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角度让人物描写更逼真
2022-12-28陈东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中学
⊙陈东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中学)
★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写人,只有把人物的个性展现出来,才能把人写“活”,才能让人物深入人心。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很少会单纯地从一个角度去写,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刻画人物是作者采取的常用手段。只有选好角度,才能使人物形象出彩。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孔乙己》了解一下这些描写方法吧。
一、肖像描写形神兼备
肖像描写就是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形容貌、穿着打扮、仪态风度。肖像描写能起到以“形”传“神”、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肖像描写能最直观地将一个人呈现出来,虽是表面特征,但是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肖像描写开门见山,能使读者初步了解角色的体态、相貌。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我们可以猜测被描绘人物的身份地位、品质、个人喜好等深层次信息。肖像描写并非越全越好,同样也不以描写字数的多少定优劣,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所取舍,有所突出,明确要突出什么样的特点才是吸引读者的。我们在刻画人物特点时也要考虑是多“施”笔墨还是少“蘸”墨水,要合理安排。恰当的肖像描写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性格。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感知作者对角色的喜恶,进而体现时代、社会特点。
课文中孔乙己出场时,鲁迅以一段简短精练的肖像描写“抓”住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首先,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人。其次,他的特殊也暴露在了读者的视野下,一个穷困潦倒的落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身材高大”“青白脸色”,信息简单却丰富,将高个子但很虚弱的男子形象展现出来,很容易看出他的身体状况不佳。而后鲁迅引导我们把目光放到孔乙己的脸上。他的脸上“时常夹些伤痕”,伤痕是孔乙己偷东西被人打留下的痕迹,也是他不幸的标志,为他最终的悲惨结局做了铺垫。“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使他的年龄、萎靡不振的样子无从遮掩。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贫困交加、不卫生、不勤快。简单的几句描写却能起到以形传神的效果,同时揭示孔乙己的惰性和迂腐可笑的人品。“他脸上黑而且瘦……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将他后期穷苦落魄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他的不幸命运做了铺垫。
二、语言描写显露心声
言为心声。在文章中,语言、对话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性格,就要在人物的语言上下功夫。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物的内心真实想法。当然,语言不是胡编乱造的,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时代背景等,想成功刻画深入人心的角色,就要在语言的雕琢上狠下功夫,只有贴合人物并且能展现人物自身性格特色才能出彩。鲁迅对孔乙己语言方面的描写很精细,“满口之乎者也”实在迂腐,一股老旧读书人的酸腐之气跃然纸上。“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光彩,也明白“偷”“窃”的本质并无差别,但还是要在众多准备嘲笑他的人面前拼死维护自己的面子,面红耳赤地争辩。“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一句话使孔乙己不被他人接受,转过身来跟“我”这样的孩子交流,故作玄虚的样子溢出文字,可笑又辛酸。文章中鲁迅仅对孔乙己进行了简单的描写,一个自恃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酸腐读书人孔乙己就定格了,形象鲜活生动了起来。可见,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以贴合人物身份为基础,以深化性格特征为表现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语言探析人物内心。
三、动作描写刻画性格
虽说言为心声,但有时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个举动,而且言不由衷的情况常有。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了解他的必要途径。人物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其性格。心思敏感细腻的人和马马虎虎的人在生活中很不相同,行为上定会有所区别。因此,要让人物直接“参演”故事,让人物活起来,让故事生动起来。动作描写将一个人的思想性格通过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细致的动作描写能使我们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也会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来。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看似潇洒的排钱动作却无法掩盖他想要显摆的心理,一股穷酸气却想把自己的气场撑足。“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伸开”“罩住”两个动作连续不断,写出了他与“豆友”分豆子,但是小孩子吃完后仍不散,心地善良却穷酸的孔乙己无奈护住茴香豆的窘态。“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之前的排钱变成摸钱,一个简单的“摸”字把孔乙己的落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动词精化,人物的动作流畅自然,贴近角色本身,也与当下环境相契合,真正做到了准确、形象、生动、具体,将渴望功名利禄、落魄不堪却又心地善良的可怜人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四、神态描写体现状态
神态描写指描绘脸部表情,眼、鼻、嘴的一些细微变化都能体现人物的一些想法。神态描写多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活”起来。“孔乙己睁大眼睛说……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喝酒的人们看到孔乙己“排”出几文大钱,故意说孔乙己偷了东西,孔乙己激动起来,为自己的“窃”书事件辩解,体现了他虚荣爱面子、自欺欺人的心理。当人们问他是否真的识字,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本就落魄但是又自认为是读书人的孔乙己自恃清高,看不起其他“俗”人,然而当人们质疑孔乙己为什么没当上秀才,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时的孔乙己好像有种谎言被拆穿的窘迫与无奈,虽然对外一直声称自己有学识,但是任何功名利禄都像与他无缘似的,而自己说得再厉害的话也不过像是没有内部支撑的纸灯笼,一戳就破。这样生动细致又简洁精练的神态描写能让我们看到人物的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心理描写透视内心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活动。恰当地进行心理描写能准确地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我”在孔乙己自作聪明试图教我写字的行为中感到厌烦,明明孔乙己自己才是落魄不堪之人,还在这里卖弄那点儿可怜的学问,在“我”看来是有些好笑的。“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一句将“我”的不屑展现出来,虽然“我”并没有将内心想法如实告诉孔乙己,但是作者鲁迅将“我”的真实想法通过心理描写展现在读者眼中,这就为读者了解人物创造了一条捷径。
六、细节描写别出心裁
细节描写是围绕生活中的细微情节展开的生动细致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十分巧妙,就如同服装上的小饰品,有时看似不经意,实则意蕴无穷,别出心裁。有时又能起到“神来之笔”的作用,达到点睛效果,有效凸显人物的性格。“我”时隔很久再见孔乙己,只“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一句将孔乙己的惨状凸显出来,寥寥几字就将一个人的落魄和他近期的状况、精神状态描绘出来,从前努力去维护自己“尊严”的孔乙己显得那么狼狈。他很可能又是因“窃书”被打断了腿,也有可能是遭遇了其他不测,破烂的衣服,颓唐的脸,哀求掌柜不要再揭他伤疤的语气和用手走回去的难堪模样,不难看出孔乙己肉眼可见的不良境遇,鲁迅于孔乙己的细节描写十分到位。
七、侧面描写提供补充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不光会用到以上介绍的正面描写的几种手法,还会另辟蹊径,采用侧面描写来使人获得更深的感触。所谓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他人对主人公的印象、态度或评价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对正面描写的内容另作补充,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有着很好的效果。
掌柜稀松平常的话语,像往常一样用开玩笑的语气挖苦孔乙己,在众人面前揭开孔乙己的“伤疤”,使他蒙羞,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并且经常这样,以此为乐。“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简单的两句话将掌柜的冷漠无情展现出来,还有其他酒客对孔乙己不堪事件的随时起哄、嘲笑,给他起外号,甚至在“我”看来是给鲁镇酒店沉闷的空气中带来一丝欢愉。在无情的看客眼里,孔乙己不过是一个笑料罢了,没有人会同情他,更没有人会关心他。通过酒店里喝酒的人、掌柜、“我”对孔乙己的态度,我们可以得知他在别人眼里地位低微,是个早已暴露事实还奋力狡辩的“偷书贼”。侧面描写为前面对孔乙己的正面描写提供了补充,使得众人眼里的孔乙己形象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