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以四川涉藏地区为例

2022-12-28张海霞

水力发电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人居移民

刘 莉,张海霞,2

(1.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 言

水电工程移民问题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难题,与我国公平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地区差距问题、三农问题等有关[1]。水电工程是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也会对移民群体产生直接的影响,移民群体生存依附于环境,其生产生活在水电工程建设这一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原先的生存环境被改变甚至被破坏。政府实施水电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期实现移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统一协调,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根据2001年我国吴良镛学者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本文人居环境的定义可以理解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以环境为活动载体,即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四川涉藏地区水电移民工程具有特殊性,是因为该地区移民文化、语言、建筑、宗教信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殊性。水电工程建设给四川涉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给水电移民人居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是否能完成安置区移民人居环境的重构,提升改善安置区移民人居环境,对稳定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移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运用多元OLS模型,从农户微观视角探讨水电工程建设这一冲击会对四川涉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更好地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人居环境概念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道萨迪亚斯(Doxiadis)提出了“人类聚居学”(Ekistics)的概念,强调把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元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科学地指导人类住区的建设活动。受道萨迪亚斯研究的启发,我国吴良镛学者在2001年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3],奠定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发展基础;此后“人居环境”在国内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在农村区域的延伸,其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

四川涉藏地区人口密度小、气候恶劣、地貌复杂、交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特殊的民族宗教等问题使该区域的人居环境问题表现出相当的异质性,与全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四川涉藏地区是指四川省境内的藏族人口聚居区,包含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经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甘孜州总人口109.7万人(数据来源于甘孜藏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幅员面积为15.3万km2(数据来源于甘孜州http:∥www.sc.gov.cn/10462/10580/10585‘5/31/10313924.shtml);阿坝州总人口89.93万人次(数据来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19年阿坝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abazhou.gov.cn/abazhou/c101963/202004/ffa11-8f1c87f4e86be37dbdccc366715.shtml),幅员面积84 242 km2(数据来源于阿坝州年鉴2020卷,http:∥www.abazhou.gov.cn/abazhou/2019nnj/l_c.shtml);木里县总人口138 555人次,占地面积13 252 km2(数据来源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基本情况,http:∥www.muli.gov.cn/zjml/rsml/201511/t 20151104_762)。计算得四川涉藏地区总人口大约有2 134 855人,占地总面积为250 494 km2,地旷人稀,人口分布不均衡。四川涉藏地区地质地貌复杂,海拔高,气候恶劣,交通发展缓慢,宗教文化盛行。

水电开发工程会引起移民问题,移民群体原先的社会经济、生存环境和人文关系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或破坏。但是,在移民迁建安置过程中,一方面,如果有恰当的移民安置规划,为移民群体提供前期补偿补助,对征用耕地或其他土地进行资金补贴和就业补贴;提供后期扶持,对移民每人每年扶持600元并扶持20年,加大项目扶持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对移民进行了正确的环境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4];那么,移民群体以前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藉此会改善。为此,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为水电工程移民搬迁能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水电移民搬迁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见图1。

图1 水电移民搬迁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

2 分析基础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9年和2020年底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对四川涉藏地区农户实地入户访问调查获得的调查数据。两次主要通过随机抽样和对水电移民户重点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两次调研中总共发放问卷442份,回收有效问卷433份,问卷有效率为97.96%。其中,水电移民户125份,普通农户308份。因为第一次调研和第二次调研的问卷设置上有所差别,故在研究本选题情况下,删除缺失数据、无效数据,最后获得282份有效样本。

2.2 四川涉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综合指标构建

参照已有文献[5-6]的同时,在2018年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完成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等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选取人居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四个维度共28个指标,构建农户人居环境综合指标体系。指标构建及属性见表1。

表1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标构建及指标属性

本文构建的四川涉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指标众多,计量单位不同,如果不对这些不同单位的指标进行科学处理,数据将无可比性。因此,在对四川涉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进行质量测度之前,需将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无量纲化处理之后对各测度指标进行赋权,本文采用熵值法作为农户人居环境质量测算的赋权方法来计算最终质量得分,因为熵值法能避免由于主观人为因素导致的权重设定偏误问题,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目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7]。

2.3 本文熵值法计算步骤

假设有n个家庭、m个测度指标,则xij表示第i个家庭的第j个测度指标的值(i=1,2,…,n;j=1,2,…,m),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即

(1)

式中,mj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Mj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

(2)

因0不能取对数,会对结果造成误差;故将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全部平移一个最小单位值即加0.000 1,消除0不能取对数的影响,以此满足运算要求。

(2)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家庭的特征比重或贡献度

(3)

(3)熵值计算,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即

(4)

(4)差异性系数计算为

gj=1-ej

(5)

(5)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6)

(6)计算农户人居环境的综合得分值

(7)

