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在生态旅游领域中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2022-12-29朱瑞聪
朱瑞聪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城校区,山东 威海 2643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当下人们最流行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本身更加注重环保,倡导绿色经济理念,这也要求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既要保证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又要切实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正因为如此,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广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它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还能从根本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在开展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因为个别商家错误的工作方式,导致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负荷”运转,这会为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还会阻碍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平稳发展。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在产业发展中融入经济管理,并全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为传统管理模式注入活力。
一、经济管理在生态旅游领域中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83年提出的,直到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才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最终定义: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保障人们生活责任的旅游活动[1]。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则是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带有人文特征的生态系统。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当地景区应该秉承生态友好的理念,正确引导游客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等产生积极认知。和传统旅游活动不同,生态旅游并不是以简单的经济收益和景观游览为核心,而是要让游客在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加深对保护环境理念的理解,从而真正产生保护环境的欲望和行为。而为了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能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
1.促进人们生活品质提高
生态旅游活动通常以游客对人文景观的欣赏为主要展开形式,在这过程中,人们可以在游览优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同时,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和净化,让人们暂时忘却世俗烦恼,压力得到有效舒缓,充分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尤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每天快节奏的生活和繁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适当的心情放松和压力调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生态旅游备受人们青睐的原因。而在生态旅游中加强经济管理,能够有效优化人们的生态旅游体验,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水平。
2.经济管理能够明确生态旅游价值
对于人类来说,自然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它能为人类的各项研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2]。所谓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对经济活动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并合理组织相关的生产活动,而生态旅游领域的经济管理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指导,有效规划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旅游中的所有行为进行监管。在我国生态旅游领域中实行经济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目前在生态旅游建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价值,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生态旅游的环保性和长效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领域中的经济管理主要是针对目前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潜能,并给予相关生产活动正确的方向。这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减少发生破坏自然环境的可能,从而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在众多的生态资源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毫无节制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会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在生态旅游领域中实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则能够赋予生态旅游发展一定的科学指导,将人们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整个生态旅游领域的良性发展。
4.提升传统旅游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主要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文特征,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影响自然地域和减少旅游消极影响等为发展宗旨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应该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共同目标[3]。在生态旅游领域中实行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还可以有效推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进程,将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进行有机结合,突出区域生态旅游的特色。同时,经济管理还能合理地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地方自然资源中,在生态旅游中更好地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有助于构建特色生态文化,真正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传承和保护。
5.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增长
将经济管理合理运用到生态旅游领域中,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证区域经济的稳步增长。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会为当地带来直接性或间接性的经济收益,实行经济管理可以帮助相关管理部门充分明确各项生态旅游项目中的投入和收益情况,并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对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监管,科学安排相关的投入费用,保证生态旅游收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经济管理能在生态旅游产业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能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能有效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我国生态旅游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1.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存在盲目性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资源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在相关研究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也导致部分地区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项目的过程中缺少明确目标,过于盲目。同时,很多旅游企业在开发新的生态旅游项目时,只重视项目本身所产出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发挥项目的生态价值,造成项目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安排,这种“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模式,不仅会让当地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甚至还会加剧地区资源紧张,让资源浪费的现象愈演愈烈[4]。另外,个别地区的政府部门在当地生态旅游领域中也没有充分发挥职能,对产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迟迟得不到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2.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尽管我国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项目的过程中,已经将人民群众的需求纳入到工作安排中,全面加强了旅游景区周围的宾馆、索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这不代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无序开展。目前,我国部分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并没有充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性,导致一些已经建设完毕的基础设施和当地自然景色并没有实现良好的融合,这种基础设施项目显然严重缺乏科学性,很不利于相关生态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甚至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3.缺乏对生态旅游项目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一直缺少科学理念的指导,导致许多生态旅游景区的土壤和水等资源遭到了破坏,这让生态旅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价值,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领域并没有广泛应用经济管理,这造成很多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工作都缺乏科学的引导,很容易让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误入歧途”,从而有悖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体制
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下,我国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依然存在项目使用权和资源产权分离的现象,由于我国目前在生态旅游领域中缺少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许多旅游项目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通常会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整个生态旅游景区的稳定,甚至还可能会让景区的经营状况逐渐走“下坡路”,影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质量。
三、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诠释及基本框架
生态旅游管理是在自然生态学理念基础上开展的系统性管理工作,是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开展的工作,为了让后代人和当代人同样享有旅游资源的机会,可以保护美好环境,在不破坏当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条件下,为后代保护既有资源,以此来提供新的旅游景观,其管理对象面向旅游业及相关生态系统,可以保证旅游区的生态多样性,维护整体的生态特性,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生态系统可以为环境及生物要素奠定了整体的基础,以此构成了生态旅游的管理性质。
