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毒邪论荨麻疹病因探赜*
2022-12-29李悠然袁卫玲
康 帅,李悠然,李 冰,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环境毒邪[1,2]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中医病因学概念,指由环境污染产生,进而侵害人体的一种毒邪,多从口鼻、皮毛腠理、官窍侵入人体而致病。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且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庄子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人相应是中医极其重要的哲学基础之一,其揭示了人体健康、疾病预防以及诊治受到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自然界与人体互为交感,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必然引发人体疾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关性愈发受到重视[3-5]。据此,本文拟从理论方面探讨环境毒邪与荨麻疹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环境毒邪的病因学特点
与传统毒邪相比,环境毒邪同样具有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或内伏于里、积久而发的特点,同时也具备极具特征性的病因学特点。
1.1 普遍易感性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看,《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亦有记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与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天地二气运动变化规律异常必然引起人体的病理变化,环境毒邪因人社会属性的生产活动而在自然环境中产生,进而作用于自然属性的人,导致人群的普遍易感性。
1.2 生态损害性
从自然生态来讲,《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便已提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也暗合阴阳之道,人的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毒邪打破自然生态的阴阳平衡,便会反应到感天地之气而生的人。从人的文生态来讲,环境毒邪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可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导致疾病的产生,即破坏中医所倡导的“形神一体”的状态。可见环境毒邪作为病因,是“自然-社会-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等生态医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环境污染影响荨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和颗粒物(PM)等可直接接触刺激皮肤,影响荨麻疹的发病。1项研究[6]表明,加拿大温莎地区荨麻疹等皮肤病可能与空气环境污染有关,空气污染物会与炎症过程相互作用,并可能引发荨麻疹等皮肤反应。通过观察不同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发现颗粒物(PM)在荨麻疹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荨麻疹常伴有血管性水肿的症状,数据[7]表明血管性水肿伴发率与空气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其中与地面臭氧(O3)浓度相关程度最高。白瑶[8]、王巧伟[9]等通过对兰州、北京地区NO2、SO2浓度及同期荨麻疹门诊人次相关性分析发现,两地荨麻疹门诊人次均与NO2、SO2浓度呈正相关。白瑶在兰州地区的研究中还提到,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污染物在冷暖季节对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不同。由此猜测,空气污染影响荨麻疹发病还与个人体质敏感性、季节气候等因素相关。除空气污染外,亦有研究[10]表明,水质、土壤等污染与荨麻疹发病之间存在联系。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环境污染与荨麻疹发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环境污染可引起人体的病理反应,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
3 环境毒邪影响荨麻疹发病的病机特点
3.1 感而即发,暴戾强烈
环境毒邪属外毒的一种,具备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的特点,可迅速通过皮毛肌腠、口鼻循经入里伤及脏腑。郁闭皮毛,循经传肺则肺失宣降;由口入胃,邪侵中焦则运化无权;邪扰心神,情志暴躁则心肝热盛。
3.1.1 邪闭肺窍,宣降骤失 空气污染毒邪指主要由空气污染物产生的一种环境毒邪。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在体合皮毛。皮毛作为一身之表,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亦是人体的保卫屏障。空气污染毒邪与皮毛直接接触,易郁闭皮毛肌腠,卫气郁滞不得宣发于肌表,肌表营卫不和则可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若平素体虚则表现出瘙痒剧烈的症状,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虚邪)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毒邪侵犯皮毛肌腠,循经入里迅速传变至肺。肺感毒邪而骤失宣降,肺气宣发不利以致卫外不固,肌表营卫失和。若兼夹寒邪可见白色风团,同时兼有痰稀色白、头身疼痛等风寒犯肺证症状,即为风寒束表型荨麻疹;若兼夹热邪则迅速出现红色风团,同时兼有痰稠色黄、咽喉肿痛等风热犯肺症状,即为风热犯表型荨麻疹。
3.1.2 邪中脾胃,湿热内蕴 水污染毒邪与土壤污染毒邪致病多从口入而伤脾胃。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转化饮食物之精气化生营卫二气,水污染毒邪与土壤污染毒邪侵袭脾胃,致中焦气机枢纽失衡,运化失职以致湿热内生,导致皮毛肌腠营卫不和而发为荨麻疹。张景岳言:“瘾疹者,自卑湿而得之。[11]”毒邪急中脾胃则气机不利,进则水运不济而水湿痰饮速生。湿浊内生,阳气不得透达于外而生热,湿热之气流注于皮毛肌腠,以致清阳不升、营卫不和、肌肤失养发为荨麻疹。由于湿热邪气郁闭皮毛肌腠,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可见瘙痒剧烈。故《伤寒论》言:“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湿热邪气蕴于中焦,可伴见腹胀纳呆、口苦黏腻、便出不爽等症,即为肠胃湿热型荨麻疹。
