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的“慢直播”传播实践与未来发展研究

2022-12-29余波涛

新闻传播 2022年2期
关键词:形式新冠内容

余波涛

(十堰广播电视台 湖北 442000)

一、疫情期间“慢直播”传播状况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慢直播”形式就已经存在,有主播将美食节目利用“慢直播”形式呈现出来,有徒步旅游的人记录沿途风景,还有的利用“慢直播”形式进行野外探险,不过其一直未能成为直播形式的主流。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如央视、新华社等官方新闻媒体陆续使用“慢直播”形式,以直播的形式向公众呈现武汉抗疫;雷神山、火神山等方舱医院的筹建,各大媒体争相效仿,成为最受新时代媒体欢迎的一种直播方式。2020年高考之际,十堰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一场简单的“慢直播”。我们将一个摄像球机挂在一所考点学校对面的制高点,镜头正对着学校大门,镜头内容就是考生、送考的车辆进出,学生进考场,出考场这样的画面。从高考的前一天6号下午开始直播,到8号下午6点结束,近50小时的直播,在抖音上收获了300多万的观看量,在十堰广电APP上,收获了8万多的观看量。作为一家地市级的媒体,能有这样的关注量,充分说明了“慢直播”的强大号召力。

二、疫情期间“慢直播”高效传播原因

(一)外界因素

疫情期间,“慢直播”形式之所以会有高效传播的局面,主要受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外界因素包括两点,第一点是受网络化影响。2020年是迎来5G时代高速发展的一年,新媒体传播行业有向数字化经济转变的趋势,其中就包括了视频和传播的无线化趋势。传统直播行业,受新时代信息技术影响,迫切需要得到创新,“慢直播”形式只能说是时代的一种产物,新冠疫情的暴发是加速“慢直播”时代到来的催化剂。第二点外界因素就是近两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传统的有线直播方式,对于设备、人才资源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提前打好扎实的直播基础,人群的大量聚集极大增加了新冠疫情传播的风险。因此,“慢直播”形式的无线化、个人化,设备的简易化,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新冠疫情的传播,也是符合国家防疫标准的一种直播方式。例如,现在的直播设备,只要能解决供电的问题,一个小型摄像头,再加上轻便的无线传输设备,就可以实现24小时的在线直播。还有一些疫情一线的普通群众参与直播,通常是以个人形式开展,一部手机或其他拍摄装备、流畅的网络就能完美完成新闻直播工作,并且其行为不会出现聚集传播的风险。比如央视进行的疫情直播里,就是采用让病房里的患者手机里安装直播软件,病房里的信号就可以直播到平台,非常方便。

(二)人为因素

虽然我国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较轻的国家之一,但是有效的防疫措施,需要以严格的居家隔离规定为基础,因此,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人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正值新媒体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慢直播”形式的推广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经济上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就业难”人群的经济压力。在大家都被封闭在家不能出门的时候,入门简单的“慢直播”就成了一种消遣的工具。同时,“慢直播”形式与自媒体的结合,从中产生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少人看中了其中所蕴含的商机,纷纷加入了“慢直播”行业的队伍。

三、“慢直播”高速传播存在的风险

(一)直播行业氛围紊乱

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慢直播”与自媒体相融合,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实践中,也确实有不少人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从而让越来越多拥有“敛财”想法的人,加入“慢直播”的队伍,造成了直播行业紊乱的问题。疫情暴发初期,自媒体行业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几乎到了人人可以参与直播的局面,导致网络环境受到巨大影响,从而引发诸如造谣、侵权、造假等各种负面现象,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二)直播内容虚假常态化

