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及其创作风格研究

2022-12-29

轻音乐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重奏弦乐古典主义

熊 欣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中,每一种音乐体裁的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艺术背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作曲家的关注与呵护得以不断地完善。[1]弦乐四重奏是以弦乐器组合为基础的、运用声部思维而产生的一种器乐体裁,并成为器乐室内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对弦乐四重奏的研究多集中在作曲家和作品范畴,或者从创作的角度、演奏技巧的角度进行探讨,而对其起源和创作风格的研究还并不是十分的深入。[2]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弦乐四重奏定义与特点的探讨,从音乐史学的角度探讨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创作风格特点,以期能够对这一体裁形式的发展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弦乐四重奏的定义与特点

弦乐四重奏,指的是一种以弦乐器组合为基础的并以声部思维为理念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在乐器配置上,为两件小提琴、一件中提琴和一件大提琴,每一件乐器在声部功能和定性上各有不同,其中第一小提琴承担主奏声部、第二小提琴承担副旋律声部、中提琴为和声填充声部、大提琴起到基础和声的作用。人们在长期的四重奏创作实践中,根据不同弦乐器的性能和音色特点,或者从音乐形象塑造和音乐情感表达的角度,每一件乐器也可以进行声部功能的互换。以上便是对弦乐四重奏最为通俗的解释。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人们对弦乐四重奏均有不同的定义,有的是从宏观体裁的角度将其属性进行规定,如将弦乐四重奏作为一种重要的室内乐形式,所谓室内乐,原指在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适合于“家庭表演”的艺术形式,一般在贵族阶层或者资产阶级阶层中得以广泛地存在,在表现形式和乐器使用上也是丰富多样,但是在声部数量以及人员配备上较为简洁,尤其是在乐器的配置上则有着较大的“随意性”,从表现形式上看,由于乐器使用数量和种类的不同,室内乐多以重奏为主,也就是建立在声部思维的基础上。

关于弦乐四重奏的特点,除了在声部配器上由四种承担不同角色和功能的弦乐器组合之外,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还将其特点概括如下,即“就像交响乐在管弦乐中的地位一样,弦乐四重奏在室内乐方面是表达作曲家思想的最高级工具”,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种阐释,弦乐四重奏达到了“无上光荣”的地位上,现在值得思考和使人们感兴趣的是,在其中提到了一个“作曲家思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弦乐四重奏在声部组合和音响呈现上具有器乐独奏和管弦乐的“中间地带”,一则比独奏音乐的音响要丰富,二则缺少了交响乐庞大的声部结构和纷繁复杂的音响,而是以较为明晰的旋律线条、简洁明了的和声结构去布局音乐的主题,充分地将主题的情感思维在更为广泛地空间上发展;二是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地具有鲜明性,在弦乐四重奏中,音乐形象既可以表现出单一性的特点,也可以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形象的塑造能够更加地生动,能够让欣赏者了解和把握音乐形象的主要性格以及理解其性格的不同侧面,相对于交响乐而言,人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弦乐四重奏中的音乐形象;三是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上能够更为深刻地体现出作曲家个人的情感背景和精力,并且能够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透析出音乐所要反映的情感哲思。正如20世纪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所说“弦乐四重奏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可以表达人类最深刻、最细致的情感”。

二、弦乐四重奏的起源

任何一种音乐体裁的产生都有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原因,从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因素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受到声乐艺术的影响。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上,声乐和器乐之间有着密切的相融性,主要表现在体裁的转换和技巧的转换两个方面。体裁的转换体现在由声乐体裁向器乐体裁的“身份转型”上;技巧的转换则主要体现在两种体裁在演唱和演奏技巧上的融通。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就体现出了这种体裁转换关系。在欧洲的中世纪和巴洛克时期,表现为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并存发展。源于中世纪初期的宗教单声部歌曲奥尔加农,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声部音乐的形式,与此同时,在欧洲各地世俗歌曲也体现出了多声部的特征。[3]如14世纪流行于法国的叙事歌曲以及意大利的猎歌就已经具有了四个声部的特性,这说明了在当时的音乐创作中,人们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复调声部思维意识。在当时世俗歌曲流行的时代,此种声乐体裁成为市民家庭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娱乐项目,这为室内乐体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声乐创作意识的增强,在旋律以及声部发展方面也逐渐地变得丰富起来,因而造就了四重唱、五重唱等多声部的声乐形式。此时,很多作曲家已经开始关注了声乐与器乐的结合,如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马肖,他所创作的叙事歌就是声乐与器乐的“合作”形式。