表3 农户人居环境子系统质量分布

表4 移民搬迁后对人居环境主观感受的描述性统计 %

3 农户人居环境影响的统计分析

3.1 农户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分布情况

将研究样本划分为移民和非移民两个子样本,探讨农户人居环境质量分布情况。由表2可知,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均值为0.535 3,远大于非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均值0.294 3。可以看出,总体上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优于非移民群体。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标准差为0.372 2,远小于非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标准差0.523 0,同时非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标准差是均值的1.78倍,说明非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大于移民群体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差异,这一点也可以从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较中看出来。因此,搬迁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更优,水电工程搬迁移民有助于提升农户人居环境质量。

表2 农户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分布

3.2 农户人居环境子系统质量分布情况

从表3可看出,人居环境子系统质量分布在人居设施环境、人居生态环境、人居社会环境方面,移民和非移民的人居环境质量均值几乎相等,表明两个群体的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几乎无差异。而在人居经济环境方面的情况则不同,移民的人居经济环境均值为0.306,大于非移民的人居经济环境均值为0.222,表明移民的人居经济环境质量优于非移民,可能的解释是移民群体有后期扶持政策的帮扶,人居经济环境相对较为优越。移民的人居经济环境标准差是均值的1.85倍,小于非移民的人居经济环境标准差是均值的2.22倍,表明移民群体间人居经济环境存在的差异小于非移民群体间的差异,移民群体的人居经济环境质量优于非移民。

综上,水电工程移民的人居环境质量略优于非移民的人居环境,说明水电工程移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库区和安置区的社会经济能实现稳定发展,但是移民的人居环境还有待整治提升,需创造更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

3.3 移民搬迁前后对人居环境的主观感受变化

该部分使用移民群体的主观感受来分析移民搬迁后的人居环境质量。由描述性统计表4可知,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后,分别有58.75%、55.00%、65.00%、81.25%、68.89%、53.75%的移民认为日常休闲活动、年用电量、年用水量、住房条件、年总收入、去市场的方便程度都增加了或改善了,人均住房面积没有变化或增加了的比例为58.75%。虽有21.25%的移民认为在搬迁后农用化肥施用量增加了,但有76.25%的移民认为农用化肥施用量没有变化或减少了,认为农药使用量减少了的占比56.25%。这说明移民搬迁后,住房条件、交通条件、土地状况、经济情况和生活方式均较移民搬迁前有明显改善,移民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表5 各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4 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1)被解释变量。农户人居环境。通过构建农户人居环境综合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出综合指标值。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农户人居环境质量越高。

(2)核心解释变量。因水电开发而移民搬迁。根据四川涉藏地区调查问卷中“您家是否因水电开发而移民搬迁?”该问题作为判断是否是移民搬迁户,若回答“是”赋值则为1;反之,回答“否”则赋值为0。

(3)控制变量。为尽量消除遗漏变量导致的估计偏差,本文选择了以下控制变量:①家庭特征变量。村干部、政府机关人员,猜想家中有人是村干部或政府机关人员,家庭更愿意接受环境教育,环保意识更强,参加村里集体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更高,农村人居环境更优。②家庭经济结构变量。家庭规模、家庭年总收入、外出务工、个体工商户。可能家庭规模越大,家庭经济和生活压力更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上心;家庭年总收入越高,越可能支持农村集体公共事务,更加积极参与到垃圾污水集中处理中来;家庭有成员外出务工,可能改善家庭经济环境,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积极作用。③社会网络变量。村庄治理满意程度、村干部信任程度、邻里关系和睦程度。这些变量取值越大,代表社会网络更好,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述各变量的详细赋值操作和描述性统计见下表5。

4.2 模型构建

因本文被解释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故本文采用多元OLS回归模型探讨移民搬迁对四川涉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为了避免有其他问题比如自相关等存在而对估计结果产生误差,模型采用稳健标准误检验。

OLS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Yi=β1+β2×Xi+μi

(8)

本文构建的多元OLS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Yi=β1+β2MRi+β3Xi+μi

(9)

式中,Yi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农户人居环境;β1为截距项;MRi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家庭是否是移民搬迁户;Xi为家庭特征变量、家庭经济结构变量和社会网络变量在内的控制变量;μi为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β2是核心解释变量MRi对应的估计系数,是本文关注的估计系数。

4.3 实证结果分析

(1)基础回归分析。为探究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的影响,采用OLS模型进行回归,回归估计前,考虑到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故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结果方差膨胀因子(VIF)平均值为1.31,远小于10,表示模型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结果见表6。表6中,①列是没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水电移民搬迁估计系数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241,水电移民搬迁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促进作用。②列是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核心估计系数降至0.139 4,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经济含义是水电移民搬迁户相比于非搬迁户具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13.94%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因为,移民搬迁到新安置点,在政府实施的正确安置规划下,对移民进行资金补偿补助,采取项目扶持,新安置点加强水电、交通通信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生产生活发展。同时政府加大对移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愈加优美。也可能是因为移民有了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平时受到邻居或当地政府管理的影响,移民家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且大部分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因此推进了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本文的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表6 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影响研究

