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昭君传说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2022-12-27刘文静
文/刘文静
昭君传说作为湖北省兴山县重要的民间文化资源,极具地方特色。同时,昭君作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她的传说中蕴含的和平、和美文化,对于促进国家和平发展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民间文学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高度重视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对提升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民间传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口头叙事方式,在当代传承与发展中势必面临着巨大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为民间传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项政府主导的文化保护运动,为民间传说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给传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提高了传说的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非遗保护为民间传说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通过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生活状况分析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源现状,以民间传说资源作为支点,落实到传说当代发展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昭君出塞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其中只记载了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维护了汉匈之间的和平。不同于历史文献,在民间传说中,昭君的故事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饱满,尤其在湖北省兴山县,昭君传说与地方特色紧密相连。以昭君传说为例,分析总结当地通过神奇出生传说、地方风物传说、文化景观展示来实现传说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并用这一文化现象,探索利用民间传说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二、兴山县昭君传说的传承与发展
湖北省兴山县作为昭君的出生地,至今流传着大量昭君传说。兴山县充分发挥昭君这一历史名人的巨大影响力,打造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传说传承和保护的典范个案。
第一,以神奇出生传说打造独特出世地。传说中的人物一般有着神奇的出生经历。昭君作为历史名人,她的出生传说丰富传奇,赋予了人物神秘色彩,也预示了人物的非凡命运。《昭君出世》讲到昭君是天桥星转世投胎到凡间。在仙界时,她的丈夫白虎星在被挑唆的情况下,与青龙星发生争执,两人都被玉帝贬到凡间,到了凡间仍争端不断,经常兴兵打仗,闹得百姓无法正常生活。得知此事的天桥星日夜不安,主动请求下凡,以平息双方的战争。昭君出塞的和亲历史,经过民众的幻想,将其与主人公的前世经历联系了起来。在主人公非凡经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从而为昭君添加了一段前世佳话,既能解释昭君和亲、远嫁北方的必然性,又能体现昭君心地善良、体恤百姓的美好品质。还有追溯村名来历的一则传说讲述了村里的王家老汉一直没有后代,便在土地庙求神进香,之后便在八月十五梦到明月,便生下了一个标致姑娘。并且,昭君的出生为村子带来了数不尽的福泽,原本人烟稀少、苦不堪言的穷地方变成了一块山清水秀、风调雨顺的宝地,因此被叫作“宝坪”。兴山县地处巫山山脉与荆山山脉之间,山峰环绕,自然条件恶劣,尤其在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难重重。传说讲述将地方环境的改善归功于昭君的降世出生,正是昭君这一人物的魅力所在,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希望改善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
第二,以地方风物传说解释宣传家乡物产。昭君传说在兴山县、湖北省乃至全国各地影响力大,知名度高。作为出生地的兴山,在传说讲述与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突出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当地的物产传说,将地方特产与昭君这一历史名人相联系,不仅赋予了当地特产人文内涵,还使昭君的人物形象愈发丰富可感,尤其是她的神异功能,给人物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兴山以白鹤茶闻名,白鹤茶历史上曾为贡品,传说白鹤茶便源自于昭君的造化。相传昭君有恩于一对白鹤,白鹤见宝坪当地没有茶树,便为昭君带来了杭州西湖边的茶籽。茶树长成后,将细叶用水泡开,杯中的浮叶像只只白鹤,因此取名“白鹤茶”。桃花鱼也是兴山的物产之一,传说它无头无尾,透明柔软,是香溪河岸边的桃花所化,讲述了昭君与乡里姐妹情谊深厚的故事。还有一说桃花鱼是昭君不舍家乡,流了眼泪便化作桃花鱼,更加具有奇幻色彩。与昭君传说关联建构的还有鸽子花、昭君粉、胭脂柚、香肠鱼等神圣风物,从方方面面体现了人物对当地生活的巨大影响。这类传说的广泛流传,不仅反映了当地民众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赞美,还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厚情感。
第三,以文化景观呈现揭示传说地域特点。文化景观与民间传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传说的景观呈现,不仅可以展示传说的地域特点,还能体现传说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楠木井位于昭君家门口,相传是她亲手挖掘的。当时,村里唯一的小泉坑被天上的小黄龙据为己有,百姓只能每天去远处背水,昭君便想通过大家的努力,自己开掘一口深井,终于在七天七夜后挖出了一口水井。井挖好后,村里老寿星建议,为了防止新水井被黄龙占据,可请来天上青龙下凡庇护,于是,昭君便上纱帽山拜请九天,请来了青龙坐镇。后来青龙上天,水井失去庇佑,便只能通过采摘楠木宝树保护水井,正是有了楠木的镇压,水井才能被世世代代使用。有了传说作为文化背景,进一步推动了景观艺术的重塑与再现。
