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银行贷款业务的应用与探索
2022-12-28吴欣雅洪子绚赵文俊
吴欣雅 洪子绚 曾 莹 赵文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区块链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前沿的技术,并在2016年底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第一次被国务院提及,接着每个部委便公布了一系列文件,更有力地推动其产业的发展。2019年3月30日,中国网络空间管理局发布了首批国内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记录数据,从BATJ等互联网巨头到传统企业,从金融机构到司法机构,都在踊跃探究区块链的相关应用。
区块链上的支付和贷款可以提高客户群体的覆盖范围,提高会计处理效率,节省结算时间,降低风险和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信贷结构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银行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且有了一个新的数据分析平台。信息数据是银行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区块链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一、区块链现状分析
区块链技术属于分布式账本,是通过区块链的验证数据的结构和存储的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数据,并利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性,它由智能合约编程的自动化脚本代码和新的分布式基础设施和计算数据的执行组合而成。区块链的英文名称是Block Chain,是中本聪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分散化、可追溯性和不可信性。特别是集中化,颠覆了传统金融的基础逻辑,通过互联网技术上传自己的信息,超过51%的人无法判断信息,无法改变信息,因此交易各方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信任,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被排除在传统银行信用体系之外。
区块链因独特的工作原理,具有其他技术不具备的优势。第一,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存储,所有节点进行信息的维护,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第二,区块链采用去信任化的共识机制,保证点对点交易真实可信,公开透明。第三,记录区块链每笔交易是由相互关联的链状结构形成的,相邻区块上的信息可以相互印证。生成每个块有数字时间戳,保证事务不可篡改,透明度很高。第四,区块链技术是具备可编程功能的,“分布式记账”与“智能合约”均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省人省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来临,人类社会将开始进入以开放共享、生态多样性和深远智慧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区块链是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是构建下一代信任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石。银行业作为信贷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设计,促进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增强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高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金融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区块链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广泛关注。 2016年,工业和信息技术部牵头编制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年)。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区块链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技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9年10月24日举行第十八次区块链技术集体研究。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集体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是目前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但是相关研究结果却表明,区块链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这就导致在银行贷款业务方面,行业内沟通效率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使用标准化的制度促进“区块链+银行”体系建设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现阶段区块链在我国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效益的逐步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也逐渐积累,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信贷供求不平衡
银行贷款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信贷资源不断闯入市场,但优质的企业占据大部分信贷资源,信贷资源相对匮乏,存在一定的金融排斥。根据以前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价标准,目标公司的信用缺陷将迫使银行将这部分公司隔离在银行信用系统之外。一般的企业征信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容易出现逆向选择,核查信息的成本颇高,对标公司的估值方法无效。由于实际数据不充分,在筹集资金前很难对公司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由于传统贷款业务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信息隔离导致的“一人多贷”现象难以避免,发生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传统的信用评价标准很容易被银行抛弃,但政府的供给改革需要向潜在企业注入部分资金。 这些资金的注入会导致企业供需矛盾。
2.银行信息不对称
银行信息不对称性是指在银行贷款业务中,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拥有不同的信息。一方面,由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有效担保,逐步加强对长期贷款的监管。 另一方面,该部门标准的加强将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银行信息不对称也增加了银行倒闭的风险。 征信部门只能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客户信息,导致数据质量下降,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不对称是无法消除的。 因此,如何使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业务的影响更有效地减少,让信贷企业和贷款人的有效信息更好地获取,还有待解决。
3.业务流程不智能
信贷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通过金融技术来提升。一般来说,贷款前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主要依赖于人工。贷后维护还需要依赖人工收集信息、汇总、评估、风险判断、审查和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变化相比,信息更新的响应滞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过度的手工操作难免会导致银行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联合工作,造成企业提供虚假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此外,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因缺乏相应的智能服务管理而无法保证其效率,无形中增加了市场风险。
4.应用规范不标准