(2)稳健性检验。参照已有文献衡量农村人居环境的方法,本文采用替代被解释变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因此选取问卷中“您家的家庭厕所类型是?”这一指标来衡量农户人居环境,替代基准回归中的被解释变量“农户人居环境质量”,从而进行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的稳健性检验。运用probit方法检验,回归结果见表7。表7中,①列没加入控制变量,②列在①列的基础上加了控制变量,两列的移民搬迁估计系都为正,且在0.01水平上高度显著,表明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有促进效应。以②列结果为例,移民搬迁的估计系数是0.620 2,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表明相比非移民群体,移民群体对农户人居环境质量具有提升效应,为62.02%。故,与表6结果相比,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和有效性。

表7 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影响研究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比移民和非移民群体的人居环境质量情况,和移民搬迁后对人居环境的主观感受;然后运用OLS模型分析探讨移民搬迁对农户人居环境的影响关系。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相比于非水电移民搬迁户,水电移民搬迁户对农户人居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四川涉藏地区移民所在村的人居环境,有利于了解移民搬迁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对如何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思路。

5.2 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尽量选择后靠安置,充分尊重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习惯。首先,四川涉藏地区的移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住宅附近山坡、森林等上的野生植物资源,拾得的虫草和松茸获得的收入非常可观,挖到的羌活、大黄、当归、贝母、知母和秦艽等药材也是一大收入来源。移民搬迁后,势必会失去依靠这种非“责任田”属性的国有山林中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来获得主要经济收入的方式,失去生存之根、发展之本。为保证移民工作顺利推进,政府应尽量选择后靠安置,使移民原本的生存方式不会因工程移民搬迁而被破坏,如后靠安置实在不能实现的话,需要给予移民一定的经济补偿,保障移民搬迁后的经济状况不下降。其次,藏区民居风格迥异,民居和其他地区一般的民居具有不同特点。外在上,藏区民居大多有四五层,人畜分层,一般最下层圈养牲畜,第二层储存粮食,第三、四层供生活起居,第五层一般为经堂[8];并多为石木结构楼房,牢固程度可抗7、8级地震。内在上,建筑装修、装饰十分精致,多是经过很多年甚至几代人的辛勤积累完成的,经堂的浮雕、镂刻、彩饰是最能体现藏区居民对宗教文化信仰的重视。因此,藏区民居于藏区居民来说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文化财富。因水电工程开发而移民搬迁后,移民不得已失去这一宝贵的财富,失去几代人的心血积累表征,如果没有让移民满意的安置规划方案,会阻碍水电工程顺利建设,引起严重的移民问题。因此,应征取移民群众的意见,尽量尊重他们的民风民俗,拿出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的安置方案,尽量后靠安置,并在选址、建筑风格打造上和以往的建筑风格相差不大。

(2)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期扶持政策对移民安置后的生计、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移民后续可持续发展,促使移民拥有更优的人居环境。首先,加大扶持力度,强调改善移民生计。除了对扶持范围内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之外,还需要多方面对移民进行扶持改善民生。其一,通过培育产业、发展产业方式扶持移民群众。一是利用藏区浓厚的宗教文化,大量的寺庙;同时,甘孜、阿坝风景优美,拥有较多风景名胜区的独特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移民群众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经济状况。二是利用互联网优势,采取“产品+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直播介绍四川涉藏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畜牧产品、药材等等,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快速了解该地的特产,方便买到想买的产品,以此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带动移民就业,激发安置区第三产业活力,促进移民增收,提高移民群众的生计水平。其二,通过提升移民人力资本水平,激发其内在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增收并致富的目标。四川涉藏地区居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加强移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可弥补移民在学历教育上的劣势,尊重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意愿,开设农业技能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的参与有助于掌握农机械的高效率使用,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益于增产因此农业收入上涨;非农技能培训的参与有助于就业,加大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概率,实现增收。其次,加大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扶持,改善移民的居住环境。即,一是增加对安置区的供水、供电、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保证安置区安全饮水、通电、通网的全覆盖,增加硬化路面覆盖率,解决移民的生活用水、用电问题,满足上网需求,增加交通便利。二是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增加安置区学校、金融机构、文化广场、健身锻炼场所等数量,尽可能让移民的生活环境更便利,更舒心。

(3)做好环境教育,提高移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遵循习总书记要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的重要指示,争取将安置区建设成移民群众的美丽家园。这不仅要靠政府的规划,也要靠移民群众自身的生态保护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农民参与意识较弱,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工作顺利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政府和农民协力合作,方能实现有效治理,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移民群众在环境教育下,应积极响应,自觉做到家庭垃圾不随处乱扔、家庭污水不随处排放,家中牲畜粪污清洁化处理,积极参与家庭厕所整改等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共建山青水绿、村庄整洁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人居移民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签证移民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