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渠道引人才 拓展空间助提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打造人力社保服务体系3.0版
2022-12-28撰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撰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刊讯 今年以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持续开展“铸忠诚、迎盛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积极打造人力社保服务体系3.0版,为区域人才提供全流程、便捷化服务保障。
开辟人才引进通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做好人才导入工作,天津经开区人社局立足自身职能,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助推人才来区发展。
一是出政策,升级举措为才解忧。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升级定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聚集人力资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人才入区后顾之忧。
二是强协同,用好人才落户政策。审慎合规运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政策,助力企业引进急需型人才。上半年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人才1146人。
三是扩储备,提升政策兑现效能。深耕储备人才政策,提升人才留区政策黏性。上半年审核兑现补贴资金4082.4万元,形成储备人才政策效果研究报告,为优化改进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拓展人才求职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做好援企稳岗、人才求职工作,天津经开区人社局建立了“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匹配撮合系统,形成了多层次人才求职服务体系。
一是岗位归集,摸清需求侧底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有效摸清人力资源供给保障工作底数,为年度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着力点,上半年,共归集岗位3268个。
二是增岗扩岗,强化供给侧改革。线上推出“1+N”人力资源在线招聘体系,上半年共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万余人;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困难就业群体以及失业人群再就业工作,累计认定就业见习基地171家,现有在岗见习人员1848人,累计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2144.18万元,涉及17826人次。
三是依靠市场,促人才合理流动。以滨城产业园为抓手,大力促进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区域比较活跃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300家,年度营业收入约100亿元,从业人员共1万余人,区域登记有效就业人员41.82万人,上半年新增就业登记42493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25%以上。
助力人才职业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为做好人才职业提升工作,天津经开区人社局探索搭建多层次人才职业提升体系。
一是针对高层次人才,以评促育,通过“131”人才项目、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贴专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评选,匹配相应资金支持,打造一支服务区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53人。
二是针对科技管理类人才,构建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11类专业职称的自主评价体系,其中,工程技术制药专业面向全市开展评价工作;开通科创企业评职称绿色通道,助力科技研发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探索制定天津市国际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暂定办法。
三是针对产业技能类人才,依托已认定的163家企业培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大力推动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天津经开区已有35人入选市级和国家级技术能手。
优化人社服务生态
“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对于人才而言,良好服务生态是区域留才必备的“软实力”。天津经开区人社局整合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才服务体验感。
一是增加服务供给,促进人社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推进社保政策进园区、进企业,上半年新增参保人数居于全市前列;协调市医保中心,在“飞地”园区配备6台医保经办自助终端机;工伤保险业务网上办结率和邮寄送达率均达到95%以上,居于全市前列。
二是服务劳资双方,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联动预防,审慎处置群体性劳资纠纷,采取案件处理全流程调解模式,上半年调解率77.5%,当期结案率79.3%,当期结案率、调解率在全市均位居前列;强化常态化执法检查,开展3项专项执法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优化行风建设,持续提升窗口经办效能。打造“综合柜员+次日办结”的泰达人才快办、通办服务模式,“泰省事”智慧人社系统注册用户超2.3万,上半年业务经办量超40万件,业务通办率超70%,当日办结率超60%;高效推进16.5万份人事档案保管工作,为人才提供便捷优质的人事档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