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提质增效的新模式研究*

2022-12-28南京审计大学宋佳霁闫秋韦海峰李彤彤

区域治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社区

南京审计大学 宋佳霁,闫秋,韦海峰,李彤彤

一、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社区的现状

(一)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是时代的选择

新时代民族复兴需要由点到面逐渐完成,每个社区都是复兴的重要一点,党和国家探寻社区治理方法的脚步从未中断。青年学生助力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的期盼,是国家新时代社区建设的要求。全国高校为响应国家对志愿服务新要求的需要,为拓展思政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新途径,纷纷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国家政策的要求,高校的推动,使得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建设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服务”成为新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新时代社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帮助补齐社区建设短板

在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层往往更重视社区外部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忽略社区在人文领域、精神领域的建设,这使得社区新时代建设受阻,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能弥补这部分短板。

针对居民对社区共同体建设认识不足这一短板,青年学生志愿团队针对多群体需求,携手社区举办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的志愿活动,促进社区内部形成“人人支持社区建设,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以提升居民的自治责任感。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这一短板,青年学生志愿团队大力发掘自身优势,将红色文化、垃圾分类知识、音乐舞蹈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带入社区,拓展社区文化活动,以满足居民精神层面需求。针对社区凝聚力不足的短板,青年学生志愿团队发挥居民与居民之间、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志愿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居民关于社区工作的反馈,举办集体性活动提供社区居民交流机会,巩固社区内部联系纽带,加强社区向心力。

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社区的意义

(一)助力社区建设,激发社区活力

青年学生志愿者是社区进行新时代建设的助推力之一,其群体的独特优势在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建设效益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青年学生志愿者资源充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社区人力资源不充足的问题,能够缩短社区服务的周期,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青年学生群体内不同的专业优势可以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尤其在社区的文化服务方面,多样的专业特色能够为社区输送丰富的文化资源。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加入,会使社区服务的质量有所提升。

(二)弘扬传统美德,传递志愿精神

青年是未来的社会主力军,是精神文化创造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自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使其紧跟时代发展并长久延续。青年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参与帮扶老人、陪伴儿童等志愿活动,正是传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美德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不仅不断鼓舞着志愿者,也将唤起整个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

(三)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面对的是各个年龄层的志愿服务对象,在不同的志愿服务中,能够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多数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出于自愿,他们不求回报,而是享受志愿服务的过程,渴望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有需要的群体,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三、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社区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为青年学生志愿者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在志愿服务开展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志愿者人数与参与人数不匹配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志愿者资源的浪费。资源丰富是青年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较单一

根据面向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目前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活动形式、内容单一,志愿服务覆盖面较小;同时,面向青年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目前青年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课后活动类为主。双方的调查结果说明目前青年学生志愿者在社区进行的志愿服务多元化程度不够。我们应当将专业理念注入志愿服务中,创新服务类型,增加服务形式,才能使志愿服务的内容摆脱单一枯燥、更具特色。

(三)青年学生志愿者社区合作、信任机制建立耗时久

根据走访得知,浦口区各高校对志愿者资源进行系统规范的整合分配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与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合作往往是通过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自行与社区管理人员协商完成。学生组织的局限性易导致青年学生与社区的常态化联系不够紧密,从而使合作机制、信任机制的建立时间过长,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容易影响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志愿服务成效甚微。

(四)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与未来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不匹配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浦口区高校所开展的青年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近90%是传统的线下志愿服务活动,而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依托大数据平台开辟“线上+线下”双渠道模式。

四、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助社区的新模式

(一)聚焦微元素,精准化解民忧

为更好地助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在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的同时应保证服务质量,青年志愿者可以改进志愿服务的方式,通过聚焦微元素,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搭建微平台,组建微团队,满足微心愿的传导路径,达成精准化解民忧的目的,更好地服务社区及社区居民。

聚焦微元素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力求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志愿服务的各个环节依次切入,从微小点出发,开展一对一的精准化的服务,继而各自拓展建立关系网,将每个环节串联起来,从而使得整个志愿服务过程更具系统性、效率性。

搭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微平台,主要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深入社区,走访各社区居民家庭,从而实时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为之后相应志愿服务团队的建立、后期项目的优化调整以及人员信息和需求的变更提供有效数据。

根据微平台的信息反馈,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可以建立相应的多个微团队,团队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类型的需求实施对应的志愿服务项目。每一个微团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匹配,实现志愿服务内容与志愿服务对象需求的一致性,满足社区居民各自的“微心愿”。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聚焦微元素,有助于最大化利用志愿资源,在一个时间点同时开展多项精准化志愿服务,提高青年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质量,更好也发挥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的作用。

