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实现路径

2022-12-28林素琴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9期
关键词:根脉农民人才

林素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作为乡村的“根”和“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犹如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今天,在开启全面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阻碍着全面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乡村生存和延续的根脉和灵魂,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乡村文化传承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文化活着,乡村便活着,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其赖以存续的基础和理由,这正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乡村要振兴,必须扛起乡村文化传承的大任,追根溯源,找寻乡村生存和村民一代代赓续传承的文化根脉,让其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实基础,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二)乡村文化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乡村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乡村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乡风文明、人民幸福的真实写照,是一个乡村综合实力的真实体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烙印,乡村生活概莫能外。千百年来,数亿农民扎根中国乡村大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文人墨客将其劳动和生活的图景用文字和画笔描述和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乡村文化的诞生、延续和发展,乡村便有了“根”和“魂”,全面乡村振兴便有了智力支撑。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调查发现,乡村文化振兴尚处于未开萌阶段,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一)乡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农耕文化传承衰落

作为农业大国,生生不息的农业文明,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根脉的源头活水。然而今天,许多乡村文化由于人们重视不够、保护不足等诸多原因,致使农耕文化日渐衰落,文化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调查,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敷衍应付,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在许多乡村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乡村建设中,人们往往在房屋和道路上投入较多,而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农村,除了农村文化墙、必要的健身器材、休闲娱乐广场,几乎没有更多的文化服务设施。甚至在一些乡村留下来的农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日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二)乡村文化主体参与缺位,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千百年来,农民作为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农民也是乡村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年轻人“义无反顾”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农村人口锐减,主体流失严重。留守乡村的老人、妇女、儿童较多,文化程度较低,村民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活动较少且活动内容单一,偏远地区村庄的村民灵魂更是无处安放。一些地方宗教迷信盛行,一部分农民对一些思想鸦片分辨不清,甚至参与传播,严重干扰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乡村文化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文化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三)乡村文化创新动能乏力,特色缺失活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然而,一些乡村文化资源缺乏发现和挖掘,比如乡村族谱、家风家训、人文历史等,原有特色正在遗失,新特色尚未形成,乡村文化建设动能乏力,活力不足。只有将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结合,在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出特色,形成新的品牌,才能充分凸显文化的张力和活力。

三、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

面对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必须提高认识,培育人才,开拓创新,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重视文化建设,引导文化传承,滋养文化根脉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和保护意识淡薄现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乡村文化振兴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要培根铸魂,不断滋养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文化阵地。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政府供给在许多地方还处于缺位状态,应当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进行评估,进行整合,根据农民对文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增添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文化保护。每个乡村应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包括建筑特色、方言特点、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宣传教育,引起村民的重视和保护。三是培育乡风文明,滋养文化根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一个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只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弘扬并传承农耕文化,孝善文化,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才能提振一个乡村的精气神,不断滋养乡村的文化根脉。

(二)培育本土人才,招引外来人才,留住建设人才

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承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针对文化主体参与缺位、文化建设人才匮乏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施人才建设工程。一是提高农民素养,培育本土人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同样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通过开展文化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不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文化培训,逐步改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的文化生活技能,如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非物质文化的技艺传承等,形成文化产业,服务乡村振兴。二是做好村庄规划,招引外来人才。在开启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人才匮乏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必须邀请专家学者,帮助村庄做好发展规划,根据需要招引各方人才,如规划师、建造师、农技专家等。同时宣传引导进城农民回乡创业,引导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弘扬乡贤文化,重塑乡贤精神。三是培育良好环境,留住建设人才。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三支一扶”人才向农村流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农村的文化素质状况和发展状况,一些新农人到农村创业,帮扶带富乡村发展,甚至甘愿扎根基层,为农村的文化振兴助力添彩。

(三)深挖乡村资源,创新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活力是乡村存续和发展的法宝。一些乡村发展缓慢,甚至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挖掘和传承,缺乏文化特色、品牌和创意。针对活力不足,必须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闯出新路,创出特色。一是深挖乡村资源,摸清文化家底。通过寻找、走访、实地查看等形式,将一些古驿道、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归纳梳理、登记造册。记录、传承并加以弘扬,充分挖掘和保护日渐消失的乡村文化资源。二是结合乡村特点,发展文化品牌。结合乡村的文化历史、文化特点、文化遗迹和文化传承,如戏曲文化、鼓乐唢呐、故事传说等,依托中华农耕文明、农作物生长收割过程、农产品加工工艺流程,以及乡村农民农闲娱乐方式,发展文化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融合时代元素,突出文化特色。在继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新传统工艺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跨越,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培育乡村生态休闲、采摘体验、旅游观光等文化市场。实施“文化+”计划,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根脉农民人才
人才云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