潮汹涌》翻拍自日本导演内田贤治的《盗钥匙的方法》,将精致杀手和底层小演员即便互换了身份,命运的最终走向还是取决于性格的主题精髓保留下来。两个男主一强一弱的反差对比,被老戏骨刘德华和肖央精准再现;两个女主的改编一个是独立善良的单身妈妈,一个是被骗得人财两空的复仇女老板,创作者在改编时注意到了中国当下新女性的转变。四位演员挑选到位,但彼此之间欠缺几分融合,另外当翻拍片的故事腾挪到上海,环境的嫁接在本土化和在地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1年在艺术电影方面,影片《兰心大剧院》改编自虹影小说《上海之死》,依旧带有导演娄烨鲜明的作者风格,晃动的手持摄影营造出时代社会语境下,人物的摇曳与漂浮感,以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在双重叙事空间中完成互文性指涉;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摄影杜可风、录音杜笃之、音乐坂本龙一,主创团队阵容强大,也是许鞍华继《倾城之恋》和《半生缘》后,第三次改编张爱玲的小说。然而由于选角的失误,被网络新媒体将彭于晏和马思纯饰演的乔琪乔和葛薇龙调侃成骆驼祥子和虎妞;《热带往事》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以较高的完成度实现了一种燥热的情绪表达。此外还有年初的《小伟》,大鹏的转型口碑之作《吉祥如意》等影片。
总之,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种种回暖企稳的势头,来之不易。202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