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领舞,以舞练形
——结合人体穴位教学健身气功《大舞》的心得
2022-12-28余家全
□余家全
自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健身气功功法以来,气功就深受习练者的喜爱。因为气功不仅可以起到抻筋拔骨、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呼吸吐纳活动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谈谈如何结合人体穴位练习健身气功《大舞》。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健身气功《大舞》以优美的舞蹈元素为表现形式,其舞的神韵、风采、律动、美感等,均与人体的气血调和、心神的平和宁静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健身气功《大舞》时,只教学员四肢的形体动作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人体穴位的位置及四肢活动与心神意念的联系来讲解,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练习效果。
健身气功《大舞》共有十势(含预备势和收势),涉及百会穴、神道穴、玉枕穴、大敦穴、膻中穴、任脉、督脉、带脉、合谷穴、环跳穴、命门穴、下丹田、骶骨穴、气海穴、大包穴等人体穴位和经络。首先,我们来讲讲神道穴。神道穴位于人体的两肩胛骨之间,在习练健身气功《大舞》的昂首势和伸腰势时,我们要将自己的意念凝聚到神道穴。做昂首势时,下蹲脊柱反弓要以两肩胛之间的神道穴为点,左右肩胛、头尾部均向神道穴收敛和挤压,这样既可以使塌腰、翘臀、挺胸、抬头等动作做到位,又可以改善胸、肺和腹腔的血液分布,较好地调理我们的心、肺功能,并能增强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在做抻腰势时,通过对神道穴的挤压和刺激,对于收敛心神,加大颈椎、胸椎、腰椎等关节的活动量,增加相关的关节韧带和肌肉力量,改善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接下来,再讲讲玉枕穴和大敦穴。玉枕穴位于人体大脑的后脑勺部位,大敦穴位于人体脚大拇指外侧位置,练健身气功《大舞》开胯势时,要将自己的意念聚焦到这两个穴位,这样练习的效果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开胯时上肢两手的高低是不一样的,高的那只手要屈肘弯曲,手腕与玉枕穴同高;低的那只手则要伸开与肩同高。习练时,要一直将意念聚集在玉枕穴。开胯时的下肢动作很关键,胯是通过大敦穴的拧转才能开好的,胯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它包括髋关节、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这四个关节。只有打开髋关节,重心转换才能灵活;打开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两块胯骨才能自由运动;打开骶尾关节,动作才能收放自如。由此可见,大敦穴对于开好胯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再来说说合谷穴、环跳穴、气海穴和骶骨。在练习健身气功《大舞》震体势两手下落时,我们的意念要聚集到合谷穴和环跳穴,用手上的合谷穴敲打腿部的环跳穴,能起到较好的震体作用。两拳下落时,敲击我们的气海穴和骶骨,不仅能起到敲击胆经、震荡丹田、鼓荡正气、培补元气的作用,还能起到气有所运、筋有所养、血有所行、防病治病的效果。
此外,在做震体势、抻腰势、摆臂势、飞身势时,均涉及我们人体的督脉、任脉和带脉。通过对身体的牵拉、提落、摆动等动作,可打开督脉,调理三焦,调理任冲二脉及带脉,对腰、腿劳损有较好的保健康复作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习练健身气功《大舞》摩肋势时,必须记清大包穴的位置,要应用下丹田之气引动腰,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腕,形于手指,引气令和,通过双手对大包穴的按摩和对两肋的滑摩来促进肝的疏泄和提高脾的运化功能。在练习收势时,要将意念引导至丹田,做到引气归元和气沉丹田。随着直达丹田匀细柔长的呼吸,在内劲的推动下,人体的全身气血会畅行周流,从而增加我们身体的营养,提升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练健身气功《大舞》时,要把人体穴位和形体动作的运行结合起来讲解,以神领舞,以舞练形,使形、气、神三者合一,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又能激发学员们的练功热情,深受学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