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背景下房屋建筑工程预算问题及其策略
2022-12-29彭顺顺
彭顺顺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100102)
1 引言
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涌现出更多的参与者,建筑企业若要在激烈的环境中谋求发展,除打造高品质的精品工程外,还需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凭借效益优势提高竞争力。工程预算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作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做好造价预算工作,而针对造价预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2 建筑工程预算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1 预算内容
1)工程量的预算。建筑工程集多项专业于一体,工程量预算的覆盖面广,需要由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携手,综合考虑建设目标、质量要求、现场作业条件等,确定工程量的预算结果,在此前提下,才能预算更具准确性的资金情况,以便加深对建筑工程资金需求状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订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计划方案。
2)整体建设成本的预算。在确定工程量预算结果后,开展建设成本的预算工作,具体包含建材的购买、机械设备的选购或租赁、员工开支等,需尽可能提高建设成本预算的准确性,以此来保障制订的资金运用计划方案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切实可行[1]。在建设成本预算环节,部分规模较大的项目易于计算,而某些不起眼的细节易被忽略,也正是由于此情况的存在,导致项目的预算缺乏全面性,因此,在建设成本预算时需统筹兼顾,不遗漏任何一处预算细节。并且,工程人员需要遵循降本增效的原则,在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
2.2 预算控制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成本控制水平。预算控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在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中需以业主的需求为导向,结合现行的操作标准,以科学的方法强化对房屋建筑工程成本的管控。立足工程规模、工期、质量要求,制定全面的预算报告,为工程成本管控提供引导作用。预算控制工作人员应明确施工规模,划分施工范围,确定各分部工程的建设成本,在“化整为零”的思路下,针对建筑工程各部分采取预算控制措施,最终保证工程整体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合理的预算控制需深入至各施工阶段,不遗漏任何与工程有关的细节。在加强前期预算管控后,工作人员可更加全面地认清施工工艺的特点及彼此间的关联,有的放矢地进行成本的精细化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2)有助于保证工程工期。在做好工程预算后,为各分项工程划拨适量的成本,依据进度计划调拨资金,满足各项建设工作对资金的要求,由施工人员在资金的支持下高效推进施工进程,依据计划在指定工期内将各项建设工作落实到位。此外,工程预算与工期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若预算管理得当,资金可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避免资金供应不足、周转不及时而导致的工期延后现象。
3 建筑预算工作的主要问题
3.1 定额不准确,计价偏高
1)未全面分析供料构成、定额工作内容等,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存在对定额重套、乱套或是不套定额的情况。例如,建筑工程的装饰定额子目项缺乏全面性,无法覆盖到各类所需的材料,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装饰定额不完善借机不套定额,高估冒算。
2)相比于相关规范,实际执行定额与之存在偏差,工程造价偏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程材料的调差和定额直接费调差系数的取用不合理有关,定额中的各材料被抽料调差后乘以工程系数,此方式所产生的结果是部分材差重复计算,自然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3)甲乙双方对定额中缺项的认识不全面,未严格依据规定进行办理,而是盲目采取自主定价的方法,编制的价格缺乏合理性。在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建设材料和机械设备推陈出新,而原定额的编制主要依据设计图设计标准展开,在建材和机械设备条件发生变化后,相应的定额缺陷也有所改变,并且此现象在设备安装、装饰工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在材料价格缺乏统一标准及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甲乙双方的议价结果仅侧重于某些单独的方面,缺乏全面性。
3.2 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工程造价预算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若参与人员缺乏足够的资质,或是工作态度不合理,均会影响造价预算编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出现内容不完善、结果不准确等问题,随之影响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3.3 预算的准确性不足
建筑工程预算未严格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准确性偏低,对工程的指导价值有限。以工程间接费用的计算最为明显,由于预算人员未客观评估建筑材料,导致部分间接材料的费用控制出现偏差,预算与实际的出路较大。预算操作中涉及丰富的建筑材料,产生多项间接费用,在此复杂的预算工作状况下,数据预算的不准确性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涌入者增多,部分建筑单位在异地承包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颇为常见,但其对工程建设状况的掌握不足,由于运行预算标准、预算定额等方面的差异性,加大了预算工作的复杂度,预算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3.4 工程预算“重编制、轻管理”
1)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等工作的中介单位的日常工作方式缺乏可行性,如赔偿制度、回避制度不完善,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不足。
