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示范区”“1+1+3”发展模式初探

2022-12-29

辽宁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智慧评价教育

姜 涛

(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推动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发展,采取多项举措快速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其创建工作是一个开放、多元、共享的系统性工程。如何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年》的目标任务,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基础上,辽宁省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沈阳大东区作为首批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结合区域实际进行探索与实践,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根本任务,以办好“幸福教育”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要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优势,构建智慧教育“1+1+3”发展模式(一项行动,即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升级行动;一个平台,即“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项工程,即教学提质增效工程、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学生全面发展工程),形成全员、全学科、全过程、全育人的常态化应用态势,实现区域规模化因材施教,打造区域教育新样态,用智慧教育赋能高品质的幸福教育。

一、赋能硬件:通过完成一项行动,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随着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大东区通过实施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升级行动,对教育基础网络和教育设备进行升级完善,满足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的运行要求。

(一)完成校园网络带宽扩容

实现网络 1000Mbps 到校、50Mbps 进班,为智慧教育发展修好“高速公路”,满足各类校端应用的网络带宽需求。

(二)完善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各学校在专线网络、无线网络、智慧运维方面的集中可视化管理,建设覆盖大东区所有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预警体系,促进数字校园应用深入普及。

(三)教学智能终端全覆盖

目前,为全区公立初中教师更新台式机935台,提供办公、备课及教研一体化移动教学终端621个,为全区公立初中学生配备绿色护眼的智能学习终端5374个,保障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四)创设智慧教学支撑环境

目前,打造“智慧教室”142 间,升级录播教室实现“智慧课堂”功能10间,建设高级别AI创新实验室2间,支撑智能化、情景化教学的开展。

通过基础环境升级行动,大东区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以数据流为纽带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实现无缝联通学习空间、敏捷感知学习情境、自然交互学习体验、精准适配学习服务、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开放整合学习资源,为教学组织方式创新提供基础环境支撑,为打造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形态丰富环境场景。

二、赋能教学:通过教学提质增效工程,构建智慧教学生态

大东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基于区校一体化学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全域深度应用,为学生、教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为师生减负增效,构建大东区高质量幸福教育支撑体系。

(一)常态化开展精准教学

推进基于AI+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系统常态化应用,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日常测评、练习作业等全场景学业数据的采集和精准分析,结合学生学习行为、知识点分析等海量日志记录,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推动教与学的模式的转变。让教师真实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实现基于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

(二)标准化建构学习流程

通过构建“课前数据分析、分层备课;课中因材施教、各取所需;课后智能推送、个性学习”组成的三段式课堂教学闭环学习流程,精心设计“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情景创设、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时检测、总结提升、分层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等教学步骤,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基础上,讨论形成多种课型教学模式,建立教与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智慧学习流程,使教师的备课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有效助力“双减”。

(三)制度化完善评价机制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定期反馈各学校、各学科使用数据,评价使用效果,以评促用,以评促改。学校修改完善教师考核方案,将使用数据纳入量化考核。根据后台师生相关数据,按照“四不两直接”的原则进行常态化督导,即不通知、不规律、不准备、不等待的方式,以及直接到教室课堂现场、直接到学校领导工作现场的原则,随时督导。此外,中心还对督导结果定期全区公布,对整改情况持续通报。

(四)品牌化树立示范典型

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打造智慧教育示范校,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教学模式,并逐校开展“智慧教育”全景式轮展。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突显特色。促进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态。以点带面,依点连面,最终形成大东区“智慧教育”预期图景。目前已有6 所学校被遴选为沈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2所学校被确定为沈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单位。

三、赋能管理: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智慧管理升级

大东区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全面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支撑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开展。

(一)实现“一平台多应用”

建设全面服务于大东区教育综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以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三大中心应用数据聚合为核心,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管理应用覆盖主要业务,平台上各个应用有机联动,数据有机流转,便捷地为教育局、学校提供教、学、考、研、管、评等全业务、全场景服务,实现“一平台多应用”。全区教育系统基本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师、学生、学校综合评价及管理流程再造。为管理者提供教育治理分析报告,辅助其进行监管与决策。

(二)实现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适度打通市级资源平台,盘活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探索资源有效供给模式。通过资源海量存储,智能化的采集、数据接口推送、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数字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资源的一站式登录、检索、下载、评价、推荐。根据“因材施教”智慧教育新模式需要,成立资源建设与应用专家团队,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细化任务分工,通过多轮研讨优化、专家指导把关,逐步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全学科、全学段教学设计、预习导学案、预习课件、预习微课、预习达标检测题、授课课件、课堂过关检测题、重要知识点微课等特色资源,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材配套资源体系。通过将资源关系结构化、体系化实现智能推荐和自适应学习,供全区师生使用,并持续更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探索第三方优质资源引入机制,引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教育、德育、美育、体育、实践创新、阅读诵读、家庭教育、国防教育、特长培养、职业教育等课程资源,推进以混合式学习、泛在学习为主的应用模式,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四、赋能评价:通过学生全面发展工程和教师素养提升工程,践行智慧发展测评

(一)鲜活化健全评价体系

学生层面紧紧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在已有的学业评价模块的基础之上,将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学习情况、身心健康、运动经历、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综合评定、活动照片等模块纳入评价体系,通过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轨迹的记录及诊断分析,以综合报告的形式阶段性呈现给教师、学生和家长,使评价结果更加立体化、鲜活化。这种评价为学生定制了专属的未来成长路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层面创新综合评价维度。首先,探索教师增量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育活力。以教师成长档案的方式呈现,在完善教师基础信息模块的基础上,以教师个人发展为立足点,实现教师的教学情况、教科研情况数字化,确保教师评价过程中的相对公平,激发教师的教育活力。其次,将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与区域教师五级梯队建设有机结合,把信息化专家型学科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最后,在教师评优、评先等活动中增加信息化能力提升比重,遴选优秀教师参加人工智能之旅、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等活动,实现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发展反哺教师成长的良性格局,为上级部门对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决策提供支撑依据。

(二)一站化实施课后服务

依托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系统,落实课后“5+2”服务模式。帮助各级管理者高效处理选授课工作组织、机构入校人员管理、数据提报统计、过程监管、资金托管等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难题。通过移动应用落实课后“5+2”服务模式,学校与家长无缝衔接,选课、报名、开课、巡课、评价一站式完成,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情,快速反馈教学效果,有效参与孩子成长,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五、赋能未来:让智慧教育成就高品质幸福教育

(一)推动大东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和优化大东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突出优势、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推动大东区教育公平、高质量的发展。

(二)实现大东区规模化因材施教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教师工作负担与学生学习压力,提升教与学效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为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让智慧教育成为大东区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传承创新精神的先导工程。

(三)创新大东区教育供给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探索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供给模式,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整合教育行业的专业力量,形成“总集成、总服务”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机制,为教育信息化长期持续性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四)打造大东区特色教育品牌

优化大东区教育结构和布局,汇聚智慧教育资源和能量,通过举办辽宁省、沈阳市现场观摩会,提高大东特色教育品牌知名度,让“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成为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幸福教育与未来教育的范式。

总之,沈阳市大东区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形成了可向其他区域进行推广的经验,为培育创新创造人才、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智慧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