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12-28于华
于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学素养;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习惯培养、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自身成长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多感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自身提升中,积累文学知识,丰富课外阅读,积淀内心素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美化学生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教学的指向标和主要内容,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认真甄别推荐的,在文章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出彩之处,堪称范文,也非常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散文,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第一手资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托教材,深度备课,利用好课堂教学,实现用教材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比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常规朗读、背诵、讲解、默写等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应更注重诗歌背后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感情、文学内涵、人文思想等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背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理解中体会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深厚感情,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提升、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阅读,是小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也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好习惯。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而且正身也对阅读充满兴趣,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提高对于文学的理解,形成文学积淀,持续提高文学素养。
1.课外阅读要广泛丰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都有推荐,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这些经典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中国成语故事》及中国古今寓言、神话故事、文学名著等,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内化素养。2.拓宽阅读渠道。阅读是学生丰富学生大脑、拓展视野的好机会,小学语文教师经引导学生放宽视野、走出课堂、多渠道阅读,不应拘泥于阅读的单一化,比如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区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等,比如带领学生走出去,在春天朗读诗歌、在夏天听听蝉鸣、有秋天背诵散文,边阅读边思考。阅读体裁从童话、故事到探索类作品,从日常生活到天文地理,从小说到散文等,遵循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等级,一步一台阶地完成积累。3.阅读要注重联想和思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不是简单的略过文字,而对透过文字感情背后的思想和感情,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文学意识。小学生在最初接触阅读时,理解还仅停留在字面,这是一个过程,不用操之过急,大量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慢慢就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能力。4.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也需要训练,语文教师要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阅读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卷有益,但阅读也忌急功近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做读书摘抄、写阅读笔记,开展读书沙龙、故事会、朗读比赛等,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从而受益终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诗歌入手,让学生养成背诵古诗的习惯,长期坚持,从《静夜思》到《关睢》,从《咏柳》到《虞美人》,再到长篇的《将进酒》等,从短到长,鼓励学生挑战自己,长期坚持,学生们在阅读经典诗文的积累会让人吃惊,这也是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文化路小学 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