3.1.3 邪扰神志,心肝热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噪音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噪音污染毒邪主要影响神志。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情志致病首先影响心神。《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便认识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也提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情绪暴躁使心火亢盛,火热迫血妄行,致使营阴无以荣润肌表而起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且触之有热感,兼舌上生疮、心烦失眠等症。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张景岳认为:“赤白游风,或肝火血热、风热所致。[11]”受噪音影响,人们情志可出现暴躁易怒,五志过极化火,肝火旺盛而化风,内风行于肌肤,加重荨麻疹症状,同时可兼具头目胀痛、胁肋灼痛等症状。
3.2 内伏于里,积久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变态反应,即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少量外在因子刺激物(包括气候因素、环境污染、病原微生物等)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而不发病,当有相同变应原再次刺激致敏状态的机体,可使其迅速进入发敏状态并产生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与中医“伏邪蛰于精亏之体”“伏邪因阳动、时邪内发”等伏邪致病理论极为契合[12]。
3.2.1 正邪相争,伏毒自发 中医认为过敏体质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形成,又与后天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特异性体质。患者的过敏体质影响体内正气的强弱,而人体正气之强弱与荨麻疹的发病与否密切相关。若由于季节气候、环境污染、情绪饮食等后天因素使毒邪蓄于体内,日久便影响人体阴阳平衡,耗损正气。雷少逸曰:“壮者邪不能居,未必致病,怯者蓄于营卫,则所不免。[13]”《灵枢·百病始生》亦曰:“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由于过敏体质等因素,正气虚弱无力抵抗外邪,故在感受环境毒邪之时未即刻发病,致使其潜藏于肌腠分肉之间形成伏毒。若复感时邪引动正气,或正气渐盛、正邪逐渐开始交争,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14]。如环境毒邪藏于肌腠,时值秋季金行为盛,肺气功能旺盛,宣发卫气行于肌表,则与潜藏于此的伏毒交争,在皮肤上表现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
3.2.2 邪积渐盛,争而病发 机体正气充足,环境毒邪衰微,正气将其郁闭体内而无去路。环境毒邪只可暂藏于体内滋长,如烟之渐熏、水之渐积,当毒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奋起抗争正气而发病。如水污染毒邪与土壤污染毒邪侵袭机体,由于其力量较弱而被郁闭体内,其毒力随时间在机体内蓄积,渐使脾胃气机失调,进则水湿内盛,清阳不升,皮肤营卫不和而发为荨麻疹。
3.2.3 正气引动,抗邪发病 尤拙吾曰:“少阴为阴,寒邪亦为阴,以阴遇阴,故得藏而不发也。[15]”由此可见,伏邪形成与同气相求密切相关。环境毒邪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亦可相求于人体正气,因其性质属性相近,正邪之气并不交争,正气反认贼作子,故可见发病滞后[16]。如冬季环境毒邪与少阴肾气相求潜藏于体内,故感邪之时并未发病。时值春季,机体以肝气升发为用,与肾气蛰藏相悖,同气相求的状态被改变,正气即与伏毒交争而发病。若正气与伏毒交争于皮毛肌腠,即可导致皮肤营卫失和,出现荨麻疹等症状。春令当风,风性开泄则腠理开、毫毛摇,其气往来,故伴见瘙痒。
4 环境毒邪所致荨麻疹的治疗
4.1 以攻为用,祛其毒邪
环境毒邪致病具有强烈暴戾的特点,往往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其邪气为主要任务。若环境毒邪郁闭皮毛肌腠,或中伤肺腑致其宣降失司,治疗时当以开腠理、复宣降为要务。若为寒性病症可选用麻黄方,借麻黄宣散之力以开腠理、散表邪。麻杏相配一宣一降,使肺气宣降得安。若为热性病证,理应以宣发气机、清热逐风为法[17],用药多选用连翘、金银花、蝉蜕等宣散其热,防风、麻黄、桂枝等固护、开透其肌表,用方可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荆防方加减等。
若环境毒邪中伤脾胃,以肠胃湿热证多见。在治疗上当以祛湿清热为主,可取藿香、佩兰之芳香祛其湿,取黄连、薏仁之寒清其热,同时可配以香附子、木香梳理脾胃气机,促其运化内停之水湿。若中焦脾胃见寒湿证型,可用参苓白术散;若环境毒邪影响情绪,致使心肝热盛,治疗时应以平肝息风、清心泻火为大法,选用淡竹叶、莲子心、黄连等药物清心泻火,同时可适当配伍龙骨、牡蛎等药物用以重镇安神,亦可配伍麦冬、知母等药物滋长阴气以制约亢盛之心火;可选用僵蚕、钩藤等平肝息风,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菊花、薄荷、蝉蜕、甘草等疏肝、散热、凉血,辅以白芍、当归柔肝养阴。
4.2 攻补并用,扶正祛邪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伏毒的产生与正气虚损联系密切,伏毒潜藏于人体也会暗耗正气,待正虚不足以抵抗邪气时,遇到诱因后随即发病,因此在治疗时培补正气即为关键。若因环境毒邪侵袭日久,肺气宣发无力,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减以补益肺气,常用黄芪、白术、防风等。若气阴两虚亦可配伍麦冬、沙参、黄精等兼补肺阴;若因环境毒邪侵袭脾胃,脾气运化无力,卫气无以化生,营阴无以布散,可选用四君子汤以补益脾气;若因肝阴暗耗、肝血亏虚,则可选用当归饮子或者八珍汤加减,用以养血柔肝。在治疗时还应为体内之毒邪留以去路,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如因伏毒产生痰瘀阻滞,致使营阴无以外荣皮肤而发为荨麻疹者,可选用胃苓汤加减以祛痰饮,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祛瘀。扶正恐留邪,祛邪恐伤正,因此在治疗时应攻补并用,依据患者体质、病情、病程等因素,决定主补辅攻或主攻辅补,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
5 结语
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所说:“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天地气交以生人,顺应天地之气则生长壮老已,若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天地二气运行变化规律异常,则影响人体发病。近年来,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环境毒邪作为一种新的病因理论愈发被重视。环境毒邪主要影响肺、脾胃、肝等脏腑的气机,导致皮毛肌腠处营卫不和而发为荨麻疹,发病与否和人体正气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在治疗与预防方面,要重视扶助、培护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