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广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22-12-28□熊静
□ 熊 静
(广东工业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升温,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亟需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物流连接着供应、生产和消费整个流通渠道,在实体流通中扮演着“大动脉”和“微循环”的关键角色,对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40多年来,虽然我国物流能力建设成就巨大,但相对于我国生产体系而言,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突出体现在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2]。以2019年为例,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4.6万亿元,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仍高达14.7%,远高于欧美国家10%以下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地区和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对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服务业的依赖程度不可低估,尤其是广东省十大支柱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物流业服务支撑能力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在物流业中长期规划、行业营商环境改善和政策引导倾斜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性设计与规划。然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物流的深度融合发展[3-4],物流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广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物流效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尤其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探讨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促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意义。
1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基础、发展趋势与产业特征
广东物流业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广东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为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首先,物流产业规模增长稳定。2019年,广东社会物流总额26.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9.9%,当年完成货物运输量44.6亿吨,货物周转量2.9万亿吨公里;快递业务量168亿件,占全国比重26.4%,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全国第一。其次,物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广东宏观物流费用总规模增速和物流成本增速逐年放缓,201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5万亿元,占GDP比重1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第三,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铁路方面,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869公里,高快速铁路里程达2065公里;港口方面,全省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19.2亿吨(集装箱6600万TEU),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1380公里;航空方面,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1.5亿人次/年和500万吨/年;城市配送体系和农村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布局逐渐完善。第四,物流业市场化程度高,新业态蓬勃发展。广东培育了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上市物流企业有24家,2019年度营收超44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速,传统物流加快转型升级。物流业与制造、商贸和金融等产业快速融合,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物流行业效率不断提高,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物流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征,这些趋势和特征包括:第一,国际物流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广东国际物流需求近年来一直呈现出增长态势,尽管新冠疫情在初期对广东外贸出口造成影响,但随着我国迅速防治疫情并恢复对全球生产供应,广东外贸出口出现了强劲反弹,国际物流需求持续增长,构建粤港澳国际物流枢纽的需求日益明显。第二,内需物流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内需物流增速将明显高于外需物流,比如近年来广东每吨货物的平均运距已呈现逐年缩短的趋势,从2017的704公里缩短到2019年的655公里,下降了7%,在外贸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说明以中短途为主的国内物流需求显著增加。第三,消费品物流需求迅速提升。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消费加快升级,传统货物需求放缓,电子、医药、优质消费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成品类物资运输需求以及生鲜食品需求增长加快,多样化、强时效、小批量、多频次、一站式“门到门”货运需求快速增长,要求加快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的发展,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第四,物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明显。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应用广泛,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物流平台发展迅速,平台服务商通过整合行业信息资源为传统企业物流服务赋能,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以及金融等关联产业不断渗透,在促进新兴领域如跨境电商物流、同城配/即时配送、智能货柜/云仓、综合/行业供应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面呈现了新特征。第五,供应链管理服务创新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加快推进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物流业行业规模较大、服务需求强劲的广东省而言,供应链管理集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了诸如怡亚通、富森等一批供应链管理大型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圳在供应链服务领域的创新探索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均具有前瞻性和示范引领作用。
2 广东省物流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广东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明显[5],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与物流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影响物流企业转型因素也更加错综复杂[6],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内循环发展的交通网络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广东“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塑造了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国内物流的干、支线运输以及物流节点等交通物流设施存在短板,如北向对外铁路货运通道能力紧张,京九广东段能力接近100%。第二,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成本高。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负担较重,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比如运费垫资融资需求量大,但仅不到5%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电商、冷链和快递等物流新业态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广东用地资源紧张,新增物流用地很难获得指标,即使获得,也附加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容积率等条件,抬高了物流行业的用地成本。第三,交通与物流缺乏协同融合发展。当前,省内还存在着部分交通枢纽衔接不顺、联运链条不通等现象,综合运输体系枢纽节点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功能不完善,例如,香港的机场货运航点近100个,而广州、深圳仅29、26个;枢纽集疏运系统发展滞后,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全省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不足1%,低于全国主要港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交通物流通道和枢纽网络尚未形成,跨境物流服务受制约。第四,物流新业态快速发展存在突破瓶颈。电商快递亟需探索标准化体系、共同配送、仓配一体、单元化物流、循环利用等组织模式;农村物流设施不足,“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打通困难;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和运输能力亟待改善;广东家电、绿色石化、新一带电子信息和汽车等重点支柱性产业的配送体系还不健全。第五,智慧物流和标准化建设需加强。物流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全省约18.4万家物流企业,但A级企业仅405家,企业智慧化、标准化投入普遍不足。面向多种运输方式融合的智慧物流平台服务能力不足,不同平台之间信息共享困难,车辆、仓库、设施和人员等物流资源重复投入和闲置现象严重;物流社会标准化建设滞后,设施设备流转使用和多式联运装备标准化程度需要提高,如标准化托盘带托运输比例仅5%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70%的水平。第六,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虽然深圳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相对较高,但广东省供应链服务长期以来处于中低端环节,难以为制造业提供支撑高端供应链的服务。此外,广东供应链金融服务业需求巨大,但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和过程风险控制能力尚需提高。
3 广东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广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为主要目标,建设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物流发展,营造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除了管理体制改革和消除束缚物流主体市场化行为的制度性障碍以外,还需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谋划。
