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优入党”现状、存在问题及路径探索
——以成都某高校为例

2022-12-28陈思雨

西部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党团被调查者团组织

陈思雨

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职能。开展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的实证研究,是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团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探索及实践创新。然而,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观察与梳理不难发现,新时期高校“推优入党”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推优入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推优入党”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但整体侧重于质化性、理论性研究,少有涉及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成都市某高校进行调查,梳理了高校“推优入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探索优化路径。

一、探索高校“推优入党”工作优化路径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是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政治思想上先进、道德品行上先进、发挥作用上先进、执行纪律上先进的“新鲜血液”的关键抓手,也是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需要所在。

(二)有利于形成党建团建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工作局面

“党建带团建”是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高校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重要体现[1]。做好党团衔接工作,有助于解决当前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存在的入党不积极、动机不端正、教育不系统、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三)有利于建设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高校共青团通过“三会两制一课”(即支部委员会、团员大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团课制度。编者注)、主题团日等方式开展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传承好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建设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生党员队伍,为建设美丽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也是夯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重要环节[2]。

二、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校“推优入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22年3月以成都市某高校大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和深入访谈的质性研究相结合方式,就对共产党的基本认识,入党动机,对入党程序的了解程度,对目前“推优入党”工作的评价,以及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落实情况、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选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7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4%。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占比68.8%,男生人数占比31.2%;大一学生人数占比32%,大二学生人数占比39.1%,大三学生人数占比16.3%,大四学生人数占比12.6%;团员学生人数占比98.5%。深入访谈对象为该大学某二级学院团委书记1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1人(教师)、学生团支部书记1人(学生)、普通学生1人。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与深入访谈材料,总结如下:

(一)共青团员入党前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从高校大学生“推优入党”积极性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中82.6%的学生有入党意愿,9.1%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被调查者中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党史知识“非常了解”的仅占4.9%,“一般了解”的占75%;在入党动机问题上,选择“入党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被调查者占29%,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4%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受父母家人和周围人的影响”,9%的被调查者没有明确的入党动机,表示“大家都交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也交了”;7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入党之前开展思想价值引领,端正入党动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认为“不必要”的仅占1%。

关于基层团组织对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2.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团组织非常重视对团员的教育和培养,定期组织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主题团日活动情况时,有63.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内容虽然比较符合时代要求,但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吸引力不大”。

从数据来看,高校对于团员青年的入党前教育力度不足,质量不高,即使是有强烈入党意愿的大学生,也缺乏对于“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编者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入党动机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引导。

(二)培养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在关于“入党意愿”调查问题中,虽然在大学期间有强烈入党意愿并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被调查者占64.6%,但关于“是否清楚入党条件与入党程序”的问题上,仅有4.7%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清楚”,91.8%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清楚”;当被问及“入党难度”时,36.9%的被调查者认为“难度很大”,认为入党“难度较大”的占27.1%。

在关于考核体系建设方面的调查中,在被问到“所在团组织是否有专门平台/专人/方式等记录推优入党前学生活动情况”时,仅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但非官方发布的平台”,92.4%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相关平台或者记录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从“推优入党”工作程序和评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3%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团组织推优”;在关于“入党前教育培养过程中是否有量化考核”这一问题的调查中,70.7%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所在团组织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1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清楚”。由此可见,在团员青年培养教育的体系化、数据化及质量效益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三)工作队伍建设成效有待提升

在调查党团建设工作队伍情况时,被调查者“清楚知道所在团组织负责推优入党工作老师”的占51.1%,“不清楚”的被调查者占18.9%;在工作队伍稳定性方面,39.5%的被调查者表示“大一入校以来,负责推优入党工作老师有调整过1次及以上”,5.1%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更换,记不清楚次数”。在党团建设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的调查问题上,仅有14.9%的被调查者表示“负责推优入党工作老师能够清晰、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46.9%的被调查者则表示“负责老师出现过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回答”,甚至有2.0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曾经出现错误解答”的情况。

关于团组织开展“推优入党”工作的评价方面,有5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推优工作程序严格、流程规范”,2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推优入党工作流程有待优化,效果有待提升”,1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团组织出现走过场的情况”。

三、高校“推优入党”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是党团建设的重要契合点,是党组织发展学生入党的主要渠道,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推优入党”工作虽然整体上朝着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中还存在问题。

