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2-12-29牛艺添
牛艺添
声乐是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体系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通过声乐课程的开设能够为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传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声乐的人才,带动国家声乐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声乐教学当中应该牢牢把握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认清现有人才存在的缺陷,把握住新时代给社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将培养应用型人才贯穿声乐教学全程,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概述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可以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所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类别,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活动一线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人才或者是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理念提出和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快速发展相关,这类人才和我们所说的学术型与研究型人才相对[2]。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积极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和其他培养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在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方面主要围绕一线生产需求进行,在课程安排与教材建设等基础工作当中尤其重视基础、成熟以及适用性知识,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生产一线体现出专业性。第二,应用型人才能力体系将一线生产需求作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育过程当中,高度关注基础知识方法的熟练把握以及应用,通常不会在科研、开发等领域提出较高要求。第三,应用型人才培育过程更重视和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关注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并将实验教学作为帮助学生消化专业知识和增长专业技能的活动。应用型人才要求具备很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因为只有这类人才才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质,在相应工作岗位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工作持续推进,高校教育也逐步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随之产生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假如学生不能实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完成各项工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当前情况看,高校声乐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对象培育目标不符合社会需求。从招生角度进行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和专业音乐院校是有很大差异的,同时在招生规模、录取标准、师资配备等诸多层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贴合实际,而不是单纯的把目标确定成培养歌唱型和表演型声乐人才。声乐教师需理性看待教学对象,综合了解学生的当前层次以及本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向,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第二,单一教学模式不符合社会多元需求。教学模式单一属于高校声乐教学普遍现状,在授课形式方面以一对一教学为主,不重视小组课程以及集体课程的实施导致多元化的新型教学策略,无法在声乐教学中发挥作用。另外,在声乐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讲解侧重点放在基础理论讲解方面,要求学生简单盲目模仿歌唱,导致声乐教学失去应有的创新性。第三,教学内容脱离现实和社会文化环境。从高校声乐教材、演唱方法等教学内容角度分析,应该改变过去始终沿袭西方教学系统和理论体系的传统模式,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避免运用照抄照搬的方法。因为国外作品和本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有很大差异的,想要真正培养适应中国社会的声乐人才,就不能够停留在传统层次,要迎合群众欣赏要求,逐步缩小欣赏距离[3]。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声乐专业人才的整体就业现状并不理想,这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培育出来的声乐人才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高校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够准确,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安排当中过度关注理论指导,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培养合格人才,就要着眼于现实,持续更新教学思想,正确把握市场需求,这一正确导向,时刻关心关注社会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新时代所需的声乐人才要求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声乐教学需求,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带动声乐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另外,在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还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出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有专业理论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极强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良好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想要顺利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就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以此为方向改进声乐教学活动。另外高校想要达成双一流建设目标,就必须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任务,注意所有建设活动都需要给当代人才提供服务[4]。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科学设置声乐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是高效,需要正确把握社会需求,这样能够避免目标设计和社会需求脱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出真正赢得社会认可与欢迎的合格人才,促使其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及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影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在目标制定这一基础环节就需要做好多方考量。在调查研究和信息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社会团体、培训机构等单位对声乐人才的实际要求。大量研究调查显示,符合社会需求的声乐人才,首先要掌握多样化的声乐演唱技巧,拥有良好的声乐表演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声乐训练教学能力,能够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完善化的声乐技巧,钢琴伴奏技术方法的熟练掌握等在声乐教学训练当中发挥职业素质;最后要有指导编排优秀声乐作品与组织声乐表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真正服务于社会声乐文化艺术的发展[5]。教师在对应用型声乐人才进行培养时,在目标设定阶段应该充分考虑上述要求,指出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并根据这样的目标要求,设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培养出来的声乐人才和社会接轨。
(二)夯实学生声乐学习基础