兴山县作为昭君的出生之地,在各地流传的昭君传说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湖北兴山县昭君传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并组织修建了昭君村游览区、昭君纪念馆等,形成口头传说和文化景观并存的双重叙事模式,进一步推动昭君传说的传承与发展。昭君传说反映的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核与和平发展的文化精髓,这一文化现象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启示意义。
昭君出塞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昭君传说创造性传承路径探索
近年来,各地的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工作,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旅游资源都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旅游资源和加强保护工作同步进行,文化传承与经济繁荣协同发展。千百年来,昭君在全国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昭君传说在人们生活中口耳相传,有关遗迹也遍及各地。可以说,昭君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推动昭君传说的创造性转化,这样既能推动昭君传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传说文化内涵,发扬和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发展的和谐局面,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离不开各界人士为促进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努力。追溯昭君传说的文化内核,便是当下和平发展的永恒主题,昭君嫁到匈奴之后,中原与匈奴在近几十年都和睦共处,团结共进,为民族团结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昭君出塞便是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经典案例。宣传昭君文化,有利于加深各民族对于地区和谐发展的理解与认识,对于稳固政治认同发挥良性作用。湖北兴山举办的昭君艺术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两地同一类型的文化节日,不仅要表演各种文艺节目,还将昭君视作慈祥的天神,烧香礼拜,以求保佑。这种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节日庆典,是强化中华儿女集体记忆的重要场合,在节日民俗活动中,借助仪式的情感性、神圣性,民众接受昭君精神品格与道德品质的洗礼与熏陶,增强身份认同感、民族归属感。
推动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化发展。昭君出塞作为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事件,便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从诗词创作到音乐演奏,从戏剧表演到绘画展示,从民间传说到影视创作,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也使昭君作为民族团结使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昭君还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至匈奴。昭君文化的宣传与倡导,有助于促进当代民族和谐发展。流传于内蒙古的昭君娘娘传说便讲述了昭君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了宝土,撒入土地之后,贫瘠的土地立马肥沃起来,从此,百姓耕种的庄稼年年丰收。同时,昭君传说还呈现出神圣化趋势,百姓常来黑河岸边的赐土之地,祈求昭君娘娘保佑平安,反映了当地百姓对昭君的尊敬与崇拜。昭君不仅仅是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更是促进民族友好往来的文化符号,对于各地区民族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现代社会发展的当下,昭君仍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各地,尤其是湖北和内蒙古的昭君文化研究中心频繁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信息互通、同频共振。
利用共享的文化符号,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只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深化中华民族认同,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君是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说人物。昭君传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创作,始终保持着鲜活生命力,蕴含着丰厚的民间智慧,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是各民族民众生活实践的记忆和情感传递的载体。历史事实证明,昭君出塞为民族团结、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播其传说故事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牢牢把握传说故事的传播,创新故事表述方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课题。当下,我们仍要讲好昭君传说故事,除了传统的口口相传方式,我们还要创新传播方式,给传说故事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立足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不同的技术方式,强化昭君的民族友好形象,积极响应技术革命的浪潮,以传统与技术的结合,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内涵。
从昭君传说分布范围、传播轨迹和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民间传说中,还有很多和昭君一样的中华文化符号,这是我们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也要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掘民间传说背后的民族团结文化因子,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实现。