(一)学习教育制度不规范,学习方式同质化机械化

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各个环节中,高校往往会将教育培养重点放在党员的教育管理环节,忽视团员青年的培养教育,导致入党前的教育培养力度不足,质量不高。清楚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党史知识、入党程序的人数占比很低,部分学生认为入党难度很大或较大。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但不排除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因此在入党前进行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是很有必要的[3]。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高校对于团员学生的培养教育管理抓得不紧,特别是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团员培养教育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学习内容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指导教师。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党前教育的落实。

(二)培养教育考核缺乏体系化、数据化支持

接受深入访谈的二级学院团委书记(老师)表示,“我所在的学院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或者体系,用于入党前团员青年的培养教育,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很多,但是怎么推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同学们有时候会对推优结果有所质疑。”可见,在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乏量化体系的支持,不仅会影响老师和学生对于“推优入党”结果的认可度,还难以保证推优的质量。接受访谈的团支部书记(学生)说,“我们进行团组织推优时老师一般不会在场,可能没办法保证绝对公平,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优秀或者入党动机有些功利,但是通过了团支部推优,外加成绩不错,也能顺利参加党校学习,但是有的同学对这样的结果还是有质疑的,我们团支部也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

可见,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将推优结果赋予量化数据的支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推优入党”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确保向党组织输送优质人才。

(三)党团工作人员缺乏稳定性,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党团建设工作队伍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由专职辅导员担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党团建设只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项,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学生事务使得大多数辅导员无法在某一项工作中投入太多精力,因此会出现党团建设工作业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不能够很好地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此外,辅导员属于高校中流动性较强的人员,由辅导员担任专门的党团建设负责人员,一旦发生岗位变动或人员调整,会影响高校党团建设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党团建设的连续性。

因此,设置专门人员负责高校和下设二级学院的党团建设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提升党团工作队伍建设成效。

四、高校“推优入党”工作优化路径探索

(一)完善团支部学习教育制度,提升入党前教育质量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要早启动,打好高校“推优入党”的基础。高校要在新生入学时就抓紧做好推优工作,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关键时间节点,跟进宣传党团知识。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展入党教育的最好时机,对全体新生开展党团知识专题讲座、党务知识培训、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宣讲活动,让新生在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就能树立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并且掌握基本的党史知识,深入了解入党推优相关工作流程,有利于基层团组织开展今后的思想建设和“推优入党”工作。

团组织推荐的党员发展对象质量是“推优入党”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以“三会两制一课”为基础,以“青年大学习”为抓手,以每月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以重大纪念日为切入点,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增强思想建设仪式感;以全员参与、人人锻炼为目的进行实践教育,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入党前教育质量。

(二)建立量化考核评估体系,提升推优结果科学性

高校“推优入党”的评价体系要包括政治立场、思想觉悟、日常学习、工作表现、生活状态、群众基础等维度。在时间维度上,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全年评优的模式,进行全过程考核。学校团委要负责牵头,指导基层团组织结合学院情况、专业特点等差异,细化评分考核指标,科学设置考核标准,由学习成绩、德育考核、学生民主评议和辅导员或班主任评定等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对推优对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综合考核,建立量化管理手册,做到逐类逐条打分,让“推优入党”评选结果数据化、科学化,提升“推优入党”结果的可信度。高校共青团要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行为监测的实施力度[4],引导学生按照合格党员的要求加强学习锻炼。对目前不符合党组织选拔人才条件、入党动机掺杂不良因素的同学,要多措并举采取教育引导措施,及时纠正其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错误认知,以提升党组织储备人才的质量。

(三)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创建新型党建带团建工作队伍

高校要建立团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学院等部门联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从入学教育到专业学习再到毕业就业,进行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团组织推优、党校学习,再到组织培养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育人。

高校要创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思想新、作风正的新型党建团建互促互进工作队伍,专设“推优入党”相关工作岗位,配置专门负责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稳定性,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指导、深入基层调研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持续、高效进行。提升新型党建团建互促互进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格局提供人员支持,打通党建团建互促互进的“最后一公里”,确保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的质量效益。

五、结语

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是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党团血脉联系的组织依托。抓好“推优入党”工作,积极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是党团建设的应有之义,需要相关领域的学者特别是高校工作者不断结合工作实际,推动高校党团建设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党团被调查者团组织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