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发展: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主旋律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2001版到2022版)为例

2022-12-28廖伯琴

物理教学探讨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育人物理

廖伯琴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自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2001版)颁布以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已进行了两次修订:2012年1月颁布修订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2022年4月颁布修订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下面主要介绍这三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1 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三个版本中,均有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性质的陈述。2022版继承了2001版和2011版中课程性质的总体内容。在2022版的课程性质中,概述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特点及育人功能,特别强调了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育人功能。

关于课程理念,早在2001版中便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以下简称课程理念)。随后,在2011版和2022版中,基于继承与发展的定位,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课程理念(表1)。

表1 2001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理念比较[1-3]

由表1可见,在2001版的课程理念中,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首次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高度概括、特色鲜明的课程理念,同时强调物理课程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课程内容设计应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关心科技的发展;课程实施应注重科学探究,同时强调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方面倡导构建新的评价体系[1]。在2011版中,总体继承了2001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仅做了文字微调。在与课程目的相关的课程理念中,更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与课程评价相关的课程理念中,更强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对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以及评价的育人功能体现[2]。在2022版中,一以贯之地继承2001版和2011版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同时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3]。在2022版中,课程理念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优化结构、评价育人等方面凸显了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2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跨越

在2001版和2011版中,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目标(即三维目标)[1-2],得到广大老师的一致认可。如在2007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认可比例分别为92.6%、88.7%、83.3%[4]。老师们已习惯于设计三维目标,并将相关要求融入课堂教学。无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的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三维目标的陈述倾向于通过行为动词提出指令性的学习要求,不仅对物理知识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对联系实际等也提出类似要求。如“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2]。这些指令性要求背后的育人价值还需进一步提炼。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课程育人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确这些学习行为背后的育人目的。一线老师也有类似的期待,如调研2011版实施情况时,97%的教师建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应像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那样,凝练物理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5]。由于多方力量促进,在2022版中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维度凝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其内涵与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致,皆是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基于核心素养内涵提出的初、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却有水平差异,分别对应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水平要求。

如,2022版在设计与培养“物理观念”有关的课程目标时,要求学生“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3]”,这既基于“物理观念”内涵,又体现对初中生的课程目标要求。再如,在设计“科学思维”有关的课程目标时,针对“科学思维”的每个要素提出了相关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3]”,这同样既基于“科学思维”内涵,又体现对初中生的课程目标要求。同理,基于“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内涵,分别基于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的内涵构建了对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水平的课程目标[3]。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深入与强化[6]。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目标,是凸显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又一次跨越。

3 课程内容主题的延续与变化

在2022版中,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5个一级主题构成[3]。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这5个一级主题的设计也遵循了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下面分别从科学内容、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课程内容的延续与变化。

3.1 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继承科学内容主题

从2001版到2011版,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皆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构成[1-2],无论是国际比较还是实施调研,研究结果皆说明这样的科学内容主题设计合理。如,针对2011版实施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97.7%的教师认为一级主题这样的分类是合理的[5]。

由图1可见,2022版的课程内容由5个一级主题构成,体现继承与发展的修订原则,凸显知行合一、育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仍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其中的二级主题有微调:将原来的“新材料及其应用”移到“跨学科实践”,整合为一条三级主题“5.3.2结合实例,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同时随之移动的还有原来对应的样例;将原来的“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微调为“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三级主题做了一些调整:(1)降低难度,如“1.3.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3]皆降低了难度;(2)完善内容,如“2.2.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3]”,加上“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使相关内容的学习更有效;(3)移动与合并,如原来“声和光”中的三级主题“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2]”移到“电和磁”并整合为“2.4.6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3]”,原来关于能源与人类生存的三级主题移到“跨学科实践”并微调为“5.3.1结合实例,尝试分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图1 2022版的课程内容主题

与2011版相比,2022版丰富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到课标中,同时还关注物理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2022版中,注重纳入与我国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成就有关的样例与活动建议,如,纳入我国古代铸造技术、古代青铜器和铁器制造技术、指南针发明、古代建筑技术、古代机械等有关内容,增加我国在载人航天及其他航天科技方面的新成就、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天眼”“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清洁能源、受控核聚变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3.2 加强“实验探究”的地位,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是逐渐体现的。2001版未规定学生必做实验,原意是不做限制,希望各学校能将更多三级主题涉及的实验作为学生必做实验,但结果不尽人意;2011版规定了20个学生必做实验,但放在附录的位置;2022版将“实验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进一步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2022版增设的“实验探究”包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其中有9个测量类实验,12个探究类实验。在测量类实验中,有8个与2011版的实验一致,另有1个由2011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调整为“4.1.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3]”。在探究类实验中,有9个与2011版的实验一致,有3个由2011版调整而来:2011版的“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2]”调整为“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2011版的“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调整为“4.2.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3]”,2011版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调整为“4.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

总体看,虽然“实验探究”中的多数实验皆来自2011版附录中的学生必做实验,对实验教学的影响不大。但由于将“实验探究”增设为一级主题,加之增设样例、活动建议、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践性,更好地体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3.3 新增“跨学科实践”主题,体现物理课程的综合性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7]”。为此,2022版新增一级主题“跨学科实践”,从日常生活、健康生活、低碳生活、动手实践、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内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3]。

2022版中的“跨学科实践”包含3个二级主题——“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3]。在“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中,含3个三级主题,分别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健康生活、低碳生活等方面提出内容要求。在“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中,含3个三级主题,分别从物理学与古代科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内容要求。在“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含3个三级主题,分别从能源开发、新材料应用、我国科技成就等方面提出内容要求。

总体看,这些内容设计旨在从物理学与人类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的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4 注重评价改革,引导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在2022版中,注重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各个部分。首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凝练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然后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维度及要素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中通过层层主题递进提出学习要求,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针对每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分别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提出了学业要求;针对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后应具有的学业成就,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维度及要素,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2022版以素养为本贯穿始终,通过以上一系列设计,发挥评价育人功能,引导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2022版的突破点之一。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物理核心素养内涵,按照“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描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发挥指导作用。

在“物理观念”维度,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能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事物,把所学概念和规律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解释常见自然现象和解决常见物理问题,能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决熟悉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3]”。从考试评价视角看,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是学生解释“常见自然现象”和“常见物理问题”,不能命制偏题和怪题。同时,在综合应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时,对所解决的问题是有约束的,限定为“熟悉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8]。

在“科学思维”维度,提出了学生在“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四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如在“模型建构”方面要求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实际问题[3]”,涉及的情境是熟悉的、模型是学过的、问题是常见的,显然比对高中生的要求低。

在“科学探究”维度,提出了学生在“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四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如在“问题”方面,要求学生“能针对一些现象,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猜想与假设[3]”。

同样,在“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提出了学生在“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从以上介绍可见,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促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与核心素养培养加强联系,通过改进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5 继承课程实施建议,强化专业支持

2022版的课程实施建议主要包含五个部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前四部分与2001版和2011版相关内容的结构与功能类似,第五部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是新增的实施建议[3]。

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应根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物理教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评价建议中,强调物理学习评价应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着力推进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改进。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编者应注重教材的方向性、科学性、适用性、人文性,注重教材的特色与创新;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内容,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新进展,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关注评价改革导向,注重内容的综合性与

实践性;应有利于教与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强调教育机构要创造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与考试评价等环节服务。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推荐、指导选择或开发适合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学习材料,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吸收与整合各种优质资源组织教学。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建议中,强调注重增强教师以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意识,体现课程育人的思想,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各级教研部门联动作用,建设区域教研的骨干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立足本校实际开展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开展以研究课程实施为专题的科研活动,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育人物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