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峯建筑设计应日久弥新充满生命力
2022-12-28董潇
文:董潇
AD+RG建筑设计及研究所总监,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兼任教授、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创会会长 林云
《越界-回忆.实现.变进Beyond Territories-Made.Make.Making》展览参展作品
《越界-回忆.实现.变进Beyond Territories-Made.Make.Making》展览参展作品
《时尚北京》对话AD+RG建筑设计及研究所总监,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兼任教授、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创会会长 林云
可持续性、多样性
《时尚北京》:城市更新是个永续过程,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不同,尊重现状的城市“微改造”,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传承、促进活力与繁荣的重要手段。您之前是否也接触过一些改造项目,在进行这种项目时,您关心的侧重点是什么?在设计到施工的过程中,会不会有局限和遗憾的地方?
《越界-回忆.实现.变进Beyond Territories-Made.Make.Making》展览参展作品
而我本人的事务所亦涉足香港活化历史建筑改造的先导计划,其中的香港美荷楼是较为著名的一个项目。美荷楼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代香港公营房屋,为当时受石硖尾大火影响的寮屋居民所提供了住所。我们通过保育及建筑改造,把它转化为全世界首个位于城市地区的YHA青年旅舍。美荷楼的改造活化工作获得了多方认可,由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保育建筑奖项,及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上海建筑学会以及不同国家奖项。改造建筑项目时必定要了解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特色,从而恰当地复修,甚至适当地翻新、保育旧建筑。在可还原原貌的前提下,利用新旧物料互相呼应,形态及造型上互相配合。基本上旧建筑保育的原则,要考虑到其建筑特色及国际公约的规定。
《时尚北京》:您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请谈一下您的观点,同时可否分享实例?
于香港而言,可持续的概念并非套用于单一的建筑上,更可延续至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见证香港由开埠至今的发展变迁,这个古老的海港成就了香港的繁荣。随着城市规划发展,海岸线两旁的景色不断更替,可是维多利亚港依然紧密地联结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静静地陪伴大众走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不经意间已成为大家消化日常大小事件的一个熔炉。约二十年前,香港开始重视海港保育,通过立法避免因建筑发展而盲目地填海及破坏海洋生态。希望持续在城市发展及生态之间取得平衡,让市民可以继续享受维多利亚港之美。
热点话题的建筑表达
《时尚北京》:“国潮”是现在很火的一个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您会在建筑设计上增加更多中国元素,向世人展现现代国风之美吗?
《时尚北京》:您认为建筑设计如何结合新科技和时尚,以及现代化设计配合未来生活所需的实际应用,切实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是否有实例可以分享?
《时尚北京》:您对零碳建筑是如何理解的,此概念的产生为建筑行业带来怎样的挑战?请您分享一下。
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察全国不同地域的民居,不论由北到南由小到大,都不难体验到先民的民间智慧,体现如何尊重大自然,纳入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思维概念也需要在当代建筑中贯彻,低碳零碳融入大自然的思维意念,是每一个建筑学学生都要终身去学习的。
传承和创新
《时尚北京》:请您介绍一下《越界-回忆.实现.变进Beyond Territories-Made.Make.Making》展览策划的初衷。
《时尚北京》:您认为青年设计师要成长,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时尚北京》:您认为今后整个建筑设计,无论是从大设计概念还是细分设计,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