二是受到器乐奏鸣曲的影响。在18世纪初期,欧洲的室内乐主要是以三重奏鸣曲为主,即在两件小提琴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件通奏低音乐器,这种形式维持了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变化,三重奏鸣曲最终退出里历史的舞台,特别是在18世纪中下叶的前古典主义时期,通奏低音被逐渐地取消,而三重奏鸣曲也演化成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了以键盘乐器独奏或者以键盘乐器为主奏的奏鸣曲体裁,在这一演化的过程中,奏鸣曲式也作为一种套曲体裁的主要曲式结构得以不断地完善;另一种是将键盘乐器由中提琴进行代替,这成为弦乐四重奏最早的雏形。[4]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弦乐四重奏的形成体现出了渐变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呈现也是器乐艺术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而原来三重奏鸣曲中通奏低音的取消,也正反映出了人们对音响的审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是受到声部发展的影响。在欧洲音乐史上,音乐的分期不仅有着年代上的区别,并且体现出了在音乐风格上的差异性。这在古典主义风格向浪漫主义风格的转变中体现的十分明显,然而在巴洛克风格向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中,这种差异性似乎体现的并不是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在弦乐四重奏的“弥补”作用,巴洛克音乐风格主要是复调音乐性质,而古典主义则是主调音乐性质,在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正式确立之前,在与巴洛克音乐风格的衔接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过渡时期的空白,而弦乐四重奏体裁的出现,则使两种音乐风格得以平稳过渡,也就是起到了弥补空白和桥接的作用,由于弦乐四重奏在声部上既有着复调特点,也有着主调特点,在声部风格上体现出了明显的二元性,也因此使巴洛克风格与古典主义风格达成了一种“有机的默契”,消弭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弦乐四重奏中声部个性是两种风格碰撞与交流的结果,也是风格过渡的标志。

三、弦乐四重奏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曲家

古典主义时期是弦乐四重奏的确立阶段,在接下来各个风格时期的发展中,因其独有的体裁个性和艺术魅力受到了作曲家们的关注,在他们的创作中,不仅体现出了宏观上的风格特色,而且也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作风格,下面主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探讨不同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风格以及代表作曲家的创作特点。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弦乐四重奏

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室内乐创作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创作,使弦乐四重奏形式得以确立和完善。从整体风格上看,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受到了古典主义艺术美学中均衡、庄重、典雅风格的影响,注重声部之间的协调性发展。著名古典主义文艺大师歌德在探讨弦乐四重奏时,将这四种乐器比作“四个聪明人的谈话”,由此在角色功能和地位上,应当是平等的。

海顿的四重奏作品有意识地避开了浓重情感的表达,体现出了古典主义崇尚理性的美学思维,特别是在音乐发展和声部的配合上要达到一种类似于“社会秩序”的和谐美。[5]如作品33-2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在开始处作曲家用复调和主调的融合性思维将主题娓娓道来,在音高组织和声部对位上则是将主题材料进行分裂,使之成为一种复调与主调技术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见谱例: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则直接体现出了他的“共济会”精神,从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角度去书写人生的理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如在K387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中,通过两件小提琴“和谐的对话”,在你追我赶中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和激动的情绪,极其赋予抒情的力度。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如同他的钢琴奏鸣曲以及交响曲,以骨气端翔的情感力度和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表现出了一种感悟天地的精神气质。如在《c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中,主题的发展通过对乐句结构的弹性处理和不规则重音的运用而表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理想诉求,在主部主题的呈现上,由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相互衔接,体现出宽松结构到紧凑结构的过渡。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弦乐四重奏

在浪漫主义早期和中期的弦乐四重奏创作中,由于受到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影响,在乐章结构的开拓和音乐语言的开发方面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浪漫主义风格的呈现上,由于带有个人化的情感色彩和注重旋律的表现,所以缺乏了声部进行的稳定感。从这一角度看,只有接近或者相似于古典主义风格的四重奏作品,才体现出对这一体裁的发展。

舒伯特作为一名介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间风格”的作曲家,一方面受到的贝多芬的影响,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的生命,但是另一方面又突出地体现了自身的个性特点。他的弦乐四重奏在整体上表现出歌曲化的旋律特点,从和声、旋律和织体布局的角度构建起对比性的因素,同时在乐思的发展上则运用了自由的转调手法和大小调频繁交替的手法。如在D.804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分,其旋律素材源于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主题从第一小提琴第三小节开始,以徜徉的节奏和以人声音域为主的音高变化咏唱出了如歌的旋律。

