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攀:用话剧展现数学之美

2022-12-29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陈省身话剧舞台

數学令不少人头疼。为了让更多人觉得“ 数学好玩”,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攀和他的同事、学生,共同编写、排演了近20部“数学话剧”。

在过去十年间,数学话剧多次走入校园巡演,走进过北大、南开、中科大等高校,也走进过诸多中小学的课堂,还被拍摄入央视的纪录片《被数学选中的人》。

如何让更多人爱上数学,刘攀思索过许久,直至2012年受邀观看了一场话剧,在舞台上看见自己教的数学系学生对舞台充满热情,演起《雷雨》《茶馆》来也有模有样。

何不给话剧加点数学元素?刘攀发现,让数学文化融入生活的办法似乎找到了。起初,数学话剧纯粹是学院内部的自娱自乐。同学们有点害羞,担心自己演得不好。刘攀鼓励学生:“我们都是非常业余的,只要能参与进来就可以了。”

人们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常常与在学校经历的数学教育息息相关。数学话剧的出现,试图让困顿于解题的人意识到,数学不只是符号和公式,它的背后是无数精彩的人,他们沉默而坚定地站在理性的国度,不断猜想、探索、证明,直至发现真理。

数学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故事应该从何讲起?刘攀决定从伽罗瓦开始,把数学的故事搬上舞台。

19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1832年,年轻的伽罗瓦为了爱情陷入一场决斗。决斗前夜,他奋笔疾书,将脑海中关于数学的一切记录下来。手稿的留白处,他不时写下“我没有时间了”。21岁的伽罗瓦在决斗中身亡,但他的数学思想至今鲜活。他所创建的群论,后来成为现代代数学的基本工具。

“数学的美妙有时来自抽象的力量。”刘攀说。伽罗瓦提出的群论概念正是抽象力量的展现。刘攀和他的两位学生分头创作了一部分剧本。“我的那部分数学味道比较浓,两位同学是文艺骨干,剧本写得也文艺一点。”

半年后,他们将伽罗瓦的故事排演成话剧《无以复伽——伽罗瓦之夜》。这部时长50分钟的数学话剧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了首演,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有300人左右。观众席上,除了本校的同学、老师,还吸引了不少周边中小学生。

演出当天,同学们把数学话剧的现场记录搬上微博,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数学家汤涛的关注。

2016年开始,刘攀在华东师大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数学文化传播,希望能吸纳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话剧的编、排、演。

刘攀的学生沈颖也在实践中努力寻找方法。沈颖在上海青浦区东湖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她试着把大学里的数学话剧舞台搬进自己的课堂。她期待更多学生能够理解,出现在课本、习题册、考试卷上的数学,并不能代表真正有趣的数学。刘攀也预想未来十年,要把数学话剧推广到中小学教育中去。

《无以复伽》《物镜天哲》《大哉言数》《哥廷根数学往事》《黎曼的探戈》《几何人生》……从伽罗瓦的故事开始,数学话剧一部接一部地把数学故事搬上舞台。十年间,除了刘攀和几位老师之外,这个团队年复一年不断有新人加入。这正是刘攀所期待的,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数学。

数学话剧团队最近一次演出是在南开大学。2021年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邀请下,华东师大的数学话剧团队走进南开校园,进行了两场原创数学话剧《几何人生Ⅱ——大师陈省身》的演出。

参演的同学后来在反馈里写道:“人生几何,我无法猜测,但我知道我因此成长。大师陈省身的几何人生,我们只能演绎到此,然而数学文化的传播之旅仍在继续……”(文/李楚悦,摘自2022年3月17日《解放日报》,本刊有删节)

同学们在表演数学话剧

猜你喜欢

陈省身话剧舞台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第11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
军迷大舞台
第11届陈省身全国高中数学夏令营
一生只会做一件事——数学大师陈省身
话剧《二月》海报
一道陈省身杯赛题的思考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