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例

2022-12-29曾维瑞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北京市数字化数字

曾维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00)

一、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内涵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Tapscott Don提出,但其概念界定至今尚未达成共识,OECD(2001)将数字经济定义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和进行的商品和服务贸易。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同比增长8.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丰富、广泛。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是从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角度出发,追求水平更高、效率更高、更加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是更具综合性、复杂性、特色性、动态性、创新性和普惠性特征的发展;基于宏微观视角的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更是社会生产与生活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数字经济是推动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各产业之间高效融合与发展,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北京市近些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二、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蓝皮书形式亮相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据测算,过去三年里,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指数增长71%,年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达8000多家,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6251.9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北京市GDP比重达40.4%,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918.1亿元;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3万件,北京市向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大步迈进。2021年8月,北京市发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面推进;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25.7%,位于各省(区、市)的首位。

北京市2021年在数字化效率提升的增加值为733.8亿元,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中,位居第三。北京市建成国家顶级节点指挥运营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成为国家工业大数据交互的核心枢纽;2021年6月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的正式发布,打破了谷歌创造的1.6万亿参数记录,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北京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北京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及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数量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北京市5G基站建成数5.2万个,万人基站数全国第一,智慧城市2.0版本建设全面启动,北京数字技术的创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城市定位和资源环境约束明显

北京市经历了从国家政治、经济、工业中心,到如今的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调整和转变,北京市的中心城区在人口资源密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心城发展压力巨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市病”。

以一般制造业、物流市场为主要疏解对象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导致北京市大量的制造业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外迁,产业供应链不完整的局面被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处于弱势的情况依然存在;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通过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诱发新兴业态,是最大程度发挥数字经济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链配套能力及区域协同与长三角、珠三角存在着差距,也是限制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经历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第一阶段,“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开展协同考虑、系统谋划、高水平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关注京津冀协同,致力于推动区域范围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也逐步通过推进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兼顾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消费模式的互动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促进产业组织形式及产业服务模式的创新,逐步实现全价值链的优化发展,以弱化北京市资源环境的限制性因素。

(二)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有待提升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高等院校及高素质人才,但面临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人才教育方式逐渐落后于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近年来,行业特色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不同规模和发展方向的企业需求,需要完善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机制;企业数字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数据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较大,导致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相关的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数字技术供给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赖于专业对口的高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匹配对口的产品应用场景,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中,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的测试和对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北京市高等院校众多,随着市内就业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加及南北经济差距的逐渐扩大,人才外流的情况不断加剧,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首的城市群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北京市中高端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任务更为艰巨。另外,学历作为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行业特色型人才的行业认同形成壁垒,高学历人员偏重研究型,高技能人员学历有待提高的现状应得到改善。北京市着力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在资源开放共享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提升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人才吸引力的增强;深入了解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完善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就业保障制度。

(三)核心技术依赖性较高,开发能力有待提升

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与数字产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是阻碍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高端技术、核心部件及开源生态缺失的情况,从而导致相关企业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的转变,弱化了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发展。北京市要着力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和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首先应当明确,将数字技术和数据投入使用的数字产业化,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而清晰准确的定位,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产业数字化依赖于多方共同的努力与合作,其发展成果也是多方共创共享的,用数字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推动高精尖产业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为先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部分自主创新和高精尖技术产品的研发仍然处于理论状态,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是限制技术落地和应用的重要一环。目前,光刻机、智能算法、EDA软件等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待发展。北京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加快成果转化拥有明显的优势,根据2021年我国地区IT支出数据显示,北京市高达2674.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科技创新投资的到位及布局的合理安排,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现长板优势发挥,补齐发展短板,将对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渗透力不足

持久有效的动力和相互协调的平衡力机制,对北京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数据资源应用于新兴服务业和新兴科技产业中,进行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具有配适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性特点。传统产业更加注重即时性的回报,注重规模的扩大和设备投入的规划,数字经济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融入壁垒。

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在不同产业及行业之间的标准性规范程度存在着差异,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难度进一步增大。北京市数字经济在工业和农业的数字化占比明显低于服务业,服务业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较为充分。传统产业在新型人才的培育方面存在较大空缺,无法满足融合发展的需要,融合进程缓慢、融合程度较低等现象的存在,制约着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北京市经过着力打造,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和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但互联网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升;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意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影响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跨界融合有利于实现产业朝着更为复合型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将是优势互补和综合性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手段。

四、数字经济推动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作用

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进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致力于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体系的同时,也应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数字化相关技术在企业平台的普及,驱动数据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不断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动能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培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将无形的数据升级为一种发展要素,赋予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发展的空间,也将是不断提升市场数据商业价值的契机。通过数据的精准分析,将其转变为可视化的服务发展模式,并应用到平台企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将创造更多的价值。

许强曾经说过:“数字不能形成孤岛,它必须要有很好的流动性。”数字经济在推动国内国际大循环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致力于将数据转变为一种推动发展的生产性要素,在北京市范围内、北京市与全国各地、国内和国际进行数字交易中,运用数字化发展手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潜在的机会。

(二)加快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行政中心,企业的定位及发展受到产业政策的深刻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在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北京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不断增强,未来发展拥有了重要的风向标。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十四五”系列的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要求。

加快建设高速、密集的数字经济相关基础设施,从推动5G的普及应用和互联设施的覆盖着手,充分利用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的区块链,发挥其信任建立的突出特征,促进数字化公共平台的发展;充分激发北京市全域的数字资源要素潜力,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推进优势互补,对标具有数字化发展特色的产业。关注高校数字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入了解数字化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培育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对口型高精尖人才,同时提升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推动产学研的互动与协调,通过数字化师生队伍的扩充,加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提升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能力

随着新一阶段北京市产业疏解的逐步推进,北京市产业以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和高端产业为主,进行数字化科技应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通过多场景应用试验,将数字技术融入产业发展中,有助于推动云上产业的整体发展,金融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都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云上需求,我们也从中发现了新兴市场的潜力。将数据资源应用到不同领域,提升行业的网络化水平,将加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

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尝试在不断推进,也为更大范围的发展提供示范带头作用,中国证监会在2021年3月率先启动的创新试点,促进资本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中信建投证券通过构建混合云项目和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交互行为体系,进行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探索;北汽集团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及环保节能等重点项目,推动数字化技术在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互联网企业朝着产业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不断与实体产业相融合。以新浪为首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利用华为云提供的高性能、全面开放架构的设施资源,实现了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

(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受市场经济自发性影响,市场秩序维护、规范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的监管及合规发展等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北京市众多的平台企业正处在数字化向协同创新和智能化发展,平台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应当在国家法律制度的整体监管框架之下,才能不断符合北京市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的发展规律,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平台治理体系,加强法治化环境的建设和保障;组建专业化的工作组,开展规范化指导,充分展示北京市坚持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的规范化治理的态度,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北京市着力打造数字治理方案服务高地,应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建立一套逐步更新趋于成熟的常态化监测机制,对平台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督;数字产业发展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先发性,综合治理也应关注平台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企业预判系统性及区域性的风险底线。

在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应坚持以企业实现更长远、更高质量为出发点,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反垄断发展指南,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监管,不断强化企业的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并对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刚柔并济,设置好综合监管服务的“红绿灯”。同时,在数字产品的安全监测及合法认证等方面,应积极探索国际互惠合作的多种发展模式,并结合北京市自身发展特色,创建出一套适合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个性化模式,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元素。

猜你喜欢

北京市数字化数字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