高校声乐专业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技能,还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适应声乐教学需求。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有完善化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可或缺,否则会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当中的胜任能力,也会制约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声乐教学当中把握基础教学,坚持理论和技能的双向培养。第一,教师要把理论作为根本基础,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时,必须先从扎实理论基础着手。声乐理论知识不能够只是局限在基于西方声乐教育系统形成的教学内容体系上,应该把理论训练和技能练习结合起来,保持技能和理论指导的同步性,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应用当中融会贯通,凸显并且把握声乐专业特色。第二,以理论为基础,深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在技能教学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声乐表演和声乐演唱之间的差别,在增强学生表演能力的同时,也要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面向社会培养并输送合格的声乐艺术人才。
(三)优化安排声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因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以及选取教学模式,都会把教学内容作为重要依据。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当中,除了涉及到上面所论述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涉及到声乐唱法、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内容[6]。在过去的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往往是在确定了学生嗓音特征之后,就立即分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的声乐唱法就固定下来,选唱作品的类别也保持固定。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角度分析,这样的方法非常片面,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分析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改进,合理划分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任务。第一年可结合学生嗓音确定学生的声部与具体唱法,在教学当中注意扬长避短,启迪学生灵活运用嗓音优势,确保歌唱质量。第二年应该基于学生原有歌唱水平,开展不同声部的学习,利用多声部小组课程,增加学生的声乐演唱理论积累领悟,其他声部的学习英语应用要点。第三,可以在强化学生个人演唱风格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其他唱法演唱规律的了解水平,让学生综合学习不同的演唱方法与演唱技巧,将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唱法的训练结合起来。第四年可以激励学生立足自身擅长的歌唱方法,尝试进行多种唱法的结合,甚至是尝试创编声乐作品,让学生的声乐学习层次得以提高。
(四)助推声乐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和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具备很大的实践难度,在实践落实过程中,要求突破单一的教学方法,恰当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踊跃参与积极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对一授课方法属于传统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教学当中能够提高针对性,但是教学效率并不理想,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经验技巧的交流和互动,无法确保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恰当引进小组课程可以丰富声乐教学方法,也能够降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难度,轻松达成教学目标。第一,开展学习程度相近的小组课程。把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在相同的小组当中上课,不仅可以让他们在交流当中发现他人身上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问题,认清弥补缺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还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第二,开展共同发声、单独歌唱的小组课程。在声乐小组训练当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发声,认真聆听辨别出存在声音状态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单独指导,把合作训练以及个性化启发结合起来。第三,组织小组观摩课程。在这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可以让歌唱水平较高的学生做示范,让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观摩学习,近距离建立良好的声音审美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7]。
(五)重视课外拓展丰富实践
实践舞台是学生展示声乐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和评估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有效方式。实践教学不足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想要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拓展课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表演当中积累经验充分适应不同的实践环境,珍惜舞台表演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好总结。第一,运用学校内部的迎新会联欢会等校内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抓住舞台,表现机会,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在实践锻炼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第二,通过组织专题音乐会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机会。专题音乐会具备很强的集中展示特征,也比较全面和专业,可以对学生的声乐专业素质进行检验,并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和校外组织的声乐竞赛活动,用富有竞争力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和成长当中的不足,也让学生在赛场上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在专业和非专业的声乐竞赛活动当中积累登台表演的经验,发现个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足,然后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方式,逐步向应用型声乐人才看齐[8]。
结 语
为避免声乐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我国在大力推进高校声乐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考虑到市场经济体制给声乐人才培养带来的新趋势,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主流。高校声乐教师要着眼于就业率提高,创新声乐教学方案发现,并且弥补以往教学的缺陷,积极化解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就业困境,根据当前音乐事业的发展要求,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声乐人才,使得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市场、社会,投入到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建设,真正的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注释:
[1]陈冠六.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8(02):55—56.
[2]宋 辰.基于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分析[J].大众文艺,2020(07):220—221.
[3]梁 雪.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4):72—73.
[4]唐 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J].音乐时空,2018(03):147—148.
[5]徐丽红.师范大专声乐课中培养学生素质及能力的策略阐释[J].北方音乐,2020(02):116—135.
[6]艾庆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8(06):168—169.
[7]刘新义.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音乐,2018(06):17—18
[8]解本康.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路径初探[J].当代音乐,201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