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分类管理意义在科学防控
2022-12-28孙东东
孙东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依法科学防疫的具体体现。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彳斋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危害程度,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社会危害。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控制”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社会危害的甲类传染病,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隔离、强制检疫等强制管理措施。
2020年1月武汉疫情暴发之初,基于当时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患者的病症特征以及缺少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措施等因素,符合甲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在人间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的特征。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类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无疑是正确的,对我国有效防控疫情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年来,随着全球医学界新冠病毒感染疾病以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2022年6月3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精准的总结,即“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结合临床实际,简而言之就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活动状况已经达到季节桂流感水平,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不符合上述甲类传染病的特征。从严格的病毒学意义上讲,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是由原始病毒株变异而来,但其基因序列、致病性、临床症状体征等特性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的规定,借鉴2015年,国家对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三种传染病进行管理等级调整的做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调降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势在必行。
“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疫情防控撒手不管,而是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特别是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如▲(作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卫生法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