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理性 有定力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关注的综合素质能力之一
2022-12-28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每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看尽了人间百态。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出现了恐慌焦虑、谣言恶搞、哄抬物价、抢购物资、缓报瞒报、推责甩锅等乱象,暴露了部分人的劣根性——虚妄无知、贪婪自私、冷漠无情、软弱怯懦等。但占据视听主板块的则是:国家紧急调拨大批物资发往疫区,包机接回滞留国外的游客,调集军队和各省医疗队支援湖北,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此外还有:逆风而行的医护工作者、科研人员,不惧感染风险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捐款捐物的菜农果农、退休老人、少年儿童,笑对疫魔、相互鼓励安慰的患者……透过这些画面,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善良、真诚、坚强、美好,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执着、团结友爱、舍己救人、聪明智慧,深刻体会到了道路自信、制度优势、国家强大、民族精神。
这就是生动、鲜活的课程思政!
教育就是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大课堂”,培养学生底蕴饱满、内涵深厚的综合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理性和规矩
理性就是理智,一般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感情做事情,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真相、判断真伪、评估危害,从而决定采取最合适行为的能力。规矩一般是指法则、标准和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有时也指一个人端正、老实,言行符合常理、恪守本分。理性和规矩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综合素质能力。
保持理性、遵守规矩,是自觉约束个人行为的基本修养,是客观面对现实世界、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基本道德品质。重人文、重人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典型的规矩思想体现,是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先秦时期,规矩的内涵就已经从校正工具发展演变为规则、准绳乃至礼法,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的思想基础,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维护的是落后的封建统治秩序,但其中闪耀的讲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等思想光芒,不仅由此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成为中华文化对人类管理思想的独特贡献。直到今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是我们以德治国的思想渊源。
然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事件,有些人的理性和规矩意识值得我们深思。
2020年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给予两名在疫情防控期间未经报告私自提前返校的学生以警告处分;2020年3月,北京顺义李某辉谎报入境时间被行拘;2021年10月,北京昌平两病例发热后仍邀请多人打麻将、两居民违反管控规定擅自翻越小区护栏离开封控区域、一人未登记强行出入村口被追究刑事责任;2021年11月,河北辛集一村民强行闯卡被行政拘留15日并罚款800元。还有微信朋友圈曝光的一些人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不听劝阻、扰乱公共秩序甚至辱骂殴打工作人员的行径,是多么荒唐、愚蠢和可恶。
不理性,怎能沉稳?无规矩,何来方圆?这些缺失理性、漠视规矩的人,给接近超负荷“运转”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平添了多少危险和艰辛啊!“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理性和规矩,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显得意义非凡。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人如果理性沉稳守规矩,凡事深思熟虑,客观看待问题,全面衡量得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人就是令人尊敬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理性,眼中都有戒尺,不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人,我们的社会就是讲究理性、重视规矩的社会。
唯有理性,才能细心谨慎,遇事不慌,沉着、理智应对;唯有规矩,才能奉公守法,恪守底线,做到有所循、有所止。
二、信心和定力
信心就是确信自己的愿望能够预期实现或有完成某种事项的自信。定力是一种自制力、克制力,是能够把握自我、规范行为、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毅力。信心和定力是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个精气神是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元素。
越是在困难、复杂、危险的形势下,越需要坚定信心、抱守定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醒冷静,稳住阵脚,不慌不乱,沉着应对。
胜利不会自己到来。赢得胜利需要传递信心,需要敢于战斗。倘若我们信心摇摆、恐惧焦虑、懦弱胆怯、畏缩不前,管理层决策失误、普通百姓行为失态,到处乱成一团,最终只能导致疫情失控、社会失衡的可悲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正因为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把疫情当做命令,把防控当做责任,一切才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全国各部门上下联动、各地区联防联控,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生死驰援、逆风而行;医学专家临危受命,与毒共舞、一往无前……
这其实是生活中的政治。每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个人的命运才有营养、才有土壤、才有根基。所以,坚定信心、秉持定力,也是在讲要有政治思维,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端正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遇事仔细观察、科学甄别、详尽分析,不为假象所惑,不为流言所动,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困难所阻,从而作出果敢、准确的判断,勇敢、坚定地执行。
《论语》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和“毅”提醒我们不仅要有宽广的胸襟,有清晰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更要意志坚强有决断力。如果不讲政治,不顾全大局,贪图名利私欲,遇事受私心所困,则不会刚毅决绝;反之,如果能拍板决策,但缺乏战略眼光和前瞻精神,决策就会失准失误,反而造成被动和损失。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上曝光的正反两面的例子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