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弹性角度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路径分析

2022-12-29梁洁

成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观弹性幸福感

梁洁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23)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resilience)起源于法语中的resile,又译为“复原力”或“韧性”,即弹回、复原的意思[1]。目前对心理弹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三种,结果性定义如Masten[2]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经历高危环境后积极适应的结果;过程性定义如Luthar[3]等人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的良好适应过程,是一个包括各种危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品质性定义如Connor[4]认为心理弹性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Wagnild[5]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特征。

教师心理弹性是在心理弹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教师心理弹性的定义国际上同样没有达成一致。Oswald[6]等人于2003 年首次提出教师心理韧性概念,他们认为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面对工作上的逆境和困难时,能够恢复,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并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国内学者刘倩[7]认为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面对巨大挫折和处于艰难逆境时,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利用支持性资源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和结果。

1.2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通常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它可以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8]。作为一群教书育人的园丁,教师工作自古都是被人尊敬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幸福感也有着许多影响因素。郑红渠[9]等人在2011 年的研究结果表示我国教师整体生活满意度偏低,消极情绪分值较高,表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罗小兰[10]在2016 年分析近十年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文献时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或中等偏上是主流,相应文献占比达到49.28%,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或中等的文献占比为28.99%,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或低于中等水平的文献占比为21.74%。虽然近年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有所改善,但该群体面对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大,仍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面临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心理弹性,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改善教师主观幸福感对于教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2 心理弹性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当今社会内卷现象严重,教育问题尤其突出,学区房房价暴涨,摇号入学紧张,对教师高要求……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情况格外关注,家长望子成龙,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及教师,因此学校也将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标准,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虽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变少,学生压力有所减小,但课后延时服务和开放辅导的开展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11][12]。并且,宋梦园等人的研究表示[13],在“双减”政策之下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正在消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就意味着教师会承担起更多的教学任务。在李镇西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6653 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从工作量的角度来看有83.93%(5584 人)的教师觉得工作量增加,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看有84.91%(5649 人)觉得工作时间延长,并且有91.54%(6090 人)认为学校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增加了教师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质量的提高,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与人民切身利益,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双减”政策的推行。而高校教师面对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拿入学率来讲,经过20 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成功实现规模扩张[14],普通高校生师比达18.37:1,教师资源紧张;林培锦[15]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科研压力均值为4.21(满分为5 分)。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还是高校教师,他们面对的压力值都是前所未有的,或多或少都会造成部分教师出现心理障碍,而且“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成为当今社会心理障碍高发人群之一,因此提升教师心理弹性,增加教师主观幸福感极其重要。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导者,在我们关注学生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建设也同样重要。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不需要再多赘述,然而我们对教师的关注却远不及对学生的关注。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学校方面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其面对的压力日益增大,当下如何提高教师主观幸福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幸福感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16][17],而心理弹性对教师幸福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方雄[18]通过建模分析了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弹性、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的预测作用;贺子岑[19]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西安市高校中年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同样得出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苏文静[20]对高中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个体的总体幸福感越高;刘亮军[17]的研究表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程度与高校教学质量正相关。心理弹性与个体适应力正相关,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水平,还对个体起积极的支持作用,提高幸福感。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我国对教育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必然更高,教师所面对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教师心理弹性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同一个压力源来说,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就像韧性比较大的“弹簧”,不易被“压垮”,可以很从容的处理各种问题;而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教师就会手足无措,表现的不理想。这时,两者的主观幸福感就有着很明显的差别。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就会越高,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更好的复原力,这无疑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我国学者对教师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如何让教师在巨大压力的工作中依然保持较高的幸福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

3 从心理弹性角度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的路径

教师幸福感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而心理弹性水平对于教师幸福感的提高十分重要,接下来笔者将从影响教师心理弹性的几个重要方面(教师自身、学校、社会)来阐述其提升路径。

3.1 师者安心定志,树立正确职业观价值观

影响心理弹性的内部因素如遗传、性别、年龄和人格特质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基本已定型,教师无法在这些方面再做出过多改变。但教师可以在个人的情绪、认知水平、信仰、工作满意度等外部因素上做出改变,提高个人心理弹性水平。首先,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在教学这项工作中的压力是日益增大的,但要知道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巨大;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教学过程,每项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有着不同压力,教师要将压力转化为提高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让自己幸福地工作;最后,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适当扩大交际圈。社交能力对心理弹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社交能力良好的较社交能力薄弱的教师更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其从各种压力中恢复[21]。面对工作压力教师需要从自身着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陶情养性,调节个人可控因素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让自己身处于幸福的工作与生活之中达到修己安人的目的。

3.2 学校营造健康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对于教师而言,平日里都在学校与学生共处,毋庸置疑学校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首先,学校方面理应保证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感水平,调节教师压力,因此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雷琴婷[22]将影响教师心理弹性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维度,其中朋友同事关系属于外部保护因子,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促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趋于稳定,因此学校要创造一个和睦的、充满学习氛围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其次,学校也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不宜将升学率的要求、学生考试成绩的要求直接压在教师身上,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教师的身心健康,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当教师面对困难时也敢于主动去解决问题,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组织各种放松活动,缓解教师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另外,学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对教师提出嘉奖,表扬其在工作上取得的成果,让教师认同自己的工作,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总之,学校和教师方面都需要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友爱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幸福感的工作环境中发光发热。

3.3 完善支持系统,创造积极社会文化

增加教师社会关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文化。在教师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我们需要引导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工作。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他们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当今很多地区的教师地位却不是很高,大家对教师的关注都是在教学上,忽视了教师主体的感受。多项研究[23][24]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的社会支持来自于家人、同事、学生和领导等人,良好的社会支持会让教师轻松应对各种压力。而社会支持会促进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因此随着教师支持系统的完善,其心理弹性水平也会更高,教师在面对困难时也会更加从容冷静,积极的处理问题。首先,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更多保护教师利益的政策,加大对教师群体的保护,在精神和经济层面上增加对教师的侧重,以提高教师心理弹性水平增加教师幸福感。另外,媒体社交平台应该加大对教师工作的宣传,宣扬教师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引起全社会的尊师重道。

4 总结与展望

教育是百年大计之根本,从古至今教师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面临的压力也更大,因此我们也需要关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能辜负辛勤工作的教师群体。心理弹性作为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幸福感,并且较高的幸福感对教学结果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学会调节负面情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都是教师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促进因素。教育并不只是教师的个人己事,不应该把教学压力全部推至给教师群体,而应从各方面提高教师心理弹性水平,提高对教师的关注与尊重,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事情。

本文结合先前的研究分析了心理弹性与教师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提升教师心理弹性的路径。但本研究也存在着不足,并没有通过调查研究验证心理弹性与教师幸福感的关系。总而言之,通过提升教师心理弹性水平,增加教师主观幸福感,使教师从容面对各种压力,提高教育质量是需要教师个人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

猜你喜欢

主观弹性幸福感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