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12-28徐凌子陈公伟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党史

徐凌子,陈公伟,王 平

(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所有精神的源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高校作为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自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断引导青年学生从“知、信、行”的层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青年学生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建党精神的灵魂。建党精神中所说的真理,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深刻把握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征程的方向,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奋斗目标,通过未来社会的科学描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方向和奋斗目标。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目标,并在中国发展的实际中,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丰富其内涵,不断清晰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来中国人民实现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年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又在“拔节孕穗期”,青年学生坚持什么样的真理、坚守什么样的理想,不仅对青年学生自己,更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学生如果不能树立坚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很难实现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进而难以担当大任。伟大建党精神中包含的真理、理想信念等内容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再高的理想也是无源之水。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就要给青年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何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中国共产党能在何处,共产主义如何实现等这些道理,从而引导青年在明理的基础上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让并为之奋斗终身。

(二)青年学生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树立爱国意识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个初心使命的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嘉兴湖上的一叶小舟变成今天的时代巨轮[2]。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时刻提醒全党要牢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并将其作为全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谁来牢记和践行这个初心和使命,还要靠我们的青年群体来肩负,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把握,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初心使命是什么,初心使命为何难能可贵,如何践行初心,如何担当使命的道理。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青年群体的最活跃的群体[3]。青年学生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党史中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的牺牲、奉献精神,找准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国家、社会实际情况,从自身定位出发,从青年人的实际出发,把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作为奋斗目标,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目标并把作为奋斗动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年力量。

(三)青年学生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养奋斗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基础就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武器,也是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品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都始终贯穿其中,作为我们党能够百年恰是风华、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建于危时,在内忧外患、一穷二白、摸着石头过河中成长、壮大,正是在不同时期各种困难中,才磨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品质。

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深刻把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内涵和价值,并认识到培养奋斗精神对自身成长成才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在“四史”学习中引导青年学生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感悟先辈牺牲、奋斗和斗争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新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时代价值,把握青年学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从而更加明确奋斗目标,锤炼奋斗意志。青年学生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不断培养奋斗精神,并在奋斗实践中对照自身在思想、认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在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和大无畏的精神,以青年先锋者的姿态走在时代前列,创造新的更伟大的成就。

(四)青年学生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养为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我们党建党、强党、兴党的落脚点,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保有人民情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4]。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无论面对何种险境都没有敌人能够打到我们,靠的就是这个,对党忠诚不仅是入党誓词,更是为民服务的实践,我们要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更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我们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依靠青年、赢得青年的青春史诗,青年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斗,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为改革发展奉献牺牲,历史进程中,青年始终在党旗的指引下,把青春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中,成为时代潮流中的先锋力量。青年学生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引导青年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认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引领青年学生自己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中来。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宣传在为民族解放、社会建设、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中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激发青年学生为民情怀,激励青年学生在为民服务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内在联系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内涵的一致性

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奉献、爱民等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元素恰恰也是我们在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求青年学生树立的坚定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取向等元素的内容。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带领中国人民于危难中找到一条生路的历程。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并以此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精神,在实践中又不断践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理论到认知再到实践的升华。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能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信仰、信念、信心的内容,从党史上的人物、事件中加深对信仰、信念、信心的认同。

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文化的养成等[5],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学生精神之“钙”,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行动的“第一粒扣子”,文化养成是青年学生的自信之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伟大建党精神中都有丰富的体现。青年学生要想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就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基石,以及为国为民奉献牺牲作为践行目标。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内涵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教育和为国为民奉献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融合性。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一致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立足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力量[2]。虽然只有短短32字却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理论根基、逻辑机理和实践路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等核心内容,明确指出了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和为民担当等内容的实现方法和路径。百年党史也充分说明,伟大建党精神在增强凝聚力、塑造向心力、提高战斗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凝聚、激励和引领的功能。

高校在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青年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养成、信仰信念树立等方面发挥着凝聚、激励和引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伟大建党精神在育人功能上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地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发挥1+1>2的效果,为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在总结党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建党精神的提出就是为了概括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把不同历史时期,党史故事、党史人物、党史事件的精神总结到建党精神中来,更大的发挥其凝聚人心、震撼人心的作用。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核心精神力量,必须要将其传承和赓续下去,发挥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

