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居民参与

2022-12-28中国人民大学陈子妮

区域治理 2022年31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 陈子妮

社区居民参与决定着社区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形态。随着当前社区建设逐渐系统化,社区生活的便利渗透着每一个社区居民日常的点点滴滴,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积极推动社区发展,共享创造的成果。可以说城市社区的发展与每一位居民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在这种互惠互利的过程中,城市社区与居民共同成长。

一、城市社区相关理论

(一)社区居民定义

社区居民是社区中的主体,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影响着社区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社区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居民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态度往往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对于社区公共治理具有极大的热情,热衷于积极参与到治理环节中,奉献自己,对于这种居民往往给予适当鼓励并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一种对于社区公共治理本身没有什么想法,参与往往与直接利益挂钩,如果能获得巨大利益他们的参与热情则会高一些,对于这种居民应保障他们的利益维持其积极性;第三种种居民对于城市社区治理漠不关心,没有热情,往往只专注于自己的事务,对于这种居民应给予适当引导,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二)城市社区其他组成

社区参与的主体除去人的因素,社区组织也占据重要地位。社区组织主要包括非营利组织和专业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不具有政府性质且非商业化的组织,主要组织一些慈善公益活动,提供公共服务。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质,往往能在社区公共服务中起到巨大影响,并形成连接社区与政府部门的纽带,服务社区的同时,监督政府组织,推动政府活动的组织进行。而相关专业组织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与社区服务有关的公共事务部门、福利待遇部门、教育政策部门以及其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组织,这些专业组织为社区良性运转提供支持,为居民稳定生活提供保障。非营利组织与专业组织的专业人士大力参与社区建设,是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

二、城市居民社区意识

(一)社区意识代表社区情感

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心理上对社区的产生的情感是最直观,最真实的,决定着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一旦居民在社区中产生心理上的感情,觉得自己所属于社区,对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产生认同,就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热衷于社区公共事务,产生进取心和责任感,居民的社区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意识会使个人产生一种在群体中的一体感,与个人对社区的知觉态度息息相关,愿意关心、参与、服务社区,对社区奉献。这是一种人在社区中长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区治理,与社区产生良性互动而产生的情感,驱动城市居民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治理。

(二)社区意识代表对社区的认同

对社区的认同感也是社区意识的重要部分,居民在社区中对社区的基础设置、生活资源、规整制度等产生认同的心理,才会更愿意为社区贡献,同时社区认同感也会增强个体的集体荣誉感,将社区的荣誉视为个人的荣誉,因此更愿意为社区积极奉献、献言献策。根据相关专家研究表明,社区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包括社区关怀、社区认同、社区参与和社区亲和,社区认同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建立居民社区意识,需要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客观因素包括居民生活的社区环境,例如社区中的建筑设施、周边街道、花草树木、生活资源等,这些设施的安置需要遵循安全、便捷、大气美观、环保等原则,居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能更有归属感;此外,居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占据重要地位,社会环境主要指居民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产生的关联,例如居民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社区活动、活动内容等;最后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居民在社区中产生的主观情感,影响居民的心理状态,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在社区中的社区情感、社会氛围、自我认同、价值取向等。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社区环境、社会环境和居民的主观情感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居民的社区意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可以促进整个社区生态的健康发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三、社区居民参与的意义

(一)社区居民参与度决定社区治理的成败

居民是社区生活的主体,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居民,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不能割裂,缺一不可。如果忽略居民,一味注重表面工程建设,损害了居民的心理情感,不利于社区长远建设。社区建设始终要围绕居民来提供优质服务,包括改善服务形式、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制度、构建社区生态、美化社区环境、增强社区安保等,都要听取群众诉求,让居民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社区居民参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在当前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参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部分,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志,在社区建设中,居民的参与度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城市社区治理环节需要居民的广泛参与,实践证明,鼓励居民对当前社区制度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优化意见,调动居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有利于真正形成民治民享的优质社区模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形成邻里和睦、积极进取的良好社区氛围;鼓励居民在家庭中孝顺长辈、尊老爱幼、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卫生,在社区中帮扶邻里、礼貌问候、拾金不昧、坚持正义等,有力弘扬了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社区整体氛围和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认同感,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居民的责任感,为社会规范制度化管理提供保障。

(三)社区居民参与推动城市民主建设

从宏观角度讲,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也是城市民主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力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有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中,享有自己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为居民参与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提供的有力保障。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居民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是衡量基层民主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社区成员对社区治理参与的热情越高,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越高,从侧面也说明该社区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态势良好,社区的建设成果显著,居民幸福感高,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高涨,体现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也对我国公共事务建设提供基础,对我国公共制度完善起到了监督促进作用。

