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备战25年,邓清明终圆太空梦
2022-12-27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踏上飞天圆梦之旅。邓清明,这次终于做到了!此前,邓清明的名字曾多次与遗憾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首批入选的航天员中,唯一仍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在知天命的年纪里,邓清明终于要在太空留下身影。这一幕,必将激励无数人坚持自己的梦想。
“备份”的航天生涯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航天员邓清明站在鲜红的国旗前,抬手与记者们打招呼,神态自若。只有讲话时,才能听出他刻意压下的激动:“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网络上,邓清明“备战25年终圆梦太空”的故事引发大量共鸣。
1998年1月5日,已担任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的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刻苦训练许多年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彼时,他还年轻,本以为会在未来几年登上太空,没想到迎来的却总是擦肩而过。
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去往太空机会寥寥无几,所有航天员都要经受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刻苦训练。评选标准更是严苛,很多课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只有零点几分。就是这零点几分的差距,让邓清明一次次成为“备份”航天员,只能眼看着队友从太空载誉归来。他只能坚持。
2013年体检的时候,邓清明身体里查出一个非常细小的结石。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管,但航天员不行。为了能够继续追寻航天梦,他接受了手术。没想到,第一次手术没能完全取出结石,医生只能在他肾脏里埋了一根管子。邓清明与这跟管子“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也尿血了一个多月。好在第二次手术后,结石被成功取出。他感觉“自己的梦想重新点燃了”。
此后,邓清明迎来了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选拔。那是在此之前,他离太空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遗憾的一次。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与队友陈冬分在一间宿舍,过了33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执行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遗憾的是,邓清明再一次接到了备份通知。
奋斗与坚守终获回报
事实上,面对失败的邓清明备感伤心。因为此前发生的一件事,错过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本以为此生再无上天的机会了。
2014年1月,上级宣布了5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这几人都是当年与邓清明一起加入中国首批航天员梯队的战友。邓清明第一次感受到了年龄的压力。
弟弟李清华(随母姓)曾对媒体说,有一段时间,他总觉得在哥哥面前提起飞天,是有些敏感的。前些年,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每年难得的一次碰面,家人们都不会主动聊起飞天的话题。直到“神十二”,哥哥主动打来了电话,告诉了他自己没能执行“神十二”任务的消息,“说起那个结果时,他十分坦然”。
但是,即便伤心,邓清明依然出色地完成着预备任务。他记得战友停航停训时跟他说的话:“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平日备战任务时不分备份和主份,邓清明的训练课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与执行任务的队友都是一样的。
要想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航天员需要通过八大类、上百个课目训练的严格考核。邓清明说:“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非常优异的成绩、最佳的状态,最后才能够进入去执行任务的梯队。”
邓清明一直都是位称职的航天员,无时无刻不在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前即便没有飞天,他也早已用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正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与敬业爱业,让他终于等来了圆梦太空的机会。
“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爸爸的秘密”
面对任务,邓清明能坦然接受所有得失;而在面对家人时,他却忍不住有愧。
神舟十一号任务“落选”后,邓清明返回北京。西郊机场,邓清明的妻子第三次等待丈夫归来。她穿着红大衣,手捧一束鲜花——原本这应该是为庆祝“胜利”而作的准备。“你没有上,我也要穿红色的衣服去接你回来,我是要一样待遇的。”她说。看到熟悉的爱人,邓清明的心情却不同。“有一种歉疚感,但没法讲对不起,只能一直面带微笑。虽然眼里有泪水,但仰着头也不能让泪水流出来。”而当他推开家门,看到桌上摆着满满一桌饭菜和三杯红酒,妻子、女儿像欢迎英雄一样欢迎着自己归来……他再也忍不住了,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哭声淹没在“哗哗”的水声里。
他备份了多久,家人就陪他等了多久。
女儿邓满琪更是一直把他当作偶像,并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航天人。1992年出生的她成绩优异,如今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但在过去,邓满琪也曾不理解父亲,她将这个过程写成绘本书。故事中,六岁的女儿知道了爸爸要去当航天员。爸爸对她说,以后要從太空给她发来问候。但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其他人。女儿似懂非懂地答应了。这个“秘密”一直伴随着她的童年。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上初中的女儿忍不住骄傲,差点和同桌说:“我爸爸也是航天员。”她没有说。她在等,等爸爸“冲出蓝天,飞到太空”,像曾答应她的那样,在太空向她问好。
后来,她看到爸爸几次与飞天任务失之交臂,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飞天作准备,有时累到连筷子也拿不稳……“我曾抱怨过爸爸的失败,不理解爸爸的执著。”女儿在书中写道,“但在我心中,我知道爸爸一直是我的骄傲。”
毕业后,女儿也成了一名航天人。她才发现,自己懂得了爸爸的秘密。这份理解与陪伴,也成为父女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神舟十一号任务时,父女两代航天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务合练当天,在指挥大厅值班的邓满琪突然看见父亲出现在大屏幕上。那时的邓清明刚刚经过33天残酷的训练。
看着父亲熟练地汇报,她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他这些年的付出,泪水湿了眼眶。她转过身,和屏幕上的父亲合了影……这是一个女儿对父亲发自内心自豪的瞬间。
11月29日夜里,她又在屏幕里见到父亲了。这一次,他要飞向太空。这一刻,他们等了25年。“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她写给父亲,“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亲爱的爸爸。”
(摘自《环球人物》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