2020年,直播行业迎来大暴发,无论是传统的直播方式还是现在流行的“慢直播”形式,想要抓住观众的心、吸引观众的目光,内容往往是影响直播效果的第一要素。伴随着大批量人群进军直播行业,直播内容很难得到创新,因此重复使用内容、素材的情况时有出现。在新冠疫情暴发进入缓和阶段后,“慢直播”形式已达巅峰,因此造成大量直播内容虚假的情况出现,并且已经成为当前“慢直播”形式的一种常态。央视财经就对吃播博主边吃边吐这种严重浪费的行为发声,怒斥这些主播作秀,珍惜粮食!现阶段,各大媒体平台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大网络肃清力度,多个视频和直播平台相继叫停吃播,并采取删除、关闭账号等措施,这是解决直播内容虚假常态化的有效手段。

(三)造成直播行业紊乱

2020年本身是“就业难”的一年,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直播行业。“慢直播”行业的高速传播,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时行业之间也因为争夺人才造成了紊乱的局面。在直播行业,跳槽、挖墙脚等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同行之间为了争取利益往往会产生纠纷。同时,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慢直播”行业的高收入、自由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大量人员涌入,造成直播行业过剩的风险,同时还波及到其他行业的发展。

四、“慢直播”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究

(一)“慢直播”形式的发展定位

民间对于新媒体行业的定位是“副业”,其中就包括了“慢直播”的形式。可是将“慢直播”形式定义为“副业”的一种,人们往往期望能够创造超过主业的收入,这种想法明显不太现实,是造成直播行业过剩的主要原因。“慢直播”的定位,应以官方媒体为主,“慢直播”形式对于官媒来说就是一种主业,能够一手掌握观众所需求的新闻资源,不用担心内容重复、虚假等问题出现。任何行业都没有尽头,直播行业不外如是,不过在未来直播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慢直播”形式依旧是直播行业的主流形式之一。因为其具备自主、简化、无线等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财力、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深化的技术。

(二)“慢直播”形式未来发展研究

虚假的“慢直播”内容是直接影响观众主观认识的罪魁祸首,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平台对于直播内容创作管理的松懈,已经造成了直播行业紊乱,缺乏原创的直播内容,是对他人权益的一种侵犯。因此,未来“慢直播”的发展,需要强调内容的质量和原创程度,内容在精而不在多,提高“慢直播”创收门槛,有利于对“慢直播”内容的管理。

“慢直播”内容的质量主要表现为直播内容的可观性以及内容深度。是否能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目光,是研究如何提高内容质量的基础,积极健康的优质内容,甚至能起到积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效果。“慢直播”内容深度最主要体现于直播内容真实感、观众体验的自主性以及引发观众互动成效。优质的内容往往会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不由自主参与到直播环节当中,这也是对直播最大的肯定。比如十堰广播电视台进行的那场高考的“慢直播”,很多人看的是情怀。看到熟悉的学校校门,回想起了自己当年在这里学习的场景,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让大家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

(三)“慢直播”形式常态化发展

“慢直播”形式的高速发展,主要以观众对各地人民生活状态抱有好奇心为出发点,“慢直播”形式常态化发展,符合民众对直播行业的需求。以现实情况为例,哔哩哔哩网络平台已经有不少以“慢直播”形式呈现生活状态的情况出现,通常有直播写作业、直播睡觉等内容,并且受到了大量观众的热议和追捧。还有我们身处的城市,周边的风景,它们在镜头里,每天都在产生不同的变化,给人以期待。可以说,生活中各处现象都可以给“慢直播”内容提供良好的素材。当然,“慢直播”形式常态化需要建立在优质发展的基础上,所有素材、内容都需要经过反复思考,争取把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做到最好。因此,在未来直播行业的发展中,“慢直播”将成为大众掌握各大人民生活状态的一个媒介。

结语

总而言之,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慢直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小众”的直播方式,更成为直播平台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这种用户参与度高、陪伴养成含义浓厚的直播方式,也令更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价值。而为了保证“慢直播”的有效发展,更应当做好监管工作,做好宣传和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真善美,让“慢直播”这种模式延伸出去,发展下去,是有突出的带动意义的。■

猜你喜欢

形式新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主要内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