四、社区居民参与现状

(一)参与范围扩大

在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治理进程中,社区改革全面深化,社区氛围不断改善,各项制度的保障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提供良好条件,居民对集体认同感高,参与积极性高,参与范围不断扩大。首先,参与的居民数量不断扩大,社区福利为居民参与提供了利益保障,加上我国政策的不断完善,人民享受自身应有的权利义务,逐渐行使自己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建设法治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对广州某街道的调查,约82.3%的居民愿意投身于社区活动中,对全市的调查结果也显示,71.1%的居民都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建设美好的社区。其次,居民参与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居民的影响力渗透进政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从决策制定环节,社区就在广泛听取民意,到投票、决策修改、决策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呈现着居民的身影,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二)参与形式多样化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权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领域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居民的建设,居民可以组织参与,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参与,既有主动参与,也有被动参与。尤其在当前舆论建设的大环境下,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政府鼓励群众利用舆论力量进行监督,听取民众声音,维护民众利益。此外,“市长热线”等形式也是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重要形式,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和举报制度、民意测验等制度保障下,居民的参与热情高涨。

五、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当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虽然大部分居民的参与度很高,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参与热情低,对社区事务参与意识淡薄,未能形成宏观视角,以个人利益作为衡量参与的指标,做事较为被动,导致社区政治建设进程缓慢。通过对唐山市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调查中,部分居民不明确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责任义务,未行使过决策和监督的权力,还有一部分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概念认识不够,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的职责,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该社区居民在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只有13.8%的居民愿意寻求居委会的帮助,其余大部分居民都会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寻求政府部门,说明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更说明社区管理决策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尊重居民的诉求,维护居民应有的权利,这对整个社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参与内容分配不合理

从当前居民可参与社区治理内容的调查中来看,居民可参与治理的内容分配十分不合理,首先在参与内容上,调查发现居民可参与内容大多集中在维护治安、清扫环境、手工活动、健身运动等领域,其中有40.5%居民参与过清扫环境活动,72.1%居民参与过健身运动,而在政治事务的决策方面,只有6.5%的居民参与过决策的重大环节;其次在人员结构分配上,例如在清扫环境时人员分配不合理,随机性强,缺乏科学性,最终导致老弱病残群体在一组,而让青壮年在一组,严重影响完成效率,也打击了居民的积极性。

(三)参与效果差

部分社区虽然能积极开展居民社区治理活动,但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政府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做形式化工作,对居民权益的保障和社区长久的发展没有效果。部分居民也存在重视短期效益、将社区治理与个人利益挂钩,而没有大局观,对个人享有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参与并没有实际效果,不利于社区良性发展。

六、完善社区居民的措施

(一)满足居民需求

社区治理要想取得效果,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居民生活情况,满足居民的共同需求,吸引居民建言献策。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调研方式了解居民当前的重点问题。例如在政治建设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居民们选择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也可以采取留言信箱的方式,让居民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匿名投稿,社区根据居民的反馈情况作出决策。同时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当面听取群众意见,为此可以根据调查问卷和信箱调查的结果组织社区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会议应照顾群众情绪,氛围积极活泼,引导群众积极发言,并且与群众探讨合适的解决措施,并将会议结果及时公开给社区所有群众,做到公开透明。

(二)组织社区活动

社区应定期组织有益身心的多样化社区活动,调动居民积极性,有益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居民群体多样,大家的年龄、职业、兴趣习惯、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应兼顾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类型。通过调查发现,受居民欢迎的社区活动类型包括老年大学、健身组织、歌舞组织、儿童书画班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居民的体魄,陶冶了身心,维护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需要,也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了居民的友好交流,形成了和谐共处的社区环境,增强了群众间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一些社区为了形成良好社区氛围,给予民众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利,从工作性质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增强了民众自我管理、自主决策的能力。由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收集民众诉求,志愿者是社区与民众之间的和谐纽带,更了解群众的需求,在群众中更具有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完善中介组织制度

在社区结构中,中介组织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关键的因素。中介组织可以有效参与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以双方所沟通的信息为通道,秉持服务原则,为双方提供情绪上的满足,拉近居民距离,增强社区凝聚力。经调查,在社区中如果有中介组织的存在,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关爱和服务,以英国为例,34万个非营利组织为社区完善自身的组织程度提供了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的中介组织在社区环境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在推动社区发展中都发挥着领头羊作用。中介组织逐渐承担起稳定社会稳定的职能,保障人民权益的责任。为了维持中介的运营,需要在政策法规上为中介进行权力界定,提供更多福利保障,使之更加科学专业,为社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七、结束语

社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章节,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的发展,社区发展离不开居民的治理,只有立足于当前社区发展现状,坚持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国策,以人为本,培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保障居民的权利,社会必将稳步发展,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景必将实现。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建设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