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以选必下《蜀相》为例

2022-12-28吴永胜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
关键词:咏史例文群文

吴永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历来是备受关注的教学板块。将古诗词教学与群文阅读融为一体,既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积累,也能让学生获得持续性的审美鉴赏体验,能让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成长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力军。

一、初探议题,定方向

群文阅读要以一个议题为中心,串联多个文本和多种阅读材料,议题的选择事关课堂教学的方向,关乎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研读和分析,建立在必修教材之上,在接触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蜀相》的群文阅读教学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成性的认知体系。

在开展《蜀相》群文阅读课教学之前,根据高中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师可准备自选化群文阅读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和解析。其一,以题材为议题组群。《蜀相》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之品行的敬佩和赞叹。该诗属于咏史怀古诗,以“咏史怀古”为群文阅读的议题,学生要将高中阶段的咏史怀古诗视为一个整体,从课内外相融的角度,把握其写作风格、阅读技巧,探寻其深厚思想情感。其二,以文本意象“泪”为议题组群。从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诗词作品中,提取以“泪”为主要意象的作品,分析、归纳组群诗词作品中涵盖的思想和寄寓的情感。

选择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可从多个议题中做出选择,自然也可以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如果学生将“咏史怀古”作为《蜀相》群文阅读的议题,教师要着重指导他们围绕着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方式、情感主旨等方面展开,于综合分析中明确借景抒情、用典等表达方式的意图,了解剖析历史、对比历史与现实的重要作用,感悟古诗词中展现出的历史文化底蕴。确定议题后,便是明确了学习和探究的方向,群文阅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会更强。

二、深析例文,学方法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若在开始阶段便要求学生阅读和分析多个文本,那么学生极易出现重点不清、方法不明、思维混乱的现象。为规避这种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度解析例文,以“1”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方法、精研阅读技巧。

《蜀相》作为群文阅读的中心,其艺术特征、语言风格都具有代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中的内容,明确此诗诞生的背景和涉及的历史知识,由标题中的元素猜想全诗的内容,当学生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后,再一次回到诗歌本身,关注其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深入体会杜甫用词炼句的功力、感悟其思想和品格上的高度。

在实际鉴赏过程中,学生由“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两个方向,自行分组,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究和分析。从表达技巧的方向展开研读,由诗歌的首联可以看出,杜甫以设问句开头,利用一种含蓄蕴藉的方式,表面上是他本身的自问自答,实则凝聚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佩和仰慕之情,行至颔联,杜甫以“自”“空”为要素,于乐景中融入了哀情,表现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感。若说首联和颔联着重写景,那么颈联和尾联则意在抒情,集中表达了杜甫对一代忠臣和贤士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并借助“三顾茅庐”的典故,为升华诗歌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从情感主旨的方向展开研读,杜甫于拜访武侯祠中,展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功绩,赞扬了其忠诚赤胆的精神品质,又从其功业未成的际遇中联系和解剖自身,进而在咏史怀古的过程中,表明了自身的志向。

依照例文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咏史怀古”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学生要致力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厚情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解读诗歌的思想内涵,在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群文阅读的任务。

三、自主阅读,获感悟

群文阅读是一个以“1”为中心,向“X”拓展和延伸的过程。在深析例文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已经习得和掌握的方法、技巧等,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对多文本进行分析和鉴赏,有助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感悟和体验,构建集教师示范与自主探索为一体的语文课堂模式。

当深析例文的环节结束后,结合课前选定的群文议题“咏史怀古”,精选文本素材,如苏轼的《念奴娇》、杜牧的《赤壁》等,设定“于历史长河中追溯英雄人物”的主题,由此展开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和概述诗词文本的特征,丰富自身的感悟,具体可见下表1:

表1:“于历史长河中追溯英雄人物”自主阅读方向

续表:

以《蜀相》为中心,学生选择了《念奴娇》和《赤壁》两首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作为自主阅读的文本,围绕着表达技巧和情感主旨两个主要方向,体会诗词中缅怀先贤、借古抒怀的情感表达方式,感悟诗人寄寓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深度、自主思考能力明显增强。

四、对比解读,求异同

历经深析例文、自主阅读等环节,学生对群文阅读的议题、方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习得了感知和解析诗词的方法。这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精进诗词鉴赏和群文阅读的技巧,由整体到局部地展开对比解读,探究群文文本之间的异同,收获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在“咏史怀古”古诗词群文阅读中,不同文本具有相似性特征,它们大多以借景抒情作为主要的表达方法,“景”是多种多样的,而“情”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体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二是人类精神层面的理想抱负、人生哲理和品德思想等,当总结和概述咏史怀古诗的异同点时,可以将“景”作为起点,“情”作为落脚点,品析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另外,在情感主旨上,咏史怀古诗都是以历史典故为载体,借“古事”诉“今情”。但是不同的作品常常有着细微的差别。如《念奴娇》和《赤壁》虽都是咏史怀古诗,不过前者意在以历史典故表现自身的壮志,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抱负,而后者则重在表达自身的愤懑之情。这种细微的差别体现出了两首诗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征。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学生的鉴赏功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加强,体现了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真实价值,有助于大幅提升高中生的审美鉴赏、文化感知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初探议题、深析例文、自主阅读和对比解读的方式,创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共同定方向、学方法、获感悟、求异同,不仅可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还能深化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等要素,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助推力。

猜你喜欢

咏史例文群文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其二》书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北陵公园咏史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假如我是……”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咏史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