高校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人。从这点上说,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6],因此,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力量,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着力培养能够担当国家、历史、人民赋予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对中国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凝结的智慧,具有时代价值、实践价值,是共产党人的根。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兴业路走上复兴路,从嘉兴湖上的一叶小舟到时代巨轮,都始终坚持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青年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先锋力量,要对建党精神中的内涵有深刻把握,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清晰认识。认识是践行的基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认识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的基础,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与立德树人结合,引导青年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认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到理想信念的转化,再到听党话、跟党走的实践演进。高校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从青年学生的“知、信、行”三个方面入手,引导青年学生从认识层面了解伟大建党精神、从理想信念层面认同伟大建党精神,进而从实践层面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一)课程教学融入: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基础

课堂教学具有集中性、指导性强等特点,是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包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方面。思政课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任务是育人,专业课主要传授知识,其任务是育才,如何能在课堂中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相统一,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发力点。因此,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既是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具体来说,思政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入路径也是不一样的。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更新其中的“四史”学习内容,以党史为主题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金课;按照青年话语体系,更新思政课中党史故事、人物和事件叙述方式,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清、讲深、讲透,推进思政课与“四史”学习内容融合;结合党史内容和素材,通过专题学习、互动学习、案例学习、学生说党史等形式,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入的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精神谱系的关系,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就要求专业课老师立足专业课程内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建党精神内容,如工科课程中,可以以科学家科技报国、救国、兴国的故事,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的意义,让青年学生自觉承担科技创新的使命;医学教育中,以疫情下的中国,疫情中的医护工作者为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讲明白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意义。总之,要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有机融入“四史”学习内容,让青年学生真正地把建党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让课程学习发挥思政育人作用,达到育人效果。

(二)日常教育融入:以思政队伍和有效融入为发力点

思政队伍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7],这里的思政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是青年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人,对青年学生了解最多的人,大到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小到学生宿舍管理、入党、评优等日常工作,思政队伍与青年学生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要想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队伍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日常学生管理中,思政队伍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自己要加强建党精神的学习,在工作中以建党精神为指引,学为人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挖掘建党精神其中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而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三会一课等契机中融入建党精神,以更加隐性的教育方式,在青年学生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要想使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青年学生中还需要创新其方式,要善于使用青年话语体系,以更加生活化、时代化的语言和形式,找到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以更加通俗的方式来解析伟大建党精神,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习、生活、实践的结合点,深入浅出地从青年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让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入脑入心。可以把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英雄故事、动人事迹融入青年学生正在开展的第二课堂中,打造红色第二课堂;利用班级、学生社团组织等开展建党精神宣讲、红色故事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比赛、演讲、艺术等形式展示伟大建党精神,让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校园文化中融入:以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为着力点

校园文化以其隐性特征对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校园营造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氛围对于青年学生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一方面,校园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首先就是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中,如可以结合本地、本校革命人物、红色历史,建立校园红色博物馆,引导青年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革命人物救国、兴国历史;在教学楼、文化长廊、学生宿舍、教室等地方展示革命人物事迹,让青年学生随处感知革命历史;把红色文化、建党精神、革命人物等融入到校园雕塑、楼宇命名、道路命名等中,让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建党精神。

另一方面,要在校园行为文化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形式,让青年学生在校园行为文化的参与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在活动中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共鸣,让伟大建党精神可知可感可悟。如开展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研讨会、读书会和讲座等,让青年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建党精神;结合重要历史纪念日,举办以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丰富活动的形式,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发挥校园行为文化的润物无声的功能。

(四)实践教育中融入:以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为落脚点

在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8]。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承担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在实践中续写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其在凝聚力量、指引方向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增长才干、提升本领,让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学生的奋斗、实践同频共振,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在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精神只有融入实践中才能彰显其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认知层面、理想信念层面等方面的内容,最终要落到社会实践层面。具体到青年学生中就是要以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为落脚点。

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与本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红色基地合作,打造党史教学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以VR技术制作校内红色教育场馆,让青年学生体验重走长征路等革命历程,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鼓励青年学生利用节假日参观红色旅游基地,以党团活动为契机,组织青年学生去红色旅游景点打卡,真正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来之不易。

在社会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等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社会调研,找寻家乡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人物、事件等,并撰写调研报告,分享交流;根据青年学生学习实际,在人文社科类学生中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以建党精神为主题的资政调研活动,撰写资政调研报告;设计“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中加深建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党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