(二)聚焦特色化,盘活高校资源

为了确保社区服务涵盖社区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映射出青年志愿服务“创新、活力、激情、特色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团队”的特质,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在参与社区各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聚焦特色化,最大化地盘活高校资源。首先,我们要合理高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鼓励更多的学生成为青年志愿者,投身于社区服务之中,奉献爱心,服务他人,提高自己;其次各大高校志愿团队可以灵活运用校内专业资源,培养特色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小分队,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志愿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又能在社区进行特色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最后,高校可在校内组织开展志愿项目大赛或邀请其他高校开展志愿服务论坛活动,有效融合多校资源。通过类似形式,各青年学生志愿者及志愿团队可以交流志愿服务心得、互相学习经验、共同解决问题,让资源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以上方法能够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特质力量,为社区志愿服务源源不断地注入高校资源蕴藏的能量,成就高校人才,推动社区发展。南京市浦口区高校志愿者组织一方面发挥其特长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携带相关的优秀志愿项目与社区对接进而开展合作,盘活校内资源,为社区服务提供优化的选择与服务,为社区服务提质增效发挥了优势效用。例如南京审计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针对老人、青少年金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的现象,依托其自身专业知识开展防诈骗科普志愿活动,以提高社区居民防诈骗意识。

(三)聚焦稳固化,共建合作基地

走访中我们发现,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众多,但很大一部分尚未与对接社区建立常态化联系,常常出现志愿服务扎堆、部分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从社区角度出发,为解决此难题,需建立一支“不走”的志愿服务团队,即我们所说的聚焦“稳固化”,使社区高校结对共建,有效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各大高校志愿联盟之间的联络,根据距离、人数、服务特色等因素共同商议、分配定向服务社区,最终形成责任到点的机制,有效避免志愿资源浪费。为保持友好合作,不少高校同社区签订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协议,为输送不中断、项目可落地提供保障。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高校志愿者组织近几年不断向校周边社区寻求合作,并已保持常态化联系,如向新河、求雨山等多家社区共建“法制进社区”“老年冬日养生月”等专业特色化项目,定期开展联合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南京工业大学与永宁社区达成协议,共建志愿服务基地。聚焦稳固化,在区校结对共建模式的发展下,高校志愿服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突击走向常态,从散乱走向规范。结对之前,很多高校进行社区志愿服务面临项目落地难、资源易浪费、安全无保障的问题;结对后,一方面,社区不用四处寻找可合作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不再需要被动接受“完成任务式”的志愿服务,并且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也有了阵地依托,利于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质增效,达成了社区与志愿者共赢的局面。

(四)聚焦智慧化,搭建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下,可靠的智慧化平台可以节省时间和管理成本,使得志愿资源整合为公开透明、说服力强的数据。在我国,搭建智慧化志愿服务平台的要求趋向“菜单化”,即在相应平台内,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可上传人数、所属高校、地址、服务领域等信息,进一步形成儿童成长类、邻里守望类、助老敬老类、医护帮扶类、政策宣读类等板块,社区方以“点单”模式在官方平台内自行选择心仪志愿服务类别和团队,实现“线上交互联系,线下随时随地开展志愿”的强时效性服务模式。

我国的志愿服务大数据中心—志愿中国网络平台是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和运营的官方志愿者信息系统,提供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注册、志愿者保险及激励机制等核心功能,实现了数据可视化、流程规范化、供需对接合理化。

疫情常态化下,社区居民的生活、出行受到极大限制,与此同时,常规志愿服务也受到冲击,在线下渠道堵塞的情况下,搭建智慧化志愿服务平台是另辟蹊径。物联网系统、门禁系统、手机小程序的出现使居民措手不及,这不仅需要基层服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而且还需要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五)聚焦时代性,注入创新活力

1.紧跟时事,与时俱进

2019年,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2020年,社区作为贯彻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的中坚力量,能够联系万千群众;2021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深入人心,以社区为基点,将志愿服务延伸到人民心里。作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时代关键词保持高度敏感,敏锐察觉新政策、新变化,应时而变,以时代趋势为风向标,将自己融入到社区需要的板块中,才能真正深入社区民心,为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2.锁定新技术,探索新模式

在“互联网+”模式下,融合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效率低、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社区与高校可尝试建立开放互联的志愿服务平台,开辟多元化宣传渠道,打造线上“优秀项目库”,实施资源共享计划,通过互相选择,建立常态化合作,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

3.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联系,达成友好合作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2019年,浦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建立,以区-街道-社区三级为站点启动阵地建设,搭建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体系。高校志愿服务融入于新政策下,不仅是补齐自身短板的有效措施,也是为新政策实施推进贡献青年力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后盾,挂钩社区党建活动,成立红色宣讲志愿队是在阵地建设后的新尝试。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对社区建设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强,同时存在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针对其目前存在的志愿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志愿服务内容形式较单一、志愿服务时代性不够等问题,我们提出“五个焦点”新模式,聚焦志愿服务的精准化、特色化、稳固化、智慧化、时代性,开展真正有准备、有成效、有意义的社区志愿服务。“五个焦点”新模式致力于改善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不足,更充分地发挥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发展新征程中的作用,最大意义上推进社区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社区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社区大作战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