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2022-12-29孙武安杨帅杰
孙武安,杨帅杰
(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于中华五千年历史,转型发展于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繁荣发展于当代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的文化浓缩,具有支撑、引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里他列举并论述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1]140-141。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民族精神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2],同时也传承、创新和升华了伟大民族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一、确立并坚守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梦想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1]14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的理念和主张,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古圣先贤们对理想社会的一贯追求,也是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3]。面对近代中国深重的灾难,坚毅的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和压迫的同时,仍然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平等社会,憧憬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康有为写了《大同书》,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4]的理想。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是身体力行,以毕生精力投身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实践。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人们不可能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5]1471,但是,中华民族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执着追求堪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精神的集中体现,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苦苦寻求救国道路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从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化不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5]697,就是说中国人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5]147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开始影响并主导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一大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6]1。大会强调“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6]486。从此,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就锚定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5]1471。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牢记并践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多次告诫全党,“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5]651-65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又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进而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71。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是否坚强有力,首先要看能不能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7],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8]。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9],“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1]70。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建党时,全国只有50几名党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发展到400多万党员;到2021年建党百年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社会空前发展进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和政策主张,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梦想精神。这种传承和升华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二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置于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找到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阶级力量和领导核心,使之从纯粹的理论构想成为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同世界的伟大梦想变为逐步推进的远大目标。
二、勇敢担负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爱国精神
热爱家乡故土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最质朴的情感,也是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交通交往落后的农业社会,这种家国情结更为悠久、深厚和强烈。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从来就不缺少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和爱国壮举,无数仁人志士谱写的生动感人、传颂古今的伟大爱国篇章,形成了深厚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铸就了历经千年风雨而生生不息的民族脊梁。
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和封建主义腐败统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民族解放和复兴,就成为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最为紧迫的历史任务。为此,“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0]2-3。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阶级、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2-3。党的二大在重申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同时,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实际,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统一中国、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此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接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10]7。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精忠报国,但相比传统中国,特别是相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最大程度地传承并升华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爱国精神。其一,中国共产党是最无私最优秀的爱国者。作为新型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敢地担负起了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3。其二,中国共产党是最忠实最勇敢的爱国者。在百年伟大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总是站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前沿,发挥着先锋、模范和核心作用。为了实现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其三,中国共产党是最智慧最有远见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优秀政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动员、组织和团结群众,共同奋斗;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善于结合中国实际、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探索和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自我革命,善于学习,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纠正错误,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其四,中国共产党也是最伟大最有成就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用百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0]7-8。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科学理论、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塑造、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1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投身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代中国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也正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三、恪守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民本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堪称精华。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代,此后进一步丰富延展。据《尚书·五子之歌》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系大禹对子孙之训诫。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1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3]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5]。管子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16]。西汉政治家贾谊在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17]。唐代柳宗元则发挥出“吏为民役”,提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就是为人民办事的。可见,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只不过在私有制条件下,不可能全面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步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继承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之精华,融合近代世界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资产阶级民本思想,其“建立民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探索民有、民治、民享的丰富革命实践,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民本精神。民国、民主、民族、民权、民生、民有、民治、民享等一系列民本思想主张的提出和实践,虽然没能如愿成功,但这些进步的思想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文化、民族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指出,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所代表的是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及所有劳动群众的利益,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主张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及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在经济上实行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政策,旨在普遍地改善人民生活。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8]1004。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8]1094-1095党的七大在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把“为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共产党的代名词,共产党人就是人民的公仆在党的章程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将之总结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19]。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0]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16-1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重申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由上可知,在领导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科学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忠实地、卓有成效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先是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欺凌和控制、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实现了当家作主;进而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了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今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总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就是持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百年奋斗历程全方位传承并升华了中华民族“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民本精神。
四、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古人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3]89是指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刚强劲健,奋斗不止,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主旨就是鼓励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变求新,主动作为。儒家思想历来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2],鼓励人们创新发展。墨子认为,国家的安危治乱、个人的荣辱富贵,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23]。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前人深刻认识天地自然运动规律所获得的重要启示,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激励并铸就了中华民族因时制宜、大胆变革、不断进步的探索奋斗精神。从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从春秋时齐国管仲的改革,到战国时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到宋代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正改革,等等。这些民族的神话与历史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刚毅有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可以说,没有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和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就不可能生生不息繁衍发展五千年。反之,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不思进取则导致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而其所掀起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同样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落后不可避免地归于失败。
一个党、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归根结底要靠本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中国共产党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和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民主革命时期,在极其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革命事业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境,许多人因此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甚至背叛革命。但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修正错误,开拓创新,继续前进。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4]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指出,建设新中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外援是第二位的,要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要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农业、工业、科学技术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长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孤立、外交封锁和军事包围。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不信邪、不怕鬼、不惧压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革命传统,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针,被写入这条党和国家生命线、人民幸福线的基本路线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1]140-141“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6]1927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26]1905;“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27];“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28];“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1]5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29]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30]。
五、倡导和践行集体主义的革命价值观,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团结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和单位,没有团结,就是一盘散沙,只能走向解体和灭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1]141,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这里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无产阶级革命道德的塑造、创新和升华。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何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从根本上说是由腐败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所致,而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思想观念的陈腐和落后,他们没有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更没有执政为民的纲领和方略,这样的官僚体制不可能在全社会形成同舟共济、共赴国难的团结局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何以能够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唤醒民众、团结民众共同奋斗?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找到了分析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阶级力量和根本途径,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把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明确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1]42,无产阶级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1]53。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最后响亮地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1]66的伟大号召。“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团结、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因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必然要也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必然要也能够倡导和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集中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唯其如此,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才能得到最全面最彻底的保证和实现。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其所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必然始终坚持并践行集体主义的原则和价值观。党在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其所倡导的纪律、要求和道德规范等,都必须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29]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不仅组织、动员和团结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联合了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共同抗日,组成了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在国际上党不仅联合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与英美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完成了消灭法西斯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更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战胜了包括帝国主义干涉、封锁、禁运、制裁以及洪涝、地震、台风、瘟疫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成就。在国际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反帝反霸反强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仅为中国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谈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1]4他特别强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32]是中国取得一切成就的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54“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29]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1]141。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团结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含党自身的高度团结和统一,而且包含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仅包含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而且包含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友好国家、政党、民族和人民的大团结。当然,团结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有分歧有斗争的,所谓和而不同。既然有斗争,就要有斗争的目的、策略、方法和艺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经验和艺术,这套经验和艺术也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集体主义教育的经验和艺术。
对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为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指明了共产主义的正确方向,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砥砺前行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伟大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先后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找到了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的主心骨和先锋队;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本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为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明确了人民至上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找到了人民只有人民这一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对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为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明确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一根本的立足点,也牢固确立了成就历史伟业的根本途径;对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为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确立了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明确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不竭的力量源泉,也明确了团结就是胜利这一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社会革命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从多个方面传承、创新和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源于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发展,同时又助推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接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