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合之众向朋辈转化的可能与途径

2022-12-28田一诺

西部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朋辈想象力群体

田一诺

一、朋辈、乌合之众的概念、特点

朋辈是年龄相仿,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经历和价值观念,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互相影响的关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将聚集在一起的许多人称为群体,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就已经成为群体。

(一)朋辈的特点

一是共情性。朋辈是年龄相仿的个人,因而个人之间拥有的经历也会具有相同性。因为年龄等方面相仿,朋辈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有着相似的地方,朋辈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沟通会变得更加方便。对于一方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对方的问题和困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启示,并且彼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共情性是朋辈教育的基础和优势。

二是友谊性。朋辈的共情性,可以为朋辈的友谊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共情性的产生,拉近了朋辈之间的距离,使友谊的产生变得更加容易。朋辈教育一般是发生在同学和朋友之间,就算一开始双方只是好像认识但也会在共情的影响下逐渐成为朋友,之后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沟通会变得更加方便和有效。

三是义务性。朋辈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育等等的影响大都是自发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相互交往进行的。在日常交往中朋辈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影响都是出于自愿的,互助和沟通一般不要求回报,出自于友谊或为朋辈更好发展的期望。这种期望使得朋辈的义务性变得更强,也使得情感更加深厚,这有利于增强互助和教育的效果及优势。

四是有效性。由于共情性和友谊性的特点,使得朋辈影响的有效性得到了增强。朋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而且更容易理解,所以效果更为理想。朋辈之间影响的效应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较小,因为他们是处于相同环境和范围之内共同生活的一部分人,所以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即使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影响发生了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的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1]。

五是相互性。朋辈之间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为朋辈的影响创造了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朋辈之间在这种相互影响下价值观念和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为双方共同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相互作用体现在双方日常生活中兴趣爱好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朋辈之间会共同进行一些活动,这能够帮助形成新的兴趣爱好。

(二)影响朋辈的因素

一是生活环境。人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所以生活环境是影响个人、朋辈的重要因素。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朋辈,朋辈之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一定能带来良好友善的朋辈,但是会提高遇到他们的概率。同时,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对朋辈影响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人们会自主选择对自身有利的适合自己的影响。

二是社会环境。个人不能脱离与他人的联系独立生活,所以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因而每个人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社会通过约定俗成的道德和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制定的制度等对个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朋辈。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以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为基础的,不能超出社会的道德和制度。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会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家庭的影响形成个人最初的思想观念、认知模式和道德要求,这种来自家庭的观念和道德要求在个人身上的印记是最深刻的,其外在表现并不如来自学校和朋辈的影响那样明显,但是在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中会有一定的体现。学校的教育影响个人的观念、文化水平,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加深,从而形成更高的素质和道德素养,这有利于在朋辈之中产生的影响向好发展。

(三)乌合之众的特点

一是群体极易受到影响。当个人与其他人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其心理极易受到群体的影响,盲目地跟着群体活动[2]。当群体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发生变化时,个人也会跟着群体发生变化。群体受到影响,是因为群体是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这就造成群体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群体受到的影响大多是从个人的起点开始的,这也是群体影响传播的起点。从个人开始影响在群体中快速传播,呈现出一种传染性,这是群体的相互传染和暗示。这种传染性的形成是因为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在加入群体后,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人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会不假思索地接受。

二是群体富有想象力。当个人聚集为群体时,有的个体会在群体的影响下一定程度地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群体只能在想象力的影响下进行活动。此时,只有群体的想象力能对群体的行动起到指导作用。因为此时群体只有想象力,这时候的想象力并不是个人的,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所以群体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

三是群体缺乏理性。当个人聚集群体的时候,个人就有可能丧失了自身的理性。在群体生活中,个人为了融入集体,不得不顺应群体的集体行为,从而使自己在群体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生存。所以在面对一些群体行为时,个人会为了融入群体而不假思索地参与这种活动。当个人不假思索参与活动的时候,个人便丧失了理性,个人丧失了理性会使群体这个整体也丧失理性。不仅如此,因为群体的想象力丰富,这就使群体更喜欢和善于通过想象力来进行相关活动,导致对理性的要求更低。由于缺乏理性,群体在一定的情感煽动下,极易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产生不良的情绪,在情绪的影响下产生冲动的群体行为。

四是群体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情绪在群体中是以传染的方式传播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只需要一个传染点,给予群体一定的情感暗示,在群体丰富的想象力作用下,群体能够很快接受这种情感暗示并且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想象化,使之具有易于群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在理性丧失的情况下,群体会根据自身的判定和外界的影响,产生极端情绪。这种极端情绪会影响群体进行冲动的行为,这是群体的缺点,也是群体被称为乌合之众的原因之一。

五是群体具有法不责众的观念。群体具有易受影响、富有想象力、缺乏理性和容易产生极端情绪等特点,这使得群体很容易在一定的暗示下产生冲动行为。这种冲动行为有时会产生不良影响,个人也会产生愧疚感和悔过的情绪。但是当个人融入群体的时候,由于构成群体的人数量较多,自然而然产生了法不责众的心理。此时,个人冲动行为的负罪和自责感,会因为是群体这个相当一部分的人进行冲动行为这个想法而得到减轻。因为群体的原因,在冲动行为受到批评和惩罚时,这种批评和惩罚落到除主谋和骨干之外的个人身上时,就会变得不痛不痒,批评和惩罚的效果在群体的分散作用下大打折扣。所以,个人处于群体中会产生法不责众的观念,从而使得群体对冲动行为的不作为有时甚至是放纵这种冲动行为。

