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库区消落带治理措施与对策探讨
2022-12-29杨敏军王文瑞丛日亮
杨敏军,王文瑞,韩 笑,丛日亮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消落带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1],它是水、陆生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与衔接区域,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既可以培育生物多样性,又具有生态脆弱性。消落区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消落区形成后的初期阶段,淹没前的陆地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将发生较大变化;而消落区形成后,植被的生态屏障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1 大藤峡库区消落带影响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峡出口弩滩上,坝址下游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约6.6 km,控制流域面积19.86万km2,占西江流域面积的56%。工程任务是以防洪、航运、发电和水资源配置为主,结合灌溉等综合利用。水库正常蓄水位61.00 m,汛期限制水位47.60 m,水库总库容34.79亿m3。电站装机容量1 60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60.62亿kW·h。船闸按3 000 t级标准设计。
工程建成运营后,主汛期(6—8月)维持库水位在汛限水位(发电死水位)47.60 m运行,4,5,9月份按允许最高发电水位59.60 m控制运行;10月至翌年3月,按允许最高发电水位的正常蓄水位61.00 m运行。当大藤峡水库正常蓄水位61.00 m时,水库面积为185.79 km2,死水位47.60 m时,水库面积81.93 km2。正常蓄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13.40 m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消落区的土地面积为103.86 km2。
2 消落带治理措施
根据目前针对在三峡库区和国内外其它水库消落带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地方发展的需要,库区消落带治理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
对大藤峡库区来说,受消落带影响较大的是武宣县城七星河段。七星河从武宣县城老城区和在建的新城区之间穿城而过,大藤峡水库建成后形成的消落区对县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七星河集雨面积内有众多居住人口和工矿企业,七星河淹没区水位消落后,每年的4—9月消落区污泥、垃圾等出露,容易滋生细菌,产生臭气,影响库区水质及库岸带生态景观,还有可能诱发传染病,产生河岸崩塌、滑坡、冲刷磨蚀等地质灾害。七星河消落带治理拟采取建设水位调节闸坝的工程措施。
另外,受消落带影响较大的还有武宣县东乡河段及雅村河段,东乡河与雅村河消落区面积较大,河岸两侧有集中居民村落,消落区形成后将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拟在东乡河段、雅村河段居住区周边采用生态防护措施,以降低消落带造成的影响。
2.1 工程措施
由《武宣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可知,武宣县城区今后将逐渐向东靠近七星河中下游区域发展,若不对因大藤峡水库运行方式而形成的消落带采取必要措施,消落带形成后,淤积的污泥、垃圾将成为细菌、病毒等衍生地,影响水环境安全,恶化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库区水质及库岸带生态景观。因此,有必要对七星河的消落带进行治理。
为保持七星河消落区水位,保证七星河的水域面积、水位不受大藤峡水库水位变化的影响,拟在七星河下游(新路桥下游)与黔江交汇处建水位调节闸坝,在闸坝上游形成人工湖。
根据大藤峡水库回水计算成果,非汛期多年平均流量情况下七星河河口的回水水位是61.07 m;结合库区防护工程七星河防护区抬填工程,七星河流域内耕地抬填片最低抬填高程为61.80 m。经综合分析,拟定七星河水位调节闸坝正常蓄水位为61.00 m。
当七星河流域内未发生洪水时,调节坝水位保持在正常蓄水位61.00 m。坝址上游形成的人工湖应具备足够的水深,避免低水位时淤泥裸露和细菌病毒滋生,导致水环境恶化,影响河道生态景观。当汛期七星河发生洪水时,水位调节坝逐渐打开闸门泄洪,按入库流量下泄,坝前水位保持61.00 m,直至闸门全开敞泄。当黔江水位超过61.00 m时,水位调节坝闸门逐步打开,使闸上、闸下水位基本持平。
2.2 植物恢复措施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优化消落带生态环境的方式[2]。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植物功能,构建合理的生态屏障,对消落带的环境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筛选适宜在消落带生长的物种是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础。根据消落带水位变化规律、植物生境特点,在物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多年生水陆两栖生长、能适合消落带生境条件的本地物种;2)具备良好的耐淹性能,露出水面后能快速生长繁殖;3)具有发达的根系,固土效果好,保持水土能力较强;4)减污、截污的能力强,能有效地拦截流向水体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氮、磷等其他物质;5)具有一定的植被景观效果[4]。
基于以上选取原则,借鉴三峡库区消落带常见植物物种,受库区消落带影响较大的武宣县东乡河与雅村河消落区考虑种植芦苇、芦竹、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植简单,生长快速,其耐水淹最长时间约100 d[2],且具有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等特点[3],多生长在河旁溪流岸边、砾石沙滩荒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热带与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广大区域;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在防止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4];芦竹的适应能力很强,易于繁殖,既耐旱又耐涝,无论是沼泽地、河滩地、河岸或旷野地上都能生长,而且生长在污水地带还能净化水质,在我国分布甚广,北起辽宁,南至广西。
在上述3种草本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大藤峡水库消落区可开发种植当地观赏类花草,在美化城镇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起到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3 结语
根据大藤峡库区消落带的特点,除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恢复措施外,还应加强对消落带的研究。针对大藤峡库区消落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首先对不同蓄水点消落带的形态、范围、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现状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区域消落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和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制定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分功能区,并依此作为大藤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指导依据,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