如果区块链行业转向更深层次的应用衍生,则制定技术标准是其关键一步。如果机构还延续之前那种在各种标准上构建新的“条块分割”解决方案,则会导致基于不同标准的许多复杂且高度受损的封闭式解决方案。没有行业标准,金融机构之间就不可能进行互动。同时,技术的价值在于分享,自我独立试验是行不通的,需要与志同道合的企业界合作。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它提出可以研究和开发区块链产业的技术参数和应用标准,并逐步增加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可用性。区块链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技术问题,提倡整个行业参与研究和讨论。就像解决交易吞吐量的问题,即共识算法需要消耗大量资源,随着联盟相关组织数量的增加,交易处理绩效将不可避免地减少,目前正在与合作伙伴讨论冲破阻碍的可能性。联盟链部署问题,即由于区块链的分布特征,节点在不同位置使用,但可能缺乏远程维护操作和改进方法。部署完成后,部署的节点将显得孤立而非集中,其整个生命周期将不再由过去集中系统控制。图书迁移的问题,即区块链的无限增长,利用技术来组织最初存储为文件的书籍,需要将书籍移动到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而不影响区块链的结构,从而产生长期迁移和保存书籍。
5.业务效能不全面
区块链不是一个独立的集中系统,要发挥其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特点,在寻找适合区块链的业务场景的同时,银行还需要扩大“朋友圈”,解决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参与自身业务方案的问题,创造企业业绩, 虽然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有很多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上,与银行业不同的是,银行业的核心业务通常是小频率、高频率,大量的竞争在短时间内发生,而传统区块链的技术数据甚至更长,场景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调整执行区块链技术数据记录的时间。
三、区块链技术改善银行贷款的对策
1.投资者理性投资,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尽职尽责
首先,投资者需要理性投资,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提供技术研究的机会,以更好地了解趋势、公司盈利能力、选择前的情况,避免区块链技术公司的滥用。其次,投资者必须遵守与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对投资者的义务,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最后,投资者可以向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建议,更多地了解区块链相关知识,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便利性涵盖了所有投资者。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遇到欺诈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区块链金融行业或者有关部门的管理委员会报告情况,对违法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和处罚。迄今为止,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不深入、不全面,涉及的行业较少,值得研究。
然而,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热点,区块链银行协会立即成立,区块链银行家协会可以共同监督行业发展,积极引进其他行业、新的国家研发技术,为区块链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好维护工作。推动国内外客户自主经营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2.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攻克技术难关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可以主动开发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主动投资,敢于投资,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金融产品,推进探索,学习经验。 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投资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实验,以应对技术风险。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专门的区块链实验室,克服智能合约功能、共识算法等智能合约和保密算法等核心技术的困难。首先,需要研究区块链技术的高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推进研究。其次,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为中国国内形势和金融、银行业的发展,以研究方向和区块链技术为目的,成为人才库内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加强区块链的基本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技术创新、研发、在相应的领域建立示范试点,借鉴世界领先的银行模式,积极构建基于大量实验试验和错误新技术的实验孵化器,加快企业和产品的迭代开发和改进。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互相加强合作,建立金融区块链研究联盟,集中各业务的研究成果和优势。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信贷领域区块链的关键,只有主体积极探索,符合标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全。
3.金融部门内部加强与高校研究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部门完善风险内控体系,建立相应的员工档案系统和内控合规评价体系,强化员工行为规范,加强线下数据核查,确保数据真实性。
建立区块链相关计算机技术课程和金融应用课程,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科研院所,吸引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发展和研究人才,建立区块链的实践基础,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除了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公司员工的需要,总部、商业CBD,在科技园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块链技术研究小组,研究组的方向和研究目标明确,各组分为不同的实际研究领域。最后,要加强学术企业培养区块链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国家建立区块链项目,组织研究课题、技术竞赛,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吸引更多受过教育的科研人员。许多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综合人才培训体系。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中国国情,建立和完善区块链相关法律制度,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政策,走金融科技包容性创新之路,按照总体方向和国家发展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但是,必须打击金融犯罪的出现。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可根据区块链现状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机关市场准入、研究和企业区块链技术应用门槛,为区块链银行等一般行业发布白皮书。为使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企业不能滥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相应的门槛,加强监督管理,非法使用区块链技术加大对金融犯罪的处罚力度,杜绝不法投资者。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应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引入其中。
在监管机制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把现行监管模式纳入到商业银行区块链应用中,或采用监管沙盒模式。监管部分也可以加入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赋予相关部门,从而达到监管目的,进一步增加防范和控制区块链应用风险的能力。
5.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研讨
中国的积极参加是区块链的跨界学术交流所需要,同时,区块链的生产和应用规则和应用标准也非常规范,应当致力于在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区块链技术引领了信贷时代的新时代,打破了传统,释放了金融业的信贷技术。今后的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干扰传统银行基础设施,完成分布式安全价值,改变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规范。这样的变革是银行业的技术革命。对于不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不断探索和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巨大的应用潜力,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