六是群体不能接受反驳。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聚集在一起是需要一个基点的。基点是聚集在一起的个人大致能够接受的观点或行为准则。这种基点是群体坚定不移相信的内容,不能接受反驳,即使被反驳,群体也不会对自己的基点进行修改或改变。同时,当决定进行某种行为时,哪怕受到外界的阻挠和制止,在群体的力量下会根据需要进行这种自己认为可以的活动。

(四)影响乌合之众的因素

一是民族性格。民族是影响群体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民族性格是民族特点的外在表现,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受到地域环境、信仰、制度和艺术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性格具有巨大的力量,对群体的信仰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能够改变群体的行为和思想,但是对于群体来说,民族性格的改变会带来其思想和行为的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某些事件的发生会使群体进行一些违背民族性格的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行为,当事件结束时,群体会从之前冲动的极端情绪中脱离出来,恢复自身以民族性格为指引的状态。即群体行为能够产生变化,但是本身的信仰和行为准则仍以民族性格为基准。

二是民族传统。传统是由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情感构成的。每个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的传统,这种传统也是民族的特征之一。传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而且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民族的传统是极其稳定的,尽管有时外在表现形式和名称发生改变,但内涵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这种稳定是通过实践的积累而形成的[3]。传统不仅稳定,还指引着人们的行为,这种指引的影响在个人形成群体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个人需要依附于传统而存在,传统带给个人情感寄托和行为规范。传统需要延续,只有传统的延续才能保持一种文明的存在,所以对待传统方式的困境便产生了。在面对传统时,我们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彻底否定,最理想的状态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三是时间。民族性格和传统都是民族在时间的积累下形成的。时间是世界万物的真正创造者或唯一毁灭者。所以对于群体的信仰来说,时间的创造和毁灭的作用是一致的,时间能够引起一些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毁灭。信仰因为时间产生力量也因为时间而失去力量。意见和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间的推移下它们会发生改变。时间证明事物的一切可能,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将事物的可能变为现实。

二、乌合之众向朋辈转化的可能与途径

(一)朋辈与乌合之众的相似之处

一是都为群体。乌合之众和朋辈都是由个人处于相似的环境中而形成的群体。乌合之众和朋辈的形成都不是刻意为之的,都是因为处于相似或相同的环境自然而然地、个人无意识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规模和范围大小都是没有规定的,对群体并没有相应的限制。

二是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无论是乌合之众还是朋辈都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在乌合之众之中,观念和思想的传播呈现传染式的传播模式,朋辈是通过相互帮助和相互影响发挥作用的。

三是都受到传统的影响。乌合之众之中传播的思想和观念是受到传统影响的,体现着一个民族性格。随着传统的变化,传播的思想和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传统通过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从而对乌合之众、朋辈产生影响。二者都受到传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四是都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社会制度影响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环境,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都会对乌合之众和朋辈产生影响。对个人行为的限制影响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从而影响乌合之众和朋辈。

五是都受到时间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上,从而对乌合之众和朋辈产生影响。时间的推移也会带来社会制度的改变,从而使个人的行为限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二者也会产生影响。

(二)乌合之众向朋辈转化的途径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乌合之众和朋辈有相似的地方和特点,可以对朋辈效应进行分析和利用。

一是发挥道德的作用。通过道德的净化作用,提高对乌合之众的道德要求,对乌合之众的行为进行约束。乌合之众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和道德要求,群体的行为就会变得规范化。道德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的社会生活间接产生作用,还能直接对个人产生作用。道德的净化作用,可以帮助乌合之众转化为朋辈,从而相互帮助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是想象力的作用。乌合之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对乌合之众进行教化。但是教化的内容需要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因为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因为理性的丧失造成理解方面的困难。但是简单化的教化内容还需要通过想象力进行夸张的处理(引起群体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形式带给群体,使之更容易接受。可以通过想象力的作用将教化内容带给乌合之众,使其转化为朋辈[4]。

三是发挥信仰的作用。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乌合之众来说,简单的教化内容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化效果,还需要一个更加形象的方式来对乌合之众的群体进行引导。乌合之众极易产生极端情绪,在极端情绪的引导下有时会做出一些冲动极端的行为[3]。如果有正确向上的信仰和信念,乌合之众的行为会变得向上向善,从而转化成为积极有效的朋辈影响。

四是发挥榜样的力量。乌合之众中的传播速度像传染病一样迅速,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是一样。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榜样,作为传染的基点,引导乌合之众以榜样同样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要求自身。在榜样的影响下,乌合之众就有可能转化为有效的朋辈。

三、结语

人是社会产物,是无法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群体。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引导下加之群体自身的特点,难免会成为乌合之众,对社会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比较乌合之众和朋辈,我们发现针对乌合之众的特点,加以向上和积极的引导,可以使乌合之众能够发挥朋辈向好的影响。

现在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能只依靠家庭和学校的作用,朋辈的辅助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有效,对朋辈的效用应给予重视。大学生形成的群体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使得学生群体很容易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产生极端情绪时做出一些冲动行为,从而成为“乌合之众”,这种可能性会被利用。但是反过来看,同样可以通过这些已经形成的“乌合之众”的特点进行教化,从而使“乌合之众”成为有效向好的朋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猜你喜欢

朋辈想象力群体
看见你的想象力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打开新的想象力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