2)工程预算管理强调的是对各子项目的管理,具体至工程建设活动中,各建设单位之间并未形成密切的沟通关系,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不足,不利于工程整体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3)建筑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预算组织体系,未以科学的方法加强管理及效益考核,遗留诸多阻碍工程发展的隐患。配套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完善,预算工作偏随意。
3.5 建筑工程细节数据层面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细节数据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影响了资源的正常使用,引发资源浪费问题。例如,钢筋、瓷砖均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但材料的使用账目不完善,部分记录缺失,受此影响,建筑成本增加约5%,引发较为明显的经济损失。
4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过程控制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对实际施工情况的总结,对比分析实际状况与招标文件,判断两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若由于实际施工条件特殊而必须做出工程量变更,应尽快将其转为工程价款的增加;加强对工程建设全流程中各类签证计算单、往来文函等的控制,获得丰富的资料,提升结算的可追溯性,在得到资料的支持后,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程预算工作。
4.2 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
预算时,必须明确责任目标,再安排考核。考核的常见方式有小组测评和责任人自评,均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系统性地评价工作业绩,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季度报告会上给予点评和反馈,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探寻应对策略,并对既有的考核机制加以完善,持续提高其可行性。在预算工作考核中,必须做到公平与公正,若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存在未能完成考核的指标,需要以书面陈述的方式对具体情况做出详细的说明,经由考核方认定后,再结合实际状况对考核方式做灵活的调整,最终顺利完成考核。
4.3 构建统一的预算规范
严格依据规范进行建筑工程预算,沿着此路径持续探索,实现建筑工程预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人员作为工程预算的重要参与主体,各自的工作水平对整体成效有显著的影响,出于保证预算有效性的目的,需规范预算人员的行为,强化员工的责任感,给予员工鼓舞,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多项措施共同落实的策略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由其保质保量完成建筑工程预算工作,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效果。
4.4 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体系:
1)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建筑行业日新月异,不同时间段的市场环境特征不尽相同,材料、机械设备、人工等方面的费用均有波动,相对固化的预算管理方法在此环境中缺乏适用性。为此,预算人员需注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更新,提高动态化水平,主动适应当前的环境,面对不同的环境采取适宜的预算管理方法,避免预算偏差。
2)统筹管理。建筑单位需意识到工程预算的重要性,明确工作要点并识别日常工作中的矛盾,以统筹兼顾的理念强化预算。主动打破各部门独立性过强的僵局,提升部门间的互动性,在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实现预期目标。
3)对工程预算变更加以控制。严格按照流程审批可行性研究与投资额度,维护预算刚性,提升规范性,禁止出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混乱、效率低等问题。在加强控制后,促进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全面落实[2]。
4.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规范性
企业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可为了盈利而违反规定,此类法律法规是以国家发展状况为基础而设定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守。除此之外,在后续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进程中,需要持续关注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的情况,对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和优化,为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具可行性的引导,而作为企业工作人员,需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禁止为了谋求利益而做出违反规定的行为。
4.6 细化工程数据,加强对预算细节的管控
建筑工程的数据内容应有足够的全面性,对于各类底单、发票及档案,均要由专员做好日常管理和归档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以便在工程中遇到争议或是存在其他需求时可及时核查。在企业的预算编制环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全局化的理念,保证预算内容的全面性,不遗漏任何一处预算细节,对于每笔支出,均要有相应的预计,使其能够处于可控的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置身于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中,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水平应有所提高,预算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需由专员加强预算。针对现阶段预算存在的计价过高、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均要有效改进,持续提高预算工作水平,以此来降低工程造价,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建筑工程,促进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经过本文的分析,提出建筑工程预算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希望对同仁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