3.1 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
在省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规划衔接,合理布局省内水、陆、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构建“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积极推进广州大田、深圳平湖南、东莞石龙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打通连接港口枢纽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五大枢纽港的铁路集疏运网络,加快推动有条件的内河港口引入疏港铁路;依托西江航运干线及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发展驳船运输,加强珠三角海港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加快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线路与节点衔接配套,推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多级物流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物流通道,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运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实现一体化;增强与泛珠三角省份物流枢纽合作,完善出省综合运输大通道,促进区域物流协调联动发展。
在跨境/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借助“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积极推动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在港口物流方面,统筹规划粤港澳港口群战略定位、合理分工与合作发展格局,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粤港澳互惠共赢、优势互补的国际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粤港澳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在航空物流方面,立足广州和深圳全国物流节点城市、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加快构筑“内连外通”的国际航空物流通道,打造涵盖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机场的世界级机场群和国内外航空物流网路,形成错位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物流枢纽,为建设高效物流体系和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奠定设施基础[7]。
3.2 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面向生产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带动作用显著,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意义重大[8]。广东省制造企业普遍进入了物流资源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的供应链集成阶段,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思想被企业广泛接受和应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市场广阔。广东可以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产业集群,引导专业化物流企业集聚,建立面向支柱性产业的专业化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增强企业在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方面的供应链服务能力,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9]。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在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吸引精通行业业务、提供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化物流龙头企业汇聚,推进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协同发展[10];其次,鼓励传统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做大第三方物流市场,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强、服务水平高、与产业配套紧密的物流企业。最后,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从而降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供需信息搜寻匹配成本,推动两者协同发展。
3.3 加快物流数字化和智慧物流发展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物流产业智能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智慧物流通过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快速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变革、社会流通方式改变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了加强物流供需信息畅通,解决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物流资源分布散乱和浪费等问题,打造“互联网+物流”智慧物流平台,吸引各种物流资源汇聚,并通过提供信息匹配服务和促成交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为推动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11]。发展智慧物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和转型。通过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实现企业产品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物流环节可视化,促进业务数据共享、提取、计算和自动化决策,为企业打造智慧物流提供前提基础。其次,加快智慧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推动智能感知、自动化、区块链等新技术和装备在运输、交通、仓促和配送领域的应用,逐步构建高度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智能物流体系,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的技术和智能化物流装备集成解决方案。第三,积极推动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打造运输、仓储、配送、航运等公共物流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共享平台,运用物联网和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促进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3.4 加快供应链管理服务创新发展
供应链管理服务创新是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12]。广东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深圳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占据全国90%。然而,广东供应链服务综合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供应链变革促进广东物流业转型升级,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政策设计。具体包括:第一,实施供应链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做好广州、深圳、东莞、中国(广东)四个“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供应链示范点建设。第二,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问题。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增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制定和完善供应链金融操作规范和监管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第三,鼓励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新技术在供应链领域中的应用,有效整合供应链各节点的创新资源,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供应链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加快培育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龙头企业,推动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集成化供应链服务。
3.5 加强物流标准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
加快完善广东地方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在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医药物流、电商物流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适应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发展需求,引导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托盘及装载单元、冷链物流、电商物流、药品物流等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物流标准制(修)订。以托盘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和城市配送体系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物流托盘标准化试点,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物流标准化发展。加快对多式联运专用运输装备标准化研发和应用推广,探索公铁两用、驼背运输、滚装船舶等高效物流方式的运输设备标准化路径;培育一批在自动化运输装备、快速自动分拣、智能配货、物流机器人等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物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广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装备基础。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东加快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对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为此,广东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和更长远角度进行谋划,科学精准地制定既符合广东物流业发展实际,又能适应未来经济增长需要的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路径和产业政策。由于物流属于生产性服务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性质决定了物流产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且深,因此建议:加强跨地域跨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工作,建立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综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统筹规划和协调区域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物流枢纽和高效物流网络通道;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物流产业用地和税收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