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生活传奇 做好文化传承
2022-12-28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徐桦君
文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徐桦君
勤奋好学的中学生,从前辈身上读懂“工匠精神”的含义,进而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明晰自身未来面对一切的抉择,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再是梦想。叙写身边工匠故事的深刻意义,便在于此。
这四篇文章首先在主旨的把握上都非常到位,突出了所写人物的“工匠精神”,将“文化传承”浸润于字里行间。每一篇又都在写法上匠心独运,彼此对照之间,能给予创作者不少写作上的启示。
几篇文章都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花好月正圆》一文对倪老的肖像描写读来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和蔼而又执着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其他三篇中也可以尝试增加这样的描写。例如《说尽天下事,道出世间情》一文,不妨对“耄耋之年”的阿乐作一番肖像与精气神的对比。
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须依托具体事件的叙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很多,选取哪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写,几位小作者都已有了自己独到的选择。但如何向读者叙述这些事件,让行文脉络更为清晰,《清茗一盏,坚守一生》一文为各个部分取小标题的做法就不错,《花好月正圆》里叙述的几件事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方法。
《说尽天下事,道出世间情》一文,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阿乐表演“道情”时的魅力,尤其是结尾“阿乐从青石板上走过,道情声声……”的留白,引而不发,意味深长。《未若“柳絮”因风起》一文的结尾如果也采用这种方法,到“愿‘因风而起’的不单是‘柳絮’……”便戛然而止,那就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思考空间。
而《未若“柳絮”因风起》一文最惊艳的地方,就是将“我”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完全融入了行文之中,那么自然,那么亲切。忘年之交的一老一小,在闲谈中,便将一个木雕匠人的形象“雕刻”进了读者的心里。相比之下,《清茗一盏,坚守一生》一文的开头便略显生硬了点。
要想写好“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这个主题的文章是不容易的。但从这四篇文章的共性里,我们还是能得到不少启发的。首先,“大主题”恰恰需要“小处着眼”。写身边熟悉的“小”人物,才能有真情实感;从小事写起,才能让记叙有抓手;从“小”细节落笔,才能细致动人。其次,要学会以“少”胜“多”。“少”选几件事,但要把每一件事的典型意义补足;“少”选几个场景,但要把每一个场景的氛围感拉满;“少”说几句话,但要把每一句话的言外之意点透。还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观照自我。故事尽管是别人的,但作为叙写故事的人,你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人或事给了你什么感触,都是我们在创作中需要观照的,因为这不仅是在架起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更是作者对作品主旨立意呈现的不断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