勃拉姆斯虽然处于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是由于他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和继承了古典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范式,尤其是他对贝多芬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音乐风格上也凸显出了古典主义的气质,具体则体现在严谨的结构、宏伟的构思和炽热的情感三个方面。如他的Op.51-2第三乐章中,通过对小步舞曲体裁的运用,直接表现出了他的“复古精神”。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的创作中,俄国的鲍罗丁以及捷克的德沃夏克在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成就上十分瞩目。

鲍罗丁的弦乐四重奏并没有去深刻地挖掘“民族的历史”或者“民族的精神”,而是通过对俄罗斯民歌素材的运用,以温婉含蓄的抒情性旋律和朴实平直的情感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在《第二号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中,主题在大提琴声部上低吟浅唱,随之由第一小提琴切入,各个声部在力度的渐变和色调的丰富调和下表现出一种眷恋之情,凸显出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和个人情感相融合的特色。

德沃夏克在个人创作风格上,一方面运用了捷克民间音乐素材和欧洲传统的作曲技法,并有意识地运用了浪漫主义音乐元素。在《G大调弦乐四重奏》中,表现出了作曲家远在异国他乡之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此曲的第一乐章中,作曲家运用具有斯拉夫民间音乐特点的音调,表现出一种乡村生活情绪,尤其是在主题旋律的创作上,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处理,将不同的声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着重从色彩音调上突出对心情的刻画。

(三)20世纪的弦乐四重奏

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已经十分明显地瓦解了传统的大小调音乐体系,代之而来的是多调性的出现、不协和和弦的运用,同时注重对音色、节奏等元素的运用。特别是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序列主义等创作理念和作曲技法的运用,使弦乐四重奏的风格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在20世纪的作曲家中,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创作可以说最有代表性。

巴托克的四重奏作品在音乐风格上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明显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特征。这主要得益于巴托克长期的音乐采风活动。他在运用这些元素时,并不是直接进行引用,而是从中提取必要的音乐元素重新进行加工,即创造出了“新旋律”,而这种新旋律又具有民间音响效果上的独特性。二是采用以节奏为主的发展手法。节奏在巴托克的四重奏创作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表达作用,并且呈现出了明显的独立性特征,也就是不受到和声、调式的限制。如作于1915—1917年间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在探索和运用各种技术要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巴托克独特的个人风格,此时,巴托克对自己的独创越来越充满信心。以第一乐章为例,作为主部主题背景的波浪型伴奏音型,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无论是各自横向的线条走向,还是纵向的声部结合,都体现了半音效果。抒情性音调风格与半音风格的伴奏音型相融合,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弦乐四重奏,也是20世纪让人们为之震撼的杰作,然而这些音乐折射出的则是另一种发展的轨迹,它是向古典风格看齐的音乐典范,从1938年开始创作第一弦乐四重奏到1974年的最后一部,从这些作品的内容上看,倾吐了作曲家难以名状的心灵独白;从创作方式上看,作品总是以古典结构、简练手法、严密逻辑为发展,是古典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独树一帜的音乐。

结 语

弦乐四重奏作为一种在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确定并完善而来的室内乐体裁,在其以后的发展中一直受到了作曲家们的关注,由于受到不同时期宏观音乐风格的影响,在弦乐四重奏的风格表现上也与宏观的风格相吻合。不同音乐风格时期的作曲家在坚守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个人的艺术背景和情感经历,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擅长的创作技法,表现出了丰富的个人情感。这说明我们在分析、研究、演奏这些作品时,应当持有科学严谨的理性态度,从风格的角度入手进行探究,才能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这也为演奏技巧的运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注释:

[1]王 曼.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的审美特征研究[J].音乐创作,2018(11):126—127.

[2]Murningham, J. K., & Conlon, D. E. (1991). The dynamics of intense work groups: A study of British string quarte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165—186.

[3].Davidson, J. W., & Good, J. M. M. (2002). Social and musical co-ordin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a string quartet: An exploratory study. Psychology of Music: 30,186—201.

[4]Don Michael Randel,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26.

[5]Young, V. M., & Colman, A. M. (1979). Som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string quartets.Psychology of Music: 7,12—16.

猜你喜欢

四重奏弦乐古典主义
弦乐四重奏《终南山怀远》中的时空观念与音乐叙事逻辑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未来人居“空间四重奏”——ArtPark9室内建筑实验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向古典主义致敬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中西古典主义绘画构图艺术比较研究——以《鹊华秋色图》和《掠夺萨宾妇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