1.内涵诠释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概念的核心思想是鼓励现代人享受自然,能够认识到自然景观的精神本质。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对当地域文化知识和自然资源接触的见识,使消费者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享受自然风光,增加人生阅历,真正领悟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那么消费者就可以自觉地提升自身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对旅游产业颁布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政策,积极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模式要以建设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可以在实践中参考相关生态旅游经济的意见,如我国的生态旅游经济活动要考虑到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领域可能出现的发展目标,旅游行业的规范性严重受到损害。因此,旅游产业的生态安全维护要核心管理目标是将目的地作为生态安全维护,控制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使之可以在生活游戏活动中建立起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2.基本框架
生态旅游经济中基本组成框架内容包括基础旅游目标、管理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环境知觉四个方面,将其分别用旅游产业方面、替代名称、区别特征等领域,能够成为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参考项目,对其予以全面且综合的管理分析,有助于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四、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生态旅游经济属于生态学和产业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生态旅游管理要以当地的地区管理与环境容量匹配,随着政府部门的接入,因地制宜地调整生态旅游管理策略,遵循着信息传播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地区管理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原则
该原则要建立在生态旅游管理活动的时间空间属性相同的基础上,其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企业型经营管理,更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地区的发展与环境的容量要经过协调和规划以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当地的政府部门会在开展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大景区的游客流量管理,客观条件下生物栖息环境及植被的破坏作用会显著加强。然而,合理的环境容量又是多元化的需求,可以适应当层次的旅游者实际需求,使得旅游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增强,生态旅游管理的区间属于环境容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一种契合的点,所以生态旅游管理的应用要考虑地区环境的承载力。
2.政府介入与因地制宜相协调原则
现代生态旅游经济具有比较明显的目标性和多体性特征,政府部门介入到地区的旅游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搭建生态旅游利益及相关合作人的关系,使得旅游资源产权和使用权的界限更加明显,从地方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来看,政府部门介入到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中以后,会以行政权力及制度的约束力,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的消耗实现有效的控制,并以此来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前景。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旅游规章制度,实现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联结了社会的多方面力量,对本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及资源保护工作作出了更多的投入。
3.信息传播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原理
人们的需求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所以政府部门提出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要求。其内容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为先,游客的需求次之,资源保护次之,达成这三种生态旅游管理的目标,就可以迎合当代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达到一种三方需求平衡的状态。各地的政府部门要积极地应对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形式,积极宣传管理理念,将资源保护与游客的需求之间采取平衡措施,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原则的信息传播工作,可以使其在根本上得到理念上的控制。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要得到有效的约束和控制,政府部门要承担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信息传播责任,以此来扩大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推广。
4.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在于协调生态环境中各类要素的关系,科学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建立在不牺牲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因为旅游活动本身属于人类自发组织的活动,所以会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等多方面的文化要求。如果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来看,生态旅游管理的经济属于第三方产业的服务型经济模式的部分,生态经济管理工作属于生态学原理基础与经济学导向之下的科学布局,要尽可能地维护景区与地区的生态平衡,以此来遏制环境的污染问题,可以维持着社会经济发展效益,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坚持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
五、经济管理在生态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以上生态旅游领域实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要想保证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通过高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来解决我国当前生态旅游领域中所存在的不足。因此,下面重点提出了几点在我国生态旅游领域中全面实行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造福社会,利于人民。
1.注重对当地生态旅游特色的开发,完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在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时,应该充分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环境情况为基础,增强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因此,在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重点分析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努力发挥出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并突出体现所有旅游项目中的“绿色环保”概念,以此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手段。
其次,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想真正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相应的项目规划方案对工作进行及时调整,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生态旅游管理制度。
最后,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相关管理部门和广大景区的管理者应该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将项目开发进度掌控在合理范围内,有效避免项目超负荷运转,尽可能较少生态旅游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引进新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思想,推进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在生态旅游领域中更好的落实经济管理,应该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发展,为此,当地管理部门和景区管理者要加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开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讲座,全面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有效优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为了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管理的改革进程,落实经济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尤其对于当地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来说,应该注意借鉴和学习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并根据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改进,制定一套完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方案。在这过程中,景区管理者还要对周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创新,适当在产品中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元素,增加当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专属于本地区的文化特征,让当地生态旅游产业能够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3.加强对生态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首先,为了在生态旅游领域中有效开展经济管理,应该依照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结构,提高项目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在必要情况下,要对原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或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造项目服务设施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景区内部或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施工团队应该提前做好施工方案,尽可能减轻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其次,当地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者还要加强对景区内服务人员的培养,充分提高服务人员的岗位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更便于景区的统一管理,同时也能优化游客的游览体验,给予游客最为舒适的服务。最后,作为景区的服务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待游客的态度要时刻保持和善和尊重,给予游客全方位的帮助。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在业内建立优秀的口碑,从而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4.政府部门要加强资金扶持,高效利用资金
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投资统筹机制,以多元化管理措施,将相关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要平衡投资结构,适当转移投资中心。比如体验游、田园游等项目,政府部门应该适当加大投资力度,而像餐饮、娱乐等传统项目,政府部门则要适当减少投资,保证投资的合理性。要合理分配资金,避免投资的集中,这样即便某一产业类型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动摇根本。其次,还要注意向一些国内外生态旅游投资模式较为发达的地区学习,做好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风险处理机制等。同时在投资之前,政府部门要对本地区市场的发展动向和水平进行深入调研,依照调研结果,对原定的资金投放数额和频率进行科学调整,尽可能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再次,除了政府资金外,当地政府部门还应该拓宽投资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介入,通过开展座谈会、宣讲会等方式,积极构建多边形投资统筹机制。会议中,要对国内外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投资动态进行全方位的研讨,认真吸收全世界范围内的行业投资经验。最后,当地政府部门要严格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丰富监督机制,开设互联网匿名举报系统,对于举报情况进行认真核查,一经证实,要逐级追究责任,尤其对责任主体,要坚决予以严厉处罚,从根本上避免私下转账、数据篡改等违规行为的出现,从而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率。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全面落实经济管理。对此,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和景区管理者应该注重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理念,切实提升景区服务质量,而作为政府部门,则要加大对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