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的作者是另一个“我”(创作谈)

2022-12-28张鲜明

百花园 2022年4期
关键词:陌生感意念潜意识

张鲜明

记得是在2015年的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脑里一个差不多已经被我忘记的文件夹,看到其中存储的一些文字,感到特别新鲜,同时也很是惊讶:“这是……我写的?我什么时候写过这些东西?”那一个个短篇,在让我感到惊悚和新奇的同时,还带给我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因为那些文字所记录的不是我的回忆,更不是我当下的生活,它们跟我的人生经验没有半点儿关系,完全像是陌生人讲述的一个个神话故事,或是某个我不认识的人创作的童话和寓言。

我当然知道,这些文字均出自我手。我还知道,这是我随手记录下来的一个一个梦境,只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些文字当作一回事,以至于我把它们都给忘记了。这一次阅读,震撼了我,我把这些记梦的文字整理出来,于是就有了2017年出版的《寐语》这部书。从此以后,记梦,成了我的一种自觉行为。每当做了有意思的梦,哪怕是在深更半夜,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记下来。几年之后,就有了《信使的咒语》这部书。自此,“梦幻叙事”成了我的一种写作方式。本辑中的三篇文字,当属此类。

对于这些文字,有人說是小说,有人说是散文,还有人认为是诗歌、童话和神话。说实在的,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它们究竟是什么。如果非要说它“是”什么,我只能说,它是梦的记录。

这些梦,当然是我做的,这些记梦的文字当然也是我写的,但每次读到它们都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和新奇感,仿佛读到的是别人写下的东西。

何以如此?

细细想来,那些“梦幻叙事”文本,完全是拜另外一位作者——另外的一个“我”——所赐。

是的,在梦中,我经常会“看见”另外一个或几个“我”,“他”(或“他们”)独立于我之外,栩栩如生,却是陌生的“他者”,“他”(或“他们”)总是自行其是,常常会有一些十分危险的想法,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这让我感到既紧张又不好意思——因为那个“他”(或“他们”)毕竟是“我”嘛——却又对“他”(或“他们”)毫无办法。我知道,从精神分析上说,那个(或那些)另外的“我”,是我的另一重人格。人有多重人格,所以就会在梦中出现多个不同的“我”。

但这里要说的那个“我”,却并不是经常在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具体的我”。我说的那个“我”,其实就是“梦幻叙事”的第一作者——那个深藏于潜意识之中的“我”——也就是“本我”。我猜想,那个“我”就住在我的基因里,是我的一代一代祖宗的合体。“他”是一个“基因硬盘”,保存着一个家族的密码,甚至保存着人类、前人类,甚至是最早的生命体的原始记忆,是“他”操纵着我的梦,编织着我梦中的一切。

想到这里,我立马豁然开朗,梦中许多的现象迎刃而解。譬如,在梦中,我会飞,可以上天入地,总是去到我平生从未去过的地方,见到我从未见过的人物和景致,可以跟石头、动物、草木说话。在现实的世界里,这只能被视作神话或童话,甚至是神经错乱,但是在梦中——潜意识世界里——却是无比真实的。因为,生活在潜意识世界里的那个“我”——“本我”——用的是神话思维。还有,我时常在梦中听到某个神秘的声音,或是接收到某个意念,那声音或意念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给我以引导和启示。从前,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本我”在默默地做着这一切。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宣扬神秘(虽然梦是一个人私密的神话,它的确是神秘的),我只是想依据我的个人经验,对我的写作同道们说:潜意识是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而挖掘的有效手段,就是记梦。

现在回到创作谈本身。我想说的是:梦——潜意识——里住着一位具有超级创作力的“作者”,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出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来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你现在所读到的这些“梦幻叙事”篇章,就是住在梦中的那个“我”创作出来的,而现实中的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责任编辑 王彦艳]

猜你喜欢

陌生感意念潜意识
抱 秋
意念机器人(上)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幸福的“加”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涓滴意念